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可以避免读懂死亡,我宁愿从未长大。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9年的第 95 篇推送 】

时光匆匆流逝,

有时候总有些别离让人措手不及。

# Apr.5 #

今天是清明节,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好几个亲子教育类的公众号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避免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

长大的过程中有一堂很现实的课,那就是关于如果面对死亡的离别。

可惜这堂课总是在人猝不及防的时候逼着让人学会,这真难啊。

有人很小就接触了亲人离开,因为太小了反而什么都不懂,只是在大人堆里“看热闹”,甚至还觉得场面热闹,所以好玩。

其实,人再长大一点,就已经懂了什么是死亡,所以会有些“危机感”。

比如会偶尔想想,如果身边的某个人突然离开了自己,会怎么样。

想着想着,可能就已经有些情绪奔溃了。

事实上,没什么人在亲近的人死亡离开这件事情面前可以保持冷静。

可能除了有些老人家是非常高龄的年纪过世的,离开的时候也没什么病痛,所以家里人才会把这样的离别当作一件喜事来办。

所以,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亲近的人的离开,那这个人是何等的幸运,因为在乎的人都健在。

而在以前,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从小到大好像都没有接触过亲人的离世,所以关于死亡离别这一课,接触得很晚。

昨天在单位里,因为发稿安排,我被安排写一篇契合清明节思念主题的文章。

其实我一直挺抗拒写下来的思念,也很抗拒回忆,但我终究还是写了。

这是我第二次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第一次是一年多前,那一次我写了《朴树唱着送别就哭了,离别真的太难过了》

以下是我昨晚写的文字。

说来也怪,有些东西,你就算抗拒回忆,但其实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一直都在。

你触碰的时候或许会隐隐作痛,因为那真是令人疼痛的记忆。

//////////

奶奶病了很久。她被确诊那年,我才小学六年级,第一次闻到了死别的味道,那一年我很害怕,害怕奶奶的病真的来势汹汹,那我就没有奶奶了。

还好,奶奶的病情稳定下来了,虽然每天吃药,但好像看上去很健康。后来的我,又开始大大咧咧和朋友们说笑,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亲人的离开,所有的亲人只要想见,都可以见到。

然后我渐渐长大,奶奶也越来越老,小时候捏捏她的胳膊,还有肉感,后来就只剩下耷拉的一层皮了,而她的身体也开始每况愈下。

那一年,医生断定奶奶的时间不多了。那时候我在北京上大学,离家甚远。那个暑假返校前,我去了医院,那是我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从病房出来,走进电梯,我就发现自己掉眼泪了,我怎么能随便哭呢?在电梯里,我自我安慰这又不是最后一面,然后偷偷地抹掉眼泪,让谁也看不见。

结果,那真的是最后一面。

差不多两个多月的某个早上,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那是个周六,这天我的计划是去考普通话,结果前一晚我几乎一夜没睡,我像是提前预知到了什么又像是毫无征兆般的,一个从未失眠过的人,失眠了。

在电话里,我和奶奶做了最后的告别。

你要问我,那天电话里,我们都说了些什么,我甚至记不清了。那天的我出奇的冷静,我没有哭得很厉害,也没有疯狂地看机票买最早回家的那一趟,我也没有告诉任何身边的朋友,像个没事人一样去考了普通话。

那时候的我似乎很冷血,毕竟我连葬礼也没有回家来参加。

我像是在逃避什么,所以我抗拒回家。

那时候我以为,我早已经把告别这件事情早早做好,但时间证明,其实没有回来送奶奶最后一程成了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憾事。

今天是清明,早两个礼拜就去给奶奶上了坟。

小的时候跟着大人们清明上坟觉得是凑热闹,而现在却觉得,上坟绝不只是完成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而是为了认真地思念一个人。

//////////

其实你要说,清明这一天,非要活得很悲伤吗?其实不是。

因为提前两周就去上了坟的原因,今天,其实我家并没有再去上坟。

今天我去了趟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那里人很多,大家也都玩得笑得很开心。

如此看来,今天和平时每一天都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刻意地去强调思念,或者刻意地活得很悲伤。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拒绝接受死亡课堂的学习,但当这一课来临,我们所有人都要学着在奔溃中坦然。

有些时候,思念这种东西,其实从来没有消失过,和清明节无关。

如果可以,我倒是一直希望自己如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童一般,或许时间还能回到奶奶去世以前,那时候我从未接触过死亡离别。

不过,谁不是如此希望呢。

这个清明节,愿所有人都能安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