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万人逃离硅谷,美国高房价催生微型房屋运动,背后的商机和启发|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在互联网行业众人向往的硅谷,生存越发艰难。

虽然那里有着让其他地方眼红的高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是望而生畏的房价。

据房产平台Zillow今年10月的数据,旧金山的房价中位数高达135万美元;山景城173万美元;门罗公园(Menlo Park)220万美元;苹果总部所在的库比蒂诺(Cupertino)207万美元。

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在2019年4月至6月之间,有近30000人离开了旧金山。

不仅是普通工薪家庭,就连向来以高薪著称的硅谷程序员们也在为房子发愁。

早在2005年,就有一小群谷歌员工为了节约房租,就干脆住在了公司。

他们一日三餐在谷歌食堂解决,洗澡则在员工专用的健身房。有的自己搭起了帐篷,有的就睡在车里。

一位名叫本·迪斯克(Ben Discoe)的谷歌前员工甚至在车里住了一年之久。

迪斯克在美国问答类社交网站Quora上写道:“我花1800美元买了一辆1990年的GMC面包车,这就是我13个月全部的房租了。

选择住在车里的人不在少数,据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和「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的统计显示。

在2018年的一个晚上,全国共有55万3千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其中,将近13万人来自加州,在50个州中排名第一。

无家可归的人有不少住在车里。

这些人并非都是人们印象中的流浪汉,很多人都有了体面正经的工作。

56岁的Ellen是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大学教授。

入职六年,她的头衔依然只是兼职教授。

全职教授能享受到的一切权利Ellen都没有,包括医保和比她现在工资多一倍的月薪。

美国教育局的研究数据显示,全美180万大学教师,只有不到30万拥有终身任职,剩下150万教师中,像Ellen一样薪资低、得不到基本权益的有接近100万人。

Ellen和丈夫从2007年开始就住在车里。

白天的她在讲台上探讨英语文学,和所有教职工一样在食堂吃饭;晚上的她戴着头灯窝在副驾驶上备课、批改作业,然后在车里度过整个夜晚。

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去房价更低的美国其他州呢?

有这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今年4月至6月之间,就有近30000人离开了旧金山。

但别的地方工资比较低,仔细权衡后,还是有不少人和Ellen一样选择留在这里。

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无家可归的人们的居住,可睡人的厢式货车在硅谷也成为了一门创业生意。

68 岁的老创业者 Bob Allen 为没钱租公寓的湾区居民提供了带床和厨房的厢式货车。

租半个月以上日租金为 30 美元,对比这下,旁边一间两居室的月租金是3840美元。

如果想洗澡,只能自己去健身房、游泳池或公司解决。

无家可归的人居住的房车所组成的车队在西海岸随处可见。

硅谷地区的中心、排名第六的斯坦福大学东校门外、离谷歌公司总部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等等,有着上百个房车聚集地。

在高房价的压力下,美国近年来兴起了微型房屋运动。

房车、帐篷、集装箱、货柜甚至翻新过的垃圾箱,都可以变成微型房屋。

微型房屋可以租用或自有,可以选择有轮子的微型房屋,也可以将微型房屋安置在地基上。

大多数的微型房屋拥有独立的结构,但有些会依附在其他更大的建筑物土地上。

有些微型房屋是由屋主自己设计和建造,而另一些则是购买现成的拖车。

微型房屋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但原则都是可以在更小巧,更高效的空间中让生活更简单。

很多美国人收入的1/3甚至一半都花在房屋相关的支出上。

如果房屋的购买价格为29万美元,加上利息、税金、保险、维护和修缮,30年后所有这些费用总计将超过100万美元。

微型房屋的平均成本比普通房屋要低得多,小房子的售价仅1万美元到4万美元之间。

小房子的保养成本也比典型的房子低得多。

一般典型的房子,水电、保险等每月要花费1000美元,一旦搬进微型房屋,每月只要花费15美元。

在微型房屋兴起的趋势下,自然涌现出不少创业商机。

各种专注于提供微型房屋的公司应运而生。

从销售房车、帐篷的公司,到改造集装箱和设计各种微型房屋的公司应有尽有。

不少个人同样能从中获益。

21岁的Brent Heavener是微型房屋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Instagram上收获了70.8万名粉丝,还出版了名为《小房子:生活要小,梦想要大》(Tiny House:Live Small, Dream Big)的书。

旧金山一个广播台的记者Kristen,被公司解雇后,和男友搬到了一艘真正的小帆船上,开始了自由职业。

Kristen现在是网站「The Wayward Home」的主编,为像她一样过着另类生活的人提供资讯,也为看了她故事蠢蠢欲动的人答疑解惑。

因高房价兴起的微型房屋运动,既为相关公司和个人提供了创业商机。

也让其他人反思,不光是房子,我们的消费是不是出了问题。

毫无疑问,当下是一个消费时代,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消费都呈过剩的趋势。

商家们当然希望消费者们哪怕借钱也要买买买,为此他们使劲浑身解数,创造出各种概念。

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财务状况,摆脱月光和负债的恶性循环,真的要不断反思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