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潮之风吹向综艺,会带来新气象吗?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2018年被称为“国潮元年”,国产品牌由“土”变“潮”,“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也将这股风潮吹向了综艺领域。2019年中开始,“国潮”一词纷纷出现在各大平台广告招商会的PPT上,而随着国潮综艺逐步落地,又将带领综艺市场走向何方?

“国潮”与国潮综艺的兴起

所谓“国潮”,指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国货品牌集体走红,由此形成的新兴消费趋势和前沿文化潮流。以故宫、李宁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通过糅合中国文化元素和潮流文化特色,生产出更加个性、时尚的创意产品。国货不再是“土味”的代名词,反而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上与新国货相关的关键字累计搜索量超过126亿次,其中120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搜索量增长23.8%。可见“国潮”已经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潮综艺”应运而生,并从2019年中开始蔚然成风,各大平台纷纷布局,诞生了一批以“国潮”为核心元素或突出特色的综艺节目。

央视迎来了《时尚大师》第二季,以“中国色彩”为出发点,聚焦本土设计师和国产服装品牌,由时尚大师、演艺明星一起共同解读时尚话题、创作时尚作品,呈现跨界潮流大秀。

北京卫视在2019年广告招商推介会上就旗帜鲜明地打出“国潮”的平台概念,率先将“国潮”作为内容矩阵的核心,并推出了《上新了·故宫》第二季。

爱奇艺也将“新国潮”系列纳入战略布局,上线《潮流合伙人》,节目中等明星嘉宾通过在东京经营潮流集合店,推广中国潮流文化。

海南卫视于2019年10月播出了《国潮秀场》,在全国选拔潮童,邀请众多嘉宾与服装设计师联手打造12场国潮服装综艺大秀。

新浪新闻和微博人文也联合出品了一档微综艺《国潮改造家》,并在酷燃视频播出,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大师、“95后”非遗“跨界”红人共同参与拍摄。

此外,还有4档节目待播,或将“国潮”风延续到2020年。北京卫视的《我在颐和园等你》将打造国内首档自拍vlog新型文化综艺,选址颐和园苏州街,采取明星+手艺人+带货达人三番聚力的种草新玩法,通过打卡品牌文化网红体验店,引爆文化新潮力。

东方卫视即将播出《我们的国货》和《国潮青年》,前者落脚于国货的实物,并且邀请明星、带货红人组队进行国潮带货比拼;后者征集20位最潮设计师参与节目,共同见证国潮厂牌诞生。

湖南卫视的《中国制造的店》也是将“国潮”嫁接到经营类节目之中,邀请12位艺人明星组成“国货帮”,在海外分组PK经营国货店,助推国货出海。

国潮综艺的底层逻辑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认为,“国潮”有三个重要的支撑元素,即民族文化、青年力量与国货品牌。与之对应,“国潮综艺”也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国创”“年轻”“带货”,它们是国潮综艺得以成立的底层逻辑,也是国潮综艺的优势所在。

首先,“国创”是国潮综艺的逻辑起点,它赋予了国潮综艺正向的价值观立场。曾有网友直言:“铺天盖地的国货回归不仅是对几代人儿时记忆的重拾与致敬,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与坚守”。“国潮”兴起代表的是崛起的“中国创造”,蕴含的是激荡的民族自豪。因此,国潮综艺中宣扬、推广国产品牌,也是在借此唤醒观众共同的时代记忆和文化自信。

其次,“年轻”是国潮综艺的受众取向。2019年“百度国潮季”发布的《国潮骄傲大数据》显示,所有受众中20-29岁的年轻人对中国品牌的关注度最高,而且2009-2019年10年间,关注度的增长程度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国潮”文化的“弄潮儿”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更高。因此,国潮综艺的受众也主要指向这类观众,《上新了故宫》第二季25-34岁年龄段的观众就高达54%,而《潮流合伙人》的观众之中,90后更是占到了72.7%。这也意味着,国潮综艺在表达上要更加注重年轻化,以贴近年轻观众的方式吸引核心受众,才能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

此外,“带货”是国潮综艺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国潮综艺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环节。以往国潮与综艺结合的方式,大多借助于综艺明星,他们穿着国潮服饰引起粉丝的注意,再由粉丝用“列文虎克”的双眼挖掘品牌和款式的信息,从而达到“带货”的效果。比如《中国新说唱》中王以太、派克特身穿了特步品牌的卫衣或T恤,《这就是街舞》中易烊千玺穿戴了Randomevent潮牌的产品,阿云嘎穿着李宁的服饰录制《歌手》。到了国潮综艺中,这些产品成为了主角,并且能够以更加全面且自然的方式出现。更重要的是,以节目内容为入口,能够深度搭载产品销售的链条,提高产品变现的效率。

以《潮流合伙人》为例,节目通过AI、VR技术打造“综艺消费场景”,用户可以在相关页面使用VR功能“实景探店”,还能通过奇异果TV的AI雷达和移动端AI扫一扫功能进行节目中潮品识别,实现“边看边买”的消费体验。《我们的国货》也计划开掘内容在商业价值上的更多可能性,将以“电视+电商”为线索,打通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微视等跨屏终端,实现流量的多元转化与变现。

“国潮”助力综艺类型的升级

所谓的国潮综艺,并非是特定的综艺类型,而是“国潮+”形态与已有综艺类型的结合,其中,经营类综艺、时尚类综艺和文化类综艺是主要载体。因此,国潮综艺的底层逻辑也意味着对这些综艺类型的改造升级,他们在与“国潮”的碰撞之中,也许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于经营类节目来说,主要体现在内容层面的演进,包括对题材的挖掘,以及价值观的升级。一方面,观众看腻了美食、民宿之后,“国潮”元素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打破经营类综艺的发展瓶颈,为其引入新的受众。另一方面,经营类节目在井喷之后必然需要进行价值观的升维,而“国潮”突出的“国”之属性与节目的海外场景相结合,更加利于其强化自身的文化担当,提升节目的内容高度,丰富观众情感共鸣的层次。

对于时尚类节目,“国潮”意味着一种战略性的“下沉”。时尚类节目在整体风格上往往强调时尚感和高级感,有时就连节目中的时尚单品也造价不菲,虽然保证了在时尚领域的专业度,但也在观众的观看与消费上形成门槛。而“国潮”文化的年轻属性,将为这类节目引入年轻受众,国产品牌的“亲民”定位也将让时尚更具“烟火气”,更加触手可及。

对于文化类节目,“国潮”的加持能够深化文化类节目的营销价值,有利于改变大多文化类综艺“为爱发电”的困境。2017、2018年都只有48%的文化类节目获得冠名,直到2019上半年才首次过半,达到54%,可见内容变现一直是文化类综艺的短板。而在“国潮”的加持之下,高雅文化不再让品牌方退避三舍,反倒能够成为提升品牌价值的助推器。

《上新了故宫》就是当之无愧的“带货王”,通过将故宫丰富的文化符号与品牌方的产品相结合,拿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单。比如,五粮液与节目合作推出带有九龙壁元素的“五粮液九龙坛”故宫瓶,虽然价格高达5000元,但还未正式面世就被预订一空。该品牌还凭借节目势能,全线产品价格一年内两次上涨,2019年一季度的销量同比去年提升37%。如此“带货”已经不再拘泥于的广告层面,而是将产品链的上游纳入综艺的内容之中,通过“造货”实现“带货”,以文化资源为品牌进行“国潮”式的赋能。

结语

“国潮”之风吹进综艺领域,也意味着综艺市场更多的新可能。或许在“国潮”文化的助力下,综艺也能如崛起的国产品牌一样,成为年轻人寄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载体,奏响“中国创造”在视频内容领域的新乐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