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素笛轩 2020-08-22

欢迎大家跟随『日有所长』的进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东风的脚步近了,若能有诗词文章相伴,生活岂不美哉?

本期所选一首唐代古风、一首唐五律、一首五代词,以及一则文言文节选和一则词话。

愿您将素笛轩推荐给更多朋友,与『日有所长』一同进步。

周一 古体诗

行路难·其三

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注:

1.“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2.“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3.云月:一作“明月”。

4.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

5.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6.李斯: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

7.“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8.“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周二 律诗

杂诗三首·其三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

1.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高宗时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2.《杂诗》原为三首,此为其三。为边塞诗,虽也咏闺怨征苦,但凄怨中仍含有积极进取之心。

3.黄龙戍:唐代边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

4.频年:多年。解兵:休战撤兵。

5.汉家营:指唐军营。汉家,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

7.将旗鼓:指率军出征。

8.一为取龙城:一为,一举。龙城,匈奴祭天之处,原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据《汉书·武帝本纪》载,元光六年(前129),车骑将军卫青在龙城大败匈奴。后龙城多用指敌方要地。此句化用此典。比喻一战而捷。

周三 词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

1.李璟(916-961),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不过由于其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961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死后获宗主国宋朝特许而被追上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其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

2.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3.菡萏:荷花的别称。

4.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5.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6.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

7.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8.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作“倚”。

周四 文言文选段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戴圣《礼记·学记》)

注:

1.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先汉建初七年(80)。季宋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2.《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3.嘉肴:美味的鱼肉。

4.旨:味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6.善:良好。

7.困:不通,理解不清。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10.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12.学(xiào)学半:前一个“学”字音,本字读作“敩”,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周五 词话

词宜有性灵语。信是慧业词人,其少作未能入格,却有不可思议,不可方物之性灵语,流露于不自知。斯语也,即使其人中年深造,晚岁成就以后,刻意为之,不复克办。盖纯乎天事也。苟无斯语,以谓若而人者之作,蒙窃未敢信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注:

1.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他九岁补弟子员,十一岁中秀才,十八岁中拔贡,二十一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

2.《蕙风词话》,共五卷,三百二十五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二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