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自卑胆小敏感怎么办?让孩子快速改变6招,简单实用易见效

 庭爸谈育儿 2020-08-21

经常有家长在跟我的交流中,说到自己的孩子自卑、胆小、敏感,对于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情况多了,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交流一下,孩子会有这样的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方法是我们家长能运用能上手的呢?

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孩子的先天个性的影响

心理学上,根据个性的特点,会把孩子分为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与冷静型这四类。每个孩子不会是单纯某种气质,而哪类有60%以上表现的,就可以归为这类型的孩子。

总有一些孩子是比较总有一些孩子是比较内向的,这类孩子容易受后天影响而成为自卑胆小的孩子。

2、父母总是批评打压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与父母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3、控制欲强的父母造就自卑的孩子

一个控制欲强的父母身后,一定有一个不够自信的孩子。

4、缺乏安全感

父母早年陪伴的缺失,特别是在0-3岁内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比如将孩子交由长辈照顾,父母在外地工作。这种陪伴的缺失,就会造成安全感的不足。不论长辈的照顾如何到位,父母的角色在孩子心中是无法动摇的。

5、父母对孩子的限制过多

比如不能爬高,不要玩水,限制太多导致孩子不敢轻易尝试。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变得胆小怕事和敏感。

6、总是吓唬孩子

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吓唬孩子“外面有大灰狼”、“你再乱跑会被坏人抱走”,总是被父母如此吓唬,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敏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的帮助孩子走出自卑胆小敏感的误区,重新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勇敢与开朗呢?

我们用最简单又有效的办法来进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每个方法都用事例来说明。

二、让孩子改变的6个方法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惠惠是丽丽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她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不会”、“我怕”。现在孩子大了,总是这样的表现,让丽丽觉得很不好,又没有很好的办法。

现在她尝试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

有一天惠惠又跟妈妈说自己不好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妈妈抱着她。跟她说:

“咱们家的小猫,一直是你在照顾的,现在特别的健康可爱。你对小猫咪可是特别有爱心和细心哦。”

惠惠点头嗯,妈妈又说,“每次妈妈下班回到家,你总是会帮妈妈拿东西,而且还跟妈妈说妈妈辛苦啦。你知道吗?妈妈心里暖暖的,特别的开心。”

惠惠看着妈妈,眼睛亮晶晶的。

如果孩子总是否定自己,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子梓是个调皮的男孩子,总是上窜下跳,坐不住。

有一次,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坐着听老师唱歌,就是他坐不住,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新来的孙老师看在眼里,想起了接手工作时,请了产假的肖老师跟她说起子梓的情况直摇头,“子梓是班里出名的捣蛋鬼,你要看紧点,老是不愿意听老师的话,又老是影响别人。”

孙老师想了想,在休息的时候,叫了子梓过来。

安排他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负责在上完课后,把散乱的椅子都整齐的放好,第二个是让他协助老师,准备教具。

孩子很意外,他本来以为老师会批评他,结果却不是。孙老师还说,肖老师跟她说了,子梓很有活力,做事积级,如果有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让他来帮忙的。

这个5岁的小男孩,郑重的接受了孙老师的任务。

结果,这个捣蛋鬼彻底改变了,他不再东瞧西看,上课时会看孙老师有什么要帮忙的,下课时很麻利的把小椅子摆好。

这样的变化,把他的父母都吓到了,这孩子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就看我们怎么看待他了,要不然,为何说伯乐难寻呢?

3、让孩子无意间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小乐最怕去医院了,因为会有打针的护士阿姨和开苦苦药的医生伯伯。这次去医院,也是爸爸妈妈费了很多劲才不情不愿的去了医院。苦着脸打了针,回到了家。爷爷打电话过来了解情况。

妈妈在客厅说话的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

“是啊,乐乐这次特别勇敢,以前总是打针喊疼,每次都是好费劲。这次居然打针没哭喊了,特别勇敢,进步好大哦!”

本来不太高兴的他,藏在房间门后听得清清楚楚,不禁偷笑了起来。

这样的正面评价,不是当着孩子的面说,而是跟别人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有面子”,也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同时,会有意无意的往这个方面靠拢。

那么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小乐是不是就比现在表现得更好了呢?

4、父母以身做则,让孩子向你学习模仿

涵涵喜欢下棋,但每次如果下输了就会哭闹,怎么说都不行。这次又找妈妈下棋。妈妈跟涵涵下棋,结果输给了她,妈妈一脸懊恼的表情,看起来像是要哭了一样,一会就舒展开来,自言自语的说,输了没事,妈妈会赢过来的,加油!

妈妈这样的表现涵涵看在眼里,她觉得挺好奇的,特别看到妈妈的这一番变化,跟以前老是讲道理完全不一样。等到涵涵自己输了,她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是皱着小眉头,然后挥了挥拳头,再跟自己说,涵涵不怕输,再来!

结果,总是讲道理不听的涵涵,却因为妈妈的示范学会了不怕输,似乎并没有那么难。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最近一段时间,我跟我女儿在聊天时,无意把过去的照片翻出来看。这一看不打紧,女儿特别喜欢,非要每天晚上都看,还要我说说她有趣的事情。

我说,你刚出生啊,眼睛就亮晶晶的,护士阿姨说这个小孩子跟别人不一样,眼睛好大啊,一出生就东瞧西看的。女儿笑咪咪的说是不是真的啊?

我说,我抱起你时,全身软得像是没骨头,爸爸好怕用力大了把你抱坏了,你不知道,爸爸以前可没抱过你过,真是担心哦。女儿笑成一团。

这种孩子的一些可爱的时刻,非常有印象的事情,跟孩子拿来分享,特别让孩子有感觉,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好笨啊,我胆子小。不妨分享一些孩子聪明、勇敢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不一定是实际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份回忆,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在心理学上,我们这么做,就是在改变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对自己的认识。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与期望

有一段时间,女儿把玩具都拿出来,摆得客厅地上、沙发上、椅子上都是她的玩具,玩完了还不肯收起来,收起来要发脾气。

我告诉她,“爸爸看到你把玩具放在客厅里,不愿意收起来。这让爸爸很不开心,这样的感觉太糟糕了,爸爸忍不住都要发脾气了。我希望你能现在行动,把玩具收到箱子里去!”

“如果你不想收,爸爸会来收,不过爸爸不敢保证它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里去,有可能会回错家!”

女儿说,那爸爸你要帮我收一些,我告诉你放哪里。

我说可以,没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沟通,总是忍着气跟孩子“好好说话”,实际上没有必要,我们忍着气的结果,觉得自己这么做很辛苦,希望孩子理解,一旦孩子不配合,就有可能爆发出来,这种状态是失控的。

但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情绪和不满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可控的状态,也把你的情绪表露,有这种经历的家长就明白,当我们说出我们的情绪时,内心实际上是舒了一口气。情绪也没那么强烈了,这有助于我们自我情绪的控制。

写在最后

上面的6种方法,是用来改变孩子对自已的错误认识,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同时,也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要注意的另一点,这些方法的运用,一定是经常的使用,寄希望于一招“制敌”或者是“三板斧”都不是最好的做法。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我们做以上的动作时,一定要抱有真诚与耐心,以一份认真和善意,打动孩子,从而让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