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宁静致远2023 2020-08-22

敬畏,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态度。

由于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教训以及信仰的不同,人们对于"敬畏"的理解也不同。

传统的观念认为:"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要严肃认真,免得犯错;"畏",除了"担心忧虑",还有"战战兢兢"的意思,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就是对一切事物的神圣态度。即:敬畏伦理道德,敬畏文化传统,敬畏法律制度,敬畏科学,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只有对一切事物怀有敬畏之心,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礼让,社会才能秩序井然,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敬畏伦理道德,就是要以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敬畏天地就是敬畏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到人类的渺小,知道有所畏惧,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人的欲念恶性膨胀,行为失去节制,最终变为狂妄自大,为所欲为,就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害人害己。

敬畏"规则"是对敬畏伦理道德,天地自然的制度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特别对职场中人,尤其要学会对规则的敬畏,对契约精神的敬畏。

心怀敬畏,就是对理性和良心的秉持!

河流有堤岸的约束,才能奔流不息,奔向大海!

我们唯有不失敬畏,知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道获取,又懂得放弃,才能真正走向更精彩的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