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2017年的第 83 篇推送 】 新闻理想真是太理想化了, 所以最终都会受到现实的拷问吧。 # Apr.14 #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想报道大新闻。 毕竟“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才是新闻”。那些琐碎的民生新闻,很多时候看上去普通又简单,似乎完全不能够符合对于新闻理想的追求。 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都想报道“大新闻”。最好是可以跟踪很久然后爆出一个大料的那种揭黑报道。感觉那样的新闻工作才是真正的新闻工作。 可能是课堂与书本知识熏陶太深,以至于我和我的朋友们说起自己对于新闻工作的热情,都离不开对于能够去做一个调查性记者的向往。 我们总是觉得有阻力,难报道,需要自己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跟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的新闻报道,才是一个真正新闻人应该做的事情。 是的,我们执迷不悟,一直觉得这样才是自己专业的终极追求。 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大新闻的追求,常常会同时经历着自己内心的伦理道德的自我谴责。 今天身边发生了一件大新闻。 听上去是很难遇到的那种。某路段立交桥出现坍塌,这个地方还是平时附近学校学生跑操的场所,所幸事故造成一人受伤,而没有更大的伤亡。 不得不说,新闻工作者大概会期待有这些“大新闻”出现吧。 毕竟以今天这个身边事为例,由此我们可以追究豆腐渣工程,追究事故责任承担方,进而追究其中是否有什么政治污点或者各方利益的纠缠。 遇到这种新闻,新闻工作者会很兴奋吧。 虽然要真正去揭露其中细节,必然会遭到各种阻力,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报道被和谐,但是这毕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新闻”。 这则新闻的气质和其他“小新闻”完全不一样。 但是看到这种新闻,又会觉得这种新闻让人觉得很难过。因为是建立在某些人的痛苦和伤亡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新闻工作者最难的事情,就是如何平衡内心吧。 既想要追求大新闻,却又不得不经历着新闻因为伦理道德的煎熬。很多新闻是建立在某些人痛苦之上的,就像地震、就像战争。 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可以算的上“大新闻”的新闻,但是却真的建立在很多人的悲伤之上。 就像那位拍摄饥饿无力的小女孩和秃鹫照片的那位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当他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奖之后不久,他就选择了自杀。 这大概就是一种内心对于新闻的追求和对于新闻伦理追求无法达到平衡的典型表现。 中国人会谈中庸。但要知道,很多事情想要做到平衡,真是一件太过于困难的事情。 就像最终,我们往往会有所偏向,不知道初心还在不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