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kanglanlan 2020-08-22

文/水无香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作者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就道出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大事:元妃在赏赐端午节礼的时候,把宝钗和宝玉的礼品配成了一对,而把黛玉给淘汰出局了——这对日渐成熟的宝黛爱情来说,无疑是平地起惊雷的一件大事。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但离奇的是,这么重大的一件事情,作者只是写宝玉在看到礼物时这么纳罕了一下,以为谁弄错了;黛玉说了两句风凉话,讽刺了一下金玉良缘;宝钗没意思了一会儿。然后就不再提起了。难道贾府最有权威的长辈们,对此事就没有任何态度和反应吗?

怎么可能!

其实,读《红楼梦》,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看作者写了什么,而是看他隐去了什么。他所呈现出来的,一般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被他隐没深不可测的水底的,才是整个事情的脉络。

比如这个端午节礼。如果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在这一份端午礼品里,暗藏着太多的心思,考量,筹划和对峙。

它是埋在宝黛爱情之路上的一个暗礁;是捆绑复杂的家族利益的一根绳索;是阻挡在爱与利益、梦与现实阻挡之中的一座壁垒;是命运打在整个事件上的一个死结。

作者越是引而不发,秘而不宣,说明这个事情越是重大,越是复杂,越是难办。

试想:作为地位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唯一有祖父遗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得神采飞扬,人又聪明灵秀的宝玉,他的婚事,怎么可能不是被各方早早地就开始谋划的大事?

端午节礼,只是这各种谋划付出水面的第一次交锋。我们来试着探索一下,此事被隐去的部分的轮廓。

1, 宝黛的姻缘,应该是贾母的初衷。

众所周知,贾府最有权威的长辈——贾母最疼爱的人,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宝玉作为是贾府唯一个长得像爷爷,聪明又俊秀的孩子,一出生就深得贾母的喜爱。而黛玉呢,是贾母最钟爱的女儿贾敏的遗孤,自从贾母去世,贾母就把她接到自己身边“心肝儿肉“般地疼爱着。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所以,宝黛的姻缘,应该是贾母的初衷。

贾母的对于宝黛姻缘的设想,可能早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在潜意识里萌生的念头,所以她才在给林如海的信里,致意“黛玉务必去。“

而贾母一见到黛玉,发现她既有超凡脱俗的外貌,又有聪颖过人的智慧。最重要的是,黛玉跟宝玉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作为打心眼里疼爱他们的长辈,怎么会不想成全他们呢?

所以,说贾母一直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是有道理的。

这事,也应该也是贾府人人皆知的事情,就连贾府的奴才兴儿都知道:

“他已经有了,就是林姑娘,只是现在年龄还小,过两年,老太太一开言,没有不准的。“

可见,这件事情,如果不会节外生枝,那么铁定的顺序时,过几年,等两个人到了年龄,老太太一开言,这事就水到渠成了。

谁成想,在贾母开言之前,就节外生枝了呢?

2, 而金玉良缘,才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心愿。

然而,成就宝黛的爱情,却不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心愿,尤其是王夫人。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这也是有渊源的。因为,她跟自己的小姑,黛玉的母亲贾敏不睦。这一点,从贾母和王夫人的话语中,都有线索可以寻觅。

王熙凤因为体谅妹妹们跑来跑去吃饭辛苦,就建议在大观园另立厨房,这个行动得到了贾母的夸奖,这时,贾母说到:

“大家都是经过姑嫂妯娌的,有她这样想过的没有?”

可见,在贾母心中,王夫人这个做嫂子,对待自己的小姑贾敏,是缺乏周全的。而王夫人也说过:

“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言语只见,王夫人对贾敏的娇惯,也是有不满和嫉妒之心的。最起码,他们没有亲如姐妹是一定的。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所以,王夫人怎么可能喜欢黛玉?这样的事情,是有前车之鉴的,陆游和唐婉就是例子。陆游的母亲因为不喜欢小姑,就横竖看不惯小姑的女儿唐婉,虽然唐婉在陆游的父亲在世时和陆游成了亲,等公公去世之后,还是被陆游的母亲生生地拆散了。

王夫人的性格,又简单粗暴,让她接纳自己不喜欢的人,是很困难的。所以她才会在黛玉刚进贾府时,就叮嘱她不要沾惹宝玉。那番言论,潜台词就一句话:你离我儿子远一点。

况且,黛玉自从进贾府之后,王夫人眼睁睁看到宝玉被黛玉辖制,对黛玉惟命是从,而且黛玉对宝玉的荒诞举止,也从不劝诫,一味纵容和认同,这更让王夫人不满。她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人做儿媳妇?

而相比之下,宝钗则非常符合王夫人的审美标准。宝钗健康,大方,懂事,得体,而且还能劝诫宝玉。王夫人对宝钗的百般如意,怎么会不让她想方设法,来促成金玉良缘?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书中很少提起贾政对宝玉婚姻的看法,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贾政对宝钗是满意的,因为香菱曾将在给夏金桂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时,说过一句话:“我们姑娘的学问,连姨爹也是经常夸奖的呢。”

可见,相比黛玉,贾政也更看好宝钗,更可况对于外强中干的贾府,薛家丰厚的资材,对贾府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所以,贾政和王夫人,为了实现金玉良缘,在贾母开言之前,花费心思来搞定贾母,应该是他们一直谋划的事情。

3, 端午节礼,是两种想法第一次的正面交锋。

虽然贾母和王夫人对于宝玉的婚姻各怀心事,但他们都知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王夫人知道一旦贾母开言,自己将很难驳回。贾母也知道宝黛姻缘要想成功,必须取得王夫人支持,自己即强行作主,不但不见得能成功,而且日后黛玉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所以,此事一直未被提起。

而端午节,是两种想法第一次正面交锋。王夫人借元春之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想要的,是金玉良缘。

而因为元春皇妃的特殊身份,王夫人借她的手来表达,还有另一层意思:她想一举定夺此事。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试想,如果贾母表现出来她领会了元妃的意思,那就只有照办,给宝钗和宝玉订婚了。

那么,贾母接招了吗?,没有。

这个讯息,她准确无误地接受到了。袭人说:

“你的东西在老太太屋里,我去拿来的。“

可见,老太太接收到了信息,但是,她没有做任何举动。无招胜有招。

她不提,自然也没人敢说。

接下来是清虚观打醮。那本计划用端午节礼给贾母暗示的人,看贾母不接招,自然是着急的。然而老太太不急,她像没事人一样,还兴致盎然地亲自去清虚观打醮。

没想到,更加直接的交锋来了。张道士直接在清虚观给宝玉提亲,这么一来,聪明智慧的贾母,怎么会不明白张道士的意思?

既然清虚观打醮是元春安排的事情,那么,张道士奉元春之命,进一步暗示和试探贾母,看看贾母在金玉良缘这件事情上,有没有突破口,完全是可能的。

贾母是怎么接招的呢?只见贾母不慌不忙地说;

“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意思很明白:宝玉的婚姻,不看家庭条件,而只要跟宝玉最般配的人。

谁是跟宝玉最般配的人呢?

贾母随后说了:

“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不是冤家不聚首,跟宝玉最般配的人,就是黛玉。

《红楼梦》:一份端午礼,暗藏多少事

老太太用自己的直觉和智慧,告诉王夫人:宝玉和黛玉是天生的一对,如果拆散了他们,不仅他们一生没有幸福可言,就连我也会死不瞑目的。

这,就是贾母在这轮较量中最后的态度。

而且,贾母用自己少有的眼泪,告诉人们:宝黛是不可以拆散的,拆散他们,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可惜,人们并没有领会到这一点,最后,才造成了黛玉泣血而亡,宝玉出家的悲惨结局。

而贾母坚决维护宝黛爱情的态度,也说明后来宝黛姻缘破灭,决不是贾母改变了主义,那一定是因为比元妃更不可抗拒的强权的压力造成的,所以,后四十回中关于宝玉和宝钗结婚的那一部分描写,非常不可信。

但归根到底,宝黛爱情的悲剧是由社会和命运造成的。这,也是隐含在这次端午节事件中,隐含整部《红楼梦》中的最深刻的道理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