分享

专访俞杭英:《野生厨房》成长记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打造过《奔跑吧兄弟》等多档知名节目的业内资深制作人俞杭英,2017年4月从浙江卫视离职后,创办了原子娱乐。团队在去年与腾讯视频合作打造了全球首档游戏IP自主研发的实景真人对抗赛《王者出击》后,今年又联合芒果TV献上了国内首档美食探寻真人秀——《野生厨房》。

在第三期节目上线后,俞杭英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迟到的开播手记”,她写道,“节目就像一个孩子,褪去了初生时的皱褶,渐渐舒展成了我们希望它成为的样子。”本周六,《野生厨房》已经在芒果TV上线了第九期。影视产业观察与节目总制片人俞杭英、总导演黄磊进行了一次对话,独家揭秘《野生厨房》从“初生”到“长大成人”背后的故事。

“美食+旅行”开创“野综”新品类

《野生厨房》最初开始创意是在今年3月份,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俞杭英团队一直都想做一些垂直类节目的探索,此次从美食大类入手,再与团队擅长的旅行类节目相结合,便有了这样一档走出去的美食节目。

不同于传统的美食节目,也不同于在单一地点的观察类慢综艺,《野生厨房》探寻式的公路片形态令人眼前一亮。“我们是带着客人一起走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有很强的行动线,每一期都在换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食材,遇见不同的人”,俞杭英介绍道。媒体更用“野综”这一新的类别来定义这档节目,那么《野生厨房》究竟“野”在哪里?

“这个名字让人第一时间就联想起最新鲜的,上面还带着水的那种食材”,总导演黄磊这样定义“野生厨房”,也正是这个题目给团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高要求。不能是城市、城市郊区、公园、景区,必须是原生态的环境,又必须有食材,食材又必须由艺人亲自体验或获取,还需要有合适的地点可以作为露营地来做饭……多重条件叠加之下,场景的选择极其严苛。

黄磊透露,团队光是前期踩过的地点就有几十个,所有地点的选择都以“当时当地”为原则,而“时令”又是一个转瞬即逝的东西。重庆山林里的大脚菌和海椒,抚远的大马哈鱼,海南的椰子鸡……为了在最佳的时间段吃到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团队天南海北地追赶时令,几乎跑遍了全中国。

十二月对于外景节目来说是一个“死亡日期”,对于需要新鲜食材的《野生厨房》来说更是。团队在把安徽、福建、广州一带的地点都踩遍了之后还是没能找到满意的场所,最终决定前往东北拍摄冰雪,这将在本季最后的两期节目中呈现,尽管在零下几十度的东北拍摄,要克服巨大的制作难度,光是发电机就冻坏了六台。但在俞杭英看来,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才“够野、够自然、够极致”。

《野生厨房》场景的“野”深入人心,而艺人获取在菜市场买菜、去村民家里借厨具的方式却受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在大部分户外真人秀都在人为地给嘉宾设置困难的情况下,《野生厨房》摒弃了过往的老套招数,本身就是一种“野系”操作。在俞杭英看来,在真实的、不加干预的环境中,嘉宾无论是在马路边向村民购买特色食材、借用大理石石板烤肉,还是亲手挖取食材、搭建灶台,都是合理的。而在与当地环境、居民、食材接触的过程中,艺人们卸下防备呈现出最自然松弛的状态。

让嘉宾释放出最本真的自我,是真人秀所追求的也是最稀缺的东西,《野生厨房》做到了。节目所要表达的“野”,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野,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真实状态,正如某一期《野生厨房》的节目花字所说的那样: 一路走来我们努力追寻最“野”的自己,却悄然发现最“野”的自己就是最纯真的自己。

一部动态生长的“野生西游记”

除了“当时当地”的美味,《野生厨房》的另一大核心便是节目中的嘉宾。在节目筹备初期,俞杭英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嘉宾人选就是汪涵。节目组探寻美食背后文化故事的理念与汪涵不谋而合,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

精通各地方言、烧得一手好菜的汪涵让节目的气质得以浮现,在这位“灵魂人物”的基础上,团队选定了综艺感较强的李诞和富有行动力的林彦俊组成了“野食三兄弟”。团队最初也担心过这“三个糙汉子”的磨合,好在三人都对与外界的人、事、物打交道充满兴趣,作为70、80、90三个年龄层的代表碰撞出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田螺姑娘”姜妍的加入可谓是神来一笔,其大方爽朗的性格和高超的厨艺赋予了节目不一样的色彩。俞杭英用西天取经的过程来形容人员的增加,“三个人突然碰到了一个很会做饭的美厨娘,得到了三位男士的高度评价,慢慢被吸收到这个团队当中。”

而欧弟的回归也是不期而遇的最好安排。与汪涵有着深厚情谊的欧弟,跟林彦俊又有着台湾地区的相同生活经历,加上其自带的综艺感,完美地承担了节目组预设的角色。至此,节目形成了非常好的固定班底,“家里有爹又有妈,还有两兄弟”,俞杭英这样形容。

第八期的“森林之王”纳卡村村长岩香和傣族小伙岩腊勇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表明要回家提亲的阿勇,却一直陪着大家身边提供各种帮助。熟悉雨林里一草一木的“森林之王”看似严苛,内心的细腻和柔软都流露在言语之间,让观众感受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俞杭英看来,脱离了人的食物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温度,自己在录制过后回想起食物的同时,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这些人。因此在《野生厨房》中,会特别去突出人和食材之间的关系,映射出背后深厚的情感和故事。

嘉宾们望而生畏的“虫虫宴”,是基诺山居民们习以为常的美食。“森林之王”制作包烧、竹筒饭的技能,来源于从十多岁就跟随父辈进入热带雨林的经历,是他对父辈手艺的传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饮食孔饭,其原材料花田稻谷自唐宋开始就被历代朝廷定为“贡米”。我们最向往的“野生”,恰是他们最真实的“人生”。

每个特色食材背后的文化历史,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能够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得益于团队前期的生活体验。选定了每一个拍摄场所之后,团队都会在当地住上10天以上的时间,了解当地烧菜的风俗习惯、周边有什么好吃的、附近有什么小动物出现。只有获取了整个村子的信息,才能保证艺人的体验和节目的呈现。

化学反应十足的嘉宾阵容,人与食材背后的故事,再加上美食、美景的衬托,让《野生厨房》呈现出了既让人垂涎欲滴又让人心生向往的上乘质感。

专注原创节目开发,

用匠心打磨优质内容

相比于《野生厨房》前往的旅行地,国内原创综艺节目的生存环境似乎更加险峻。前几年还在讲究“黄金前三集”定律,如今“一期成爆款”成为市场和观众对于原创综艺节目的新要求,尽管爆款的出现已越来越难。

作为一家致力于开发原创内容的制作公司,原子娱乐用去年一年的时间原创了《王者出击》,今年又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制作了《野生厨房》。当第一、二期节目播出后没有马上获得极高的热度,团队依然保持着一个较为平稳的心态。“幸运”是俞杭英提到最多的一个词,第一层幸运来自艺人的投入,“打头的就是汪涵,他始终对我们报以非常大的宽容度和信心”。

更幸运的是团队一开始就找准了大的方向,后续的修正和细节的完善就相对得心应手。每一次录影过后团队都在不断复盘,并在节目播出后结合网友的弹幕意见进行调整。看到网友对祖国大好河山、美食特写的感叹,后期逐渐加大了这些治愈内容的比重。面对“时长不够”的需求,团队意识到观众是想看到更多嘉宾自然真实的状态,于是放出了更多未经过多剪辑的能体现进程的画面。

嘉宾们搭乘房车天南地北到处跑,节目本身也一直处在“行进”的生长动态中,从第三期开始收获了一直的口碑,从第八期开始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不断的摸索和打磨中,节目的综艺饱和度和主题的丰富性都持续提升,《野生厨房》舒展成了团队最初希望的样子,也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节目肉眼可见的成长背后,是俞杭英团队从始至终的坚守,“一直拼到最后一刻,我们希望每个作品都这样做,不管是去年的《王者出击》还是现在。”俞杭英说,她希望,能通过一个个原创优质节目,让“原子娱乐出品”成为一种品质保证。

这份对原创节目细致打磨的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综艺市场中显得越发珍贵。在影视产业观察看来,对于像《野生厨房》这样没有模版可以借鉴的原创节目来说,必定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自我进阶。正如俞杭英在开播手记中写道的那样:如果你愿意相信,后面还会越来越精彩,每周六及周日中午12点,让我们持续关注《野生厨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