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逛胡同小巷,大概是因为这种地方最有人情味吧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7年的第 205 篇推送 】

胡同小巷有人家,

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人情味道。

# Sep.2 #

今天坐了很久公交去了小河直街。

以前我有问过一个好朋友,问她觉得杭州有什么小众又有些意思的地方值得逛逛,她说到了小河直街。

白墙黑瓦、木门木窗、古色古香、恬静清幽。很多人都会这样形容小河直街,和我的视觉感受很相似。

我一直很喜欢逛各种胡同小巷子。

离开北京前的几个月,我几乎每周都要骑着单车去北京的鼓楼大街那一带的胡同晃悠。其实胡同里活动的人不算太多,没有很多做作的装饰,顶多是有些花花草草,也有坐在胡同里的老人。

普通的胡同,多的是平常的民风味道,没有太多商业味道的干扰。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胡同里找到一辆共享单车,用手机开车锁的时候,一个坐在不远处的老奶奶死死地盯着我们。

她就像是自家单车即将被骑走一般高度警觉,又像是看偷车贼一样地看着我们。

最后骑走车的时候,我似乎还能感受到背后那道目光。

大概看看自己目光所及的事物,是胡同里老人平常的注意力所在了吧。

在北京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日常行色匆匆。

地铁上除了高峰时段人挤人,站着睡着都不怕摔倒以外,日常也很难见到人少的时候。而大街上也总是行人来来去去,但纵然人很多,但你依旧会觉得少了一些人情味道。

胡同里,那些小巷子里,大概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了吧。去胡同里逛逛,你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平行线,而是会有交集。

今天在小河直街瞎逛的时候,一个卖无花果的大爷在我身后招呼了我很久。

这位大爷问的是“小姑娘,吃不吃无花果和冬枣呀”,听上去不像是叫卖的,倒像是隔壁一个要请我吃家里新摘的无花果的老大爷。

其实叫卖不是小巷子里专有,大街上偶尔也能看到挑着担子卖水果的人,但大多数人的叫卖都是“卖”,买卖的味道太浓烈,总会让人抗拒,而这位大爷招呼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竟然说了“不吃啦,谢谢”。

小河直街的民居,一般都是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

其实商业的氛围还不是很浓,至少你不会觉得每一家店都在卖类似的旅游产品,茶楼、甜品店、刺青,不同小店都有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都很安静。

因为临近中午饭点,偶尔往门里望,甚至可以看到一张很简单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简单的饭菜,像是平常人家一样,要开饭了。

中午的时候在边上的老桥头面馆吃了一碗片儿川。

这家路边的小店,不开空调,店面一楼只有两把晃啊晃的吊扇,而吃面的人络绎不绝,翻桌率极高,还需要拼桌吃面。

其实这是一家很小的店,但因为号称“杭城十大人气面馆”,你会发现陌生人之间不得不挤在同一张桌子上,即便口味不同,你爱吃腰花面,我却爱吃排骨面。

但这样的拥挤却有了一种别样的人情味儿。

我喜欢逛这样的胡同小巷,因为觉得很温暖。

没有人不喜欢温暖的地方吧。

毕竟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忙碌匆忙中忽略了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