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 美元看31部电影,这家奇葩公司卖一张票赔一张|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许多人喜欢看电影,现在一张电影票一般二三十元,如果赶上节假日不打折的话,六七十元一张票也是很正常的。

在美国看电影也差不多,如果按电影院全价的话,平均每张票是 8.97 美元,差不多57块钱。

但美国有一家很奇葩的公司MoviePass,推出了一项看电影的会员服务,直接颠覆了看电影的价格。

人们在这家公司购买月度会员,付10 美元的月费,就可以每天免费看一部 2D 电影,也就是每个月能够看 31 部电影,平均每部 0.3 美元,折合人民币1.9元。

 

即使中国人也觉得便宜,更不要说收入更高的美国了 ,这个价格简直低到不可思议,和白看差不多。

即使许多MoviePass 的订阅用户也觉得太合算了,好得简直不像真的。

尽管有一些观影限制,比如非 3D、非 IMAX、只能当场购票等,但它能在全美 90% 以上的影院使用,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观众都觉得非常划算。

那么MoviePass靠什么盈利呢,许多人可能觉得MoviePass和影院有什么合作。

虽然票价很低,近乎白送,但影院总有空位置,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MoviePass合作,吸引一些人气,而且这些人会带动爆米花可乐的消费,所以影院可能会给这家公司返还佣金。

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但关键是影院根本不看好MoviePass的商业模式,也不愿意和它合作。

院线巨头们觉得这家奇葩公司无法持续,一定会以凄惨的结局告终离场。

美国的电影院线巨头AMC 院线还直接声讨了这家公司,称这个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AMC担心习惯了这个价格的观众会把廉价电影票视为理所当然,从此拒绝购买原价票进影院。

所以院线巨头们不但不提供分成,而且不给任何优惠,也就是观众看的每一场电影,都是原价结算的,平均每张票是 8.97 美元,差额由MoviePass出。

有些原本就可以享受优惠的观众,比如可以买学生票的观众,如果持MoviePass的卡去购票,影院打出的票根仍会显示统一的全价,反正一切都由 MoviePass 买单。

这就是MoviePass这家公司的奇葩之处,它们与院线之间不存在私下交易,因此没有折扣也没有分成,观众看的越多,它就亏的越厉害。

所有人都在讨论 MoviePass如何生存下去,很多人甚至愿意接受涨价。

多数调查参与者表示,他们可以接受月费提高到 15 美元,或者把每天一部免费电影改为每周一部,这对观众来说仍然是合算的。

这也是很奇葩的现象了,用户们希望产品涨价,以免这家公司倒闭了,再也没这样的好事了。

但MoviePass很倔强,坚持这个低价原则,两年前,这家公司的月费是50美元,现在是10美元,最低的时候甚至只需要6.95 美元。

那这家公司是一心为人民谋福利的慈善公司,还是钱太多愿意烧着玩呢,都不是,这家公司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MoviePass的母公司Helio Matheson 的 CEO Ted Farnsworth说,他们居然在 88% 的客户身上都是盈利的。

虽然看电影近乎免费,但每个人都有时间成本,所以很多用户基本每月只能去看一部电影。

当然也有一些经常去看,甚至天天去看的,这部分人被公司视为“福音布道者”,他们会成为公司的义务宣传员,即使不向周边人推荐,每天去看电影的行为也会让许多人对MoviePass感兴趣,并成为用户。

如果你同事天天去看电影,你肯定也会奇怪,这小子怎么这么有钱,他肯定会和你推荐这个服务,你肯定也会加入。

所以两年前,当MoviePass月费是 50 美元时,吸引新用户的成本是51 美元,现在这项成本是 0。

而且随着MoviePass 用户的增多,虽然让主流院线妥协不太容易,但越来越多的影院可能会提供一些票价优惠,甚至返还一些饮料和爆米花的提成,这大概会让MoviePass每张票收回6美元。

MoviePass还会签下更多的独立影院,然后在 App 里“排挤”不愿意合作的院线,主要是三大巨头AMC,Regal和Cinemark。

MoviePass现在每周都在三大巨头身上花费几百几千万美元,那些观众平均每人在影院里消费 13 美元的爆米花和饮料,是影院平常所得的两倍。

 

一旦他们停止显示 AMC 旗下的那些影院,比如只显示三大旗下的部分影院排片信息,为了不失去爆米花生意,院线就要放下身段和 MoviePass 谈妥特许经营收入分成。

除此之外,MoviePass还有其他盈利方向,它的母公司Helio Matheson的本质是一家数据分析公司。

在拥有了几百万用户的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几百万观影者的习惯。

“我们知道关于你的一切”,MoviePass CEO Mitch Lowe 说,“从寄给你卡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了你的住址、你的年龄阶层、有几个孩子、收入大概多少、如何从家开车去影院、看完电影去哪里……我们不会卖这个数据,我们会用这个数据去营销电影。”

据 MoviePass 计算,一部电影 3% 的北美票房由他们的用户贡献,但当 MoviePass 通过根据用户数据,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这部电影时,这个数字可以提升至 10%。

这会吸引许多独立制片公司,因为在 MoviePass 的推广下,他们本来“小众”的电影更易收回成本。

 

随着MoviePass 的扩张,大电影公司也将开始关注它的影响力。

这让 MoviePass 变成一个影片分发商,公司还会和其他电影分发商合伙购买小成本电影,再将自己购买的电影通过各种方式推给订阅用户,提升影片的票房,虽然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们自己补贴的。

但当电影下线后,MoviePass 可以把它们卖给 Netflix 等流媒体,高票房可以帮他们争取到不错的交易价格。

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这家奇葩公司的商业逻辑了。

靠烧钱补贴获取用户,当规模扩大后,凭借影响力倒逼影院合作分成。

收集用户的数据和消费习惯,用这个数据去营销电影,和电影公司合作,成为影片分发商。

购买小成本电影,通过补贴提升影片的票房,再把版权卖给 Netflix 等流媒体。

这家公司的成败关键在于在烧完钱之前,能否找到更多盈利点,形成正向现金流。

这就像维修一架正在坠落的飞机,如果飞机落地之前,还没修好,就只能机毁人亡,如果落地之前修好了,就一飞冲天。

虽然见过许多奇葩公司,像MoviePass这样硬是靠烧钱补贴一步步拓展出自己的商业模式的,还是很少见,也算是众多烧钱公司中的一股清流了。

如果这家公司成功了,中国会有模仿者吗?相信所有消费者都希望早点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