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蔬菜保护地栽培如何科学施肥?5条建议助力棚室蔬菜产量质量提升

 农艺天地6971 2020-08-22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地方政府对“菜蓝子”工程的重视,各地把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当作效益农业、避灾农业来抓,加大了对蔬菜保护地生产的扶持力度,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户越来越多,有利地保障了居民对蔬菜食用的市场供应,同时种植户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保护地蔬菜生产与大田作物和露天蔬菜种植相比,在施肥技术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些种植户对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掌握不够,出现了气害、盐害、连作障碍等问题,影响了蔬菜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也出现下滑。现就一些种植户出现问题提出种植蔬菜施肥技术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栽培施肥存在问题

1、有机肥施用不当引起氨害

走进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常会嗅到氨特有的一种气味,这可能就是棚室内氨气浓度过高造成的。一般当棚室内氨气浓度达到5毫克/千克时,黄瓜等敏感蔬菜就会发生伤害,主要表现为中、上部功能叶片首先叶喙出现水浸状萎蔫,受害部分呈现白化进而变褐,最后干枯坏死。受害部分与健康部分界限比较清晰。当空气氨气浓度达到40毫克/千克时,经24小时几乎所有的蔬菜都会受到伤害,严重时出现冻害时出现的白泡儿而干枯死亡。

棚室内氮气发生原因主要是有机肥施用不当造成的。如在地面撒施未腐熟或发酵不够充分的有机肥,如生鸡粪、生兔粪,这些有机肥还会继续发酵进而产生氨气,从而导致蔬菜氨害。

2、化肥施用过量引起盐渍化

为了追求蔬菜高产量,有的农户盲目加大化肥施用量,特别是加大氮素肥料用量,自以为满足了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其实由于过度的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氮素成分增加,造成硝态氮积累,影响了土壤养分的整体结构。由于棚室内隔断了雨水,使得化肥中的无机盐不能像大田那样顺着雨水淋溶,而是在土壤耕作层中积累,PH值降低,出现了耕作层酸化、盐渍化。当土壤积盐越来越严重,土壤溶液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时,蔬菜的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吸水能力度会越来越困难,从而引起生理性缺水而萎蔫,以致于不能恢复。高盐下植株的抗病能力也会严重降低,很容易引起病害蔓延难以治愈。

3、肥料三要素施用比例失调引起缺素症

棚室内蔬菜生产在进行施肥时,也需要将氮磷钾三要素搭配施用,以保证土壤内部的矿物含量处于合理平衡的状态。但是,在现阶段棚室蔬菜生产的施肥过程中,有许多种植户大量施用氮素肥料,致使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失去平衡,引起氮元素积累过多,若再增施钾元素则出现了拮抗作用,使植株吸收钙受阻而引发缺钙症,如西红柿脐腐病;过量施用了含钠离子的肥料(如氯化钠)之后,土壤中钠离子过多时,影响植株对钾、钙、镁的吸收,而出现缺钾、缺锌、缺镁症状等。

棚室生产不同于露地种植,一般倒茬难度大,重迎茬等连作现象比较普遍。据专家试验,黄瓜在保护地土壤上连续种植3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4.6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43.2mg/kg、71.6 mg/kg和40.8mg/kg,pH值平均降低0.29。土壤有机质增加是好事,能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但是蔬菜连作后土壤中的氮、磷、钾的增加,则将引起不同程度的盐分积累;pH值呈现降低则表明土壤开始出现酸化。若土壤中磷素营养积累过多,即使施用了锌肥也会导致部分作物出现缺锌症。所以,盲目施用化学肥料,势必导致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缺素症现象,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

4、施肥方法不当

大部分种植户在施肥的过程中,直接采用简单的施肥方式,如在地面上撒施氨水、碳酸氢铵,或者大面积的撒施尿素、饼肥、海肥及在石灰质土壤上施用硫酸铵肥等,这样的施肥方式使得肥料在土壤的表层大面积的堆积,容易产生氨气使蔬菜氨中毒,也会因施某种元素施用量过少或过量,使得蔬菜生育过程中某种元素过多中毒或过少出现缺素症,种植的整体水平下降,不利于棚室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二、蔬菜保护地栽培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加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缓冲力,对提升蔬菜品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并且,因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减少或避免蔬菜微量元素缺素症。

(1)腐熟后施用。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发酵腐熟,避免其在土壤中发酵造成烧苗或产生氨气使蔬菜氨中毒现象。

(2)与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比,其优势主要是能够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养分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能力提升,促进作物抗逆性的提升,从而实现作物品质的提升。通常化肥的作用是针对作物所需营养而进行供应养分,从而达到作物的养分含量能够符合正常植物或者优于正常植物养分的标准。也就时说,虽然有机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但其中氮磷钾等肥料三要素却满足不了生长发育所需,供应量不足,而化肥主要是含有氮磷钾等单质或复合元素,却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量。有机肥与化肥相互配合施用,能够相互促进,优化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吸收能力,保证生态的平衡发展。

2、氮磷钾元素相互协调施用

在实际的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中主要的养分含量重点是氮磷钾的含量,来确定蔬菜保护地各种元素施肥的比例,从而保障土壤供给植物的养分均衡,满足蔬菜的生长发育。一般在进行氮磷钾三元素的施肥中,将三种元素比例控制在1:0.7:1.2的范围内,在种植2年之后,土壤内的养分会控制在1:0.5:0.8/1.0,从而实现土壤内部的养分比例协调。

在三元素施用底肥总量比例中,一般氮肥占20%之内,磷肥占40%之内,而钾肥则控制在30%左右。苗期适量追施氮肥,在植物开花结果之后,则应以氮磷钾相配合施用,后期要减少氮肥用量。另外,还需要将腐殖酸类的肥料进行冲施,从而保证整体植物生长的健康绿色。

3、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有的农户过度看重微量元素的作用,不管土壤是否缺少或作物是否需要,大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不仅造成土壤污染,而且引起蔬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因此,在蔬菜保护地生产中应需要慎重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即使需要施用也要掌握施用量不可超标,防止微量元素肥料污染。通常选用的微量元素的肥料为锌肥和硼肥,锌肥的用量会控制在2公斤/亩以下,而硼砂和硼酸的用量则会控制在0.75公斤/亩以下,并且这种微量肥料平常只能施用一次,或者采取叶面喷施方法,从而保证土壤内部的养分能够不受微量元素的影响。

4、施肥与棚室耕翻、水分管理相结合

(1)施肥与整地相结合。对于浅根作物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时,可将肥料混拌均匀后撒施地表,然后进行耕翻,使土壤耕层内肥土均匀混拌满足作物吸收利用;对于一些深根作物则可采取地表撒施一部分有机肥,其它无机肥和剩下的有机肥深施播种或定植沟内,即可满足苗期对养分需求,也可在生长后期扎下深根后对养分的吸收。

(2)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保护地种植蔬菜在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时,要注意与棚室内的浇水相结合,把控肥水施用量,从而实现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充分溶解在土壤中水溶液中被根系吸收利用,保持全方面的生态平衡。通常在植物结果期,施一次肥随后即要浇次水,浇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尽量采取膜下滴灌或小水沟灌,避免棚室内湿度过大,引起病原菌繁殖侵染,病害蔓延。

(3)低温时适宜追施硝态氮肥。蔬菜最喜欢硝态氮,施入土壤中无论是有机态氮还是无机态氮,最终都要转化为硝态氮。土壤中转化硝态氮主要依靠微生物作用,而微生物活动明显受到地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地温不足10℃时,若不经过2~3个月时间,非硝态氮肥料是难以被根系吸收利用的。所以,棚室冬季追施氮肥时应追施硝态氮肥为好,如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铵钙、硝酸磷肥等。

5、大棚中应注意施用二氧化碳肥

棚室内严冬季节为了提高保温蓄热,常常是封闭较严,与外界通风较少、即使通风时间也很短,容易造成温室内二氧化碳匮乏,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一般可利用硫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或施用液体的、固体的二氧化碳气肥,为棚室蔬菜施用补充二氧化碳气体,提高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

三、结束语

蔬菜保护地施肥技术有别于露地蔬菜种植,施肥方法、施肥量以及各种营养元素搭配比例会因作物、土壤、栽培季节、田间浇水和棚室的温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农户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施用肥料,既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和质量,还要注意减轻土壤酸化、盐渍化,使土地、棚室资源可持续利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