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饼券、大闸蟹券、炒球鞋,商品礼券化到证券化的分析和思考|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中秋刚过,秋风将起,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

月饼和大闸蟹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产品,有什么商业运营上的共同点吗?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这两种产品都是最典型的“礼券化”产品。

今年阳澄湖将于9月23日开捕,但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螃蟹券已经出现在各大线上线下销售平台。

月饼和大闸蟹类似,同样是在中秋节前几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月饼券。

商品券绝对是一个精明的创新,它体积小,便携性强,易转让流通,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能获益。

比如单位发月饼,如果发实物,员工想给远方的家人或朋友就很不方便,要自己叫快递物流。

即使给离得近的朋友,拿着大包小包也不方便。

有了商品券,消费者就方便多了,收到商品券的人也便于处理,可以自用,也可以方便地送给别人。

对商家来说,商品券可以把销售行为前置。

比如大闸蟹9月才上市,以前上市后才销售,销售压力就很大。

现在商家可以提前几个月销售,销售压力就小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预售商品券还会带来巨额沉淀资金。

以螃蟹券为例,一般从8月份甚至更早就开始预售。

以200元一张螃蟹券计算,若卖出1万张螃蟹券就可以带来200万沉淀资金。

而这笔沉淀资金从8月初到螃蟹提货,总共历时2-4个月,都将沉淀在商家手中。

商品券的出现,既方便了消费者,也缓解了商家的销售压力,还能为商家带来大量预收现金,缓解运营中的资金压力。

但商品券存在被滥用的趋势,当商品从实物变为了礼券,从现货变为期货,就给了商家套利炒作的空间。

不少人听过这样一个段子。

经销商印刷2000张面值500元的蟹券,400元卖给企业采购人员,企业采购人员拿去送礼,收礼者以25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回购螃蟹券每张赚100元,轻松赚到20万元。

这种做法的逻辑就在于螃蟹经销商以虚高价格发行螃蟹券,而这些礼券在社会上空转一圈。

商家不需要卖螃蟹,甚至根本没有实物保障,就可以躺着赚钱。

当然随着市场的理性,虚高价格的产品价值回归,套利的空间也在逐步下降。

另外在使用商品券过程中,不少消费者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

比如一些不诚信的螃蟹券商家,会“以小充大、以次充好”。

还有商家会限制提货时间,有网友买的螃蟹券,9到12月预约一直是满的,提不到货。

总的来说,商品礼券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获益。

但礼券化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管和约束,否则容易被滥用产生各种乱象。

更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商品证券化,证券化意味着出现一个自由交易的礼券市场。

像上面段子中说的,大闸蟹券在经销商、采购员、收礼者、回收者之间的流转,就是一种初步的证券化。

再进一步的证券化,就是存在更多数量的买方和卖方,出现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球鞋交易,最近00后都在炒鞋的消息屡见网络。

不少球鞋平台都上线了一种寄存「闪购」服务,就是卖家将鞋子寄存在平台,交易达成后平台可立即发货。

但交易达成后,新的买家可以选择不收货,而是继续把鞋子寄存在平台上交易。

这种模式让球鞋的交易周期大大缩短,甚至可能脱离实物交易。

如果一买一卖十分频繁,一双球鞋几经转手但可能始终没有离开平台,交易双方像在证券市场上一直在买卖。

不少球鞋交易平台因此变身另类的证券交易所,实现了财富的快速流转。

和股市不同的是,球鞋市场的波动更大,因为没有监管,更容易被庄家操控。

即使网上经常有炒鞋暴富的故事,但大多数参与者成为被收割的韭菜的命运几乎被注定。

对理智的投资者来说,还是不要轻易参与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