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室内乐名作推荐系列: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

 鹦鹉咖 2020-08-22

音乐舞台的梦想 从这里起航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分享鹦鹉咖

这是三重奏世界里的永恒宝藏之一,柴可夫斯基对钢琴和小提琴和大提琴三件乐器的掌握都是极其精湛,无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还是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都是经典,这首融合三件乐器的钢琴三重奏无疑也是如此。

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为怀念好友尼古拉·鲁宾斯坦而作。尼古拉·鲁宾斯坦和哥哥安东·鲁宾斯坦是俄罗斯学院派音乐的领军人物,安东于1862年创办了俄罗斯第一座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尼古拉于1864年创办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并聘请柴可夫斯基教授和声学,在生活上也对他颇多照顾,与柴可夫斯基可说是亦师亦友。因此当柴可夫斯基听闻尼古拉在1881年3月病逝于巴黎的消息,顿感震惊与悲伤,差不多半年不能提笔创作,直到同年12月在罗马游历,在一个月内创作了这部悲伤的挽歌。

这部钢琴三重奏只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是哀婉悲伤的第一主题,先由大提琴、后由小提琴陈述,乐曲深沉忧郁、委婉缠绵;第二主题则较为明朗有力、舒缓流畅。乐曲的发展部由这两个主题交织而成,忧伤挥之不去、思念难以解脱,往日的一幕幕又在眼前重现,让人难以忘怀;小提琴的哀婉缠绵,大提琴深沉而温暖,钢琴的平静温和,完美的融合成一曲难舍的悲歌。乐章最后的尾声中又出现第三个主题,宁静温暖、委婉缠绵、依依难舍。

第二乐章由12段变奏和尾声构成,其基本主题是一首俄罗斯民谣,也是尼古拉生前最喜爱的旋律之一,乐曲宁静舒展、温柔明朗,灵巧精致。随后主题分别由小提琴、大提琴重述,温暖流畅、舒展自然;第三变奏模仿尼古拉家中收藏的“音乐钟”,乐曲灵巧欢快、活泼跳跃,轻松自然;第四变奏则温暖舒展,稳重而略带忧伤;第五变奏别称“音乐盒”,乐曲清脆活泼,轻巧明亮;第六变奏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圆舞曲,温暖舒展,圆转流畅;第七变奏再现了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钢琴奏出庄严辉煌,雄壮有力的旋律;第八变奏模仿巴赫曲风,乐曲稳重凝练、自然流畅,颇具巴洛克典型风格;第九变奏则是舒展和缓,温柔宁静;第十变奏模仿肖邦的波兰舞曲,灵巧活泼、轻快跳跃;第十一变奏又是宁静温婉、轻柔舒展;最后的第十二变奏以热烈的进行曲开始,乐曲情绪高昂,勇往直前,肆意挥洒,充满激情与活力;随后转为哀婉悲伤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充满悲愤与痛苦;乐曲渐渐归于平静,最后在葬礼进行曲中渐行渐远,逐渐消失。

推荐的版本Wanderer钢琴三重奏,这首版本很多,都可以慢慢听,各有千秋。

作者:张博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弦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室内乐艺术中心及乐感教育中心音乐艺术总监,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