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猫眼观史 2020-08-22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打造是非常成功的,不过由于很多的观众并不是非常了解这段历史,他们对于唐朝当时的一些礼节或者其他的习惯也不是很理解,比如在剧中最常出现的字就是“喏”字,伴随着这个字,还会有专门的手势。

这种手势是叉手礼,在唐宋时期也盛行过这种礼仪,使用的时候左手抱于右手大拇指,左手小指冲向手肘,右手四指平直,拇指上翘,看起来是非常麻烦,不过当时人们都经常使用,自然就都习惯了,可以通过下面两张图片对比下。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古代绘画中的叉手礼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剧中的叉手礼

叉手礼的由来是什么?

这种礼仪现在人看起来是有些奇怪,可在当时,叉手礼是一种常见的礼节动作,一般小孩从六岁开始就要学习这种礼仪,而“喏”是回话时候常用的一个词。那么叉手礼这种奇怪的礼仪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说文解字 又部》就曾提到“叉,手指相错也,从又,象叉之形”。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出现礼仪,早期周公制定礼仪的时候,对于行礼有着严格的规范,常见的就是作揖这类的行礼。

可叉手礼和这些传统的礼节就有着一些差异,这是由于叉手礼并非是产自本土,也算是外部文化传入中国才出现的一种礼仪,叉手礼原本是佛教的一种礼仪,在佛教里面叉手表示着尊敬对方,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到中国,很快就开始发展起来。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后来到晋朝的时候,叉手礼开始出现,而在隋唐时期这种礼仪开始盛行开来,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使用这种礼仪,它本身也是揖礼的一类,为何这种礼仪在唐代会发展出来呢?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玄宗时期,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

其中来自大乘佛教里面的一支密教传入唐朝,玄宗皇帝也支持密教的发展,由于密教的影响,叉手礼在国内真正成为日常的礼节。

而“喏”本身是揖礼中行礼的声音,这个字是象形字,在金文里面,左边是一个张开的嘴,右边是一个人双手举过头顶。在行揖礼的时候,同时发出这个声音表示顺从,同意的意思。

叉手礼本身就是揖礼的一种,自然在使用的时候是可以发出“喏”的声音,不过这两者还是有着一些差异,唱喏之礼出现较晚。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在东晋时期才出现,而在唐朝时期其实大部分人是不用唱喏之礼的,真正流行唱喏的是在两宋时期,这种礼仪是由著名的王家发明的。东晋时期有几个大的士族,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其中王家更是南部士族的代表,人们常常说的王谢就是他们家族。

在王家的统治下,南部士族发展非常快,门阀制度就此确立,这些士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很多的礼节。在我们的影视剧里面,常常能够见到这种唱喏之礼,不过这种礼仪也是有着一些区分,它是代表着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可这种礼仪是不能用在皇帝身上的,也就是说影视剧里面这些臣子对皇帝用“喏”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礼记》中记载:“父命呼,唯而不诺。”

也就是说平时父亲叫自己,你是只能用唯,而不能用喏的,那样就是非常不尊敬。而在古代我们常常说道君父,君主是天下人的主人,他的地位可是要比父亲还要高很多,那么回答君主的话更不可能用喏,随意使用的话可是大不敬的罪过。其实古人也没有那么麻烦,回答君主的话就用“遵命”这类词就可以了。

”的发音有何要求?

不过唱喏之礼,这里面喏的发音可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剧中就特意强调了这点,不得不说在细节上真的是很下功夫。

古代的很多字其实都有着不同的发音与意思,喏这个字也是一样的,在行礼中常常要用到这个字,可这里面也有着一些别的讲究。比如发音时间的长短,或者是搭配不同的动作,发音的声调都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分为小喏,长喏,肥喏三类。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小喏就等于是普通的应答,一般这种简单的问候都是用小喏,毕竟平时大家打招呼不可能弄得那么麻烦;

长喏在发音的时候声音会拉长一些,并且一般是使用躬身礼才会用到长喏,这种礼仪就是一些重要的场合才会用的;

而当你的身体躬身幅度较大的时候,自然就要用到肥喏;

单单看起来就好像是很麻烦,其实古代中国非常重视礼仪,从周公制定详细的礼仪,到后来叔孙通再度制定礼仪,经历这么多人的努力,总算是有了一套繁杂详细的礼仪制度,当时的人们有着上下尊卑之分,同时在家里也要注重长幼,在朝中也要注意宫廷的礼节。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总得来看,在剧中从礼仪方面的刻画还是非常到位的,细节方面掌控得也非常出色。其实很多的影视剧,都是为了省事没有关注一些细节的东西,当然,像这种叉手礼,如果不去仔细了解一番,很少有人能够明白它的含义。

过去不少古装剧里面出现的喏都是按照现代读音来处理,可唱喏礼的真正读音却没有人重视,在这部剧中算是真正让人认识了这种礼仪,这也算是纠正了过去人们错误的观念,能够做到这点,可见剧组在拍摄的时候就非常用心。

当然,想真正还原唐朝的这些东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唐朝时期有着各种不同的礼节,单单靠着现代的考古发现,再加上资料也很难真正还原唐人当时的生活。况且古人说话的口音本身就是不一样,现代人的普通话音与之前的口音有着很大的区别。

行唱喏之礼也很难还原到最真实,只能是尽可能来还原这些礼节,随着唐宋相继灭亡,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后来清朝的成立,唱喏之礼也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影视剧里面我们常常见到清宫戏中是用“喳”。

《长安十二时辰》中“喏”的发音有何要求?叉手礼的手势正确吗?

在清朝时候这个字就取代了之前的“喏”,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为了要强化自己的统治,必然要彻底来推翻之前汉人的那一套。不过中原的礼仪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注重和外部民族的融合,比如叉手礼在发展的时候,就和辽人的一些礼仪融合,出现反叉手礼的情况。

这些都是为了要顾及到这些外部民族,也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开放与包容,因此这么长时间以来,华夏文明始终没有中断,正是这种强大的吸纳力,让他们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今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够恢复叉手礼,这也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举动了。

参考文献:《礼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