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人容易搞混的两个城门,汉中门广场上的老城门正是汉西门

 建安视觉 2020-08-22

江苏省南京市早在1982年被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城墙是朱明王朝定都南京时修建的都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完成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原有城门13座,其中聚宝(中华)、石城、神策、清凉四门保存至今。

 

  游客穿过南京市石城门的翁城。

南京市汉中路和虎踞南路交汇处,江苏省中医药大学对面的广场,叫做汉中门广场。汉中门广场上有一座老城门,这座门叫什么,可能大多数南京人都会说:汉中门呗!” 这座城门并不是汉中门,而是汉西门。

 

  南京市石城门内,俩小伙子听一位老爷爷演奏萨克斯。

汉中门广场上竖立着一块石碑,据199735日《新建汉中门广场碑记》载:汉中门广场位于南京明代石城门瓮城处,地近楚金陵邑城,六朝石头城及石头津。五代杨吴天佑十二年(公元915年)建为金陵府城大西门,南唐建都后为江宁府城大西门,并沿用至宋、元。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称石城门,后称汉西门,俗称旱西门。此门坐东朝西,东西深121.4米,南北宽122.3米,占地近1.5万平方米,由两道瓮城、三通城门组成。1931年在汉西门北侧正对汉中路另辟一门,称为汉中门。199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投入巨资,迁走工厂民居,修葺城垣,精心绿化,建造汉中门广场,面积达2.2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现工程告竣,勒石记其事,以垂永久。1986年,道路改建时,汉中门南面遗留的最后一段城墙残根挖尽,汉中门及其两边的城墙消失。

 

  斑驳的城墙与脚步匆匆的市民。

石城门,俗称汉西门(亦称旱西门),公元1385年在旧城“大西门”的基地上改建,为明城京城13座城门之一。石城门,如今深藏在繁华喧嚣的城西一隅,从一圈瓮城中,仿佛还能见到当年南京西大门的繁荣景象。现今石城门的古城墙遗迹,属于汉中门广场的一部分。

 

  斑驳的城墙与脚步匆匆的市民。

汉西门的前身是南唐时的大西门,朱元璋建造城墙时,将其改造成内十三”(13座内城门)之一。此门建成时,站在城头上可以看到石头城(位于清凉山),因此朱元璋定名为石城门。此后,石城门先后被叫做旱西门、汉西门。旱西门,据说是为了和水西门相对。水西门是水路进南京的码头,旱西门则是从陆路进入南京的要道。

  石城门,俗称汉西门(亦称旱西门),1385年在旧城“大西门”的基地上改建,为明城京城13座城门之一。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明南京城在六朝国都建康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