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丨外购仔猪常见6种疾病的诊断与防控

 果然悠 2020-08-22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各地疫情的稳定,再加上生猪价格的逐渐好转,部分养殖户开始着手准备复养。而外购仔猪相对自繁自养仔猪的疾病发病率更高,饲养难度更大,这不最近有养猪朋友给笔者发来私信希望就外购仔猪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控进行介绍。下面笔者就对外购仔猪的饲养及疾病的防控进行简单的梳理,以供养猪朋友参考。

外购仔猪的饲养管理

购买仔猪前应对整个圈舍进行仔细的打扫和消毒,尤其是发生过疾病的猪场进行复养时更应该做好消毒,推荐猪场清空后先将大块猪粪清理干净,然后火碱消毒一遍,再用水对猪舍进行彻底冲洗,空置一天后再用戊二醛进行消毒,间隔一天后再消毒一次,间隔7天后方可金猪。

仔猪在长途运输进场后不可立即大量喂食,可通过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粉+氨基多维,降低长途运输的应激,以及补充能量,恢复仔猪体力。间隔6小时后方可少量饲喂饲料,以5成饱为宜。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弱,比较怕冷,尤其是30日龄以内仔猪舍内温度要求30℃以上,此后每周下降1-2℃,直至25℃为宜。

外购仔猪为何发病率偏高?

外购仔猪进入猪场都要经过长途运输,而赶猪上车、运输以及赶猪下车对仔猪来讲都是强烈的应激,应激对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严重的损伤,消化系统受损仔猪易发生腹泻,而免疫系统受损就会导致仔猪发病率升高。

再就是有些猪场外购的仔猪是从农村散养户处购买的,而农村散养户的疫苗免疫工作多数不过关,若是小规模低密度饲养并不会出现问题,但若是集中饲养就会因为疫苗免疫不合格而发病。

外购仔猪常见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

因各种疾病同仔猪的日龄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外购仔猪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养猪朋友可以根据发病规律提前给药或免疫疫苗,以达到更好的防病效果。

1)断奶后应激性腹泻

仔猪断奶后营养物质由易消化的奶水变成了不易消化的固体饲料,无法及时消化的饲料就会成为肠道中的有害菌群的培养基,导致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仔猪通过摄取母源抗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在其出生后3星期会降至最低水平,而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要在出生后4-5星期才能发挥作用,而目前仔猪的断奶为3-4周龄,此时正是仔猪抵抗力最差的时间。最终就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发病率升高。

  • 防治:推荐仔猪饲料中添加健胃散+黄芪多糖粉+微生态制剂

健胃散具有良好的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促进仔猪脾胃的发育;而黄芪多糖一方面可以提高猪群整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护仔猪的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从而减轻有害细菌对仔猪胃肠道的侵袭;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仔猪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同时促进仔猪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建立,三者联合达到综合性防控仔猪断奶后应激性腹泻的效果。

2)增生性回肠炎

仔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专性胞内寄生菌劳森胞内菌引起,以患猪腹泻和肠粘膜增生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排出黄色、灰色消化不良的稀粪,生长缓慢,逐渐消瘦,因肠粘膜有增生和出血,所以病猪还会表现为皮肤苍白的症状。

  • 防治:病猪饲料中添加苦参止痢颗粒+泰妙菌素

苦参止痢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能,针对湿热型腹泻效果理想,而泰妙菌素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杀死胞内寄生菌劳森胞内菌的药物,两者结合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劳森胞内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完全杀死很难,所以给药时间延长至10-14天,否则很容易复发。

3)蓝耳病

蓝耳病在外购仔猪的主要发病规律为40-50日龄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达到20-30%,死亡率达到10%。病猪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气、高烧、消瘦、驼背、关节肿大、倒地划水等多种临床症状。

  • 防治:板蓝根颗粒+黄芪多糖粉+替米考星

蓝耳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所以发病后会继发各种细菌性疾病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可提高猪群抵抗力,解除免疫抑制;板蓝根属于典型的清热解毒类药物,蓝耳病属于瘟病,使用可改善发烧、体热等症状;替米考星可通过改善肺泡巨噬细胞内的pH值来抑制蓝耳病毒的复制,从而预防蓝耳病,另外替米考星还可以有效预防因为蓝耳而继发的多种细菌性疾病。

4)支原体

支原体是我国的一种本土疾病,尤其是土著几乎体内都含有支原体。仔猪感染支原体临床会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皮毛缺少正常光泽,虽然食欲正常,但生长受阻或发育迟缓,有时还会表现为干咳。解剖可见肺脏的尖叶和心叶有明显肉变。

  • 防治:银黄可溶性粉+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恩诺沙星

银黄可溶性粉是目前证实为数不多对猪支原体有明确效果的中兽药,另外再搭配上泰妙菌素继替米考星等敏感抗生素,可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5)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属于保育仔猪的高发病,而且该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只有当猪群抵抗力下降时其体内所含有的副猪嗜血杆菌就会侵入猪体内导致猪群发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和关节肿大为两大临床特征,而且保育舍空气质量差、温差变化明显、寒冷等因素可加重本病的发生。

防治:因为该病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时首先应做好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若是仔猪断奶后该病的发病率很高,还可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强力霉素进行预防,也可在仔猪进场时肌注长效头孢噻呋钠进行预防。

6)链球菌

链球菌属于环境中的常在菌,当病猪有皮肤损伤或者呼吸道粘膜受损时都易引发链球菌病的发生,另外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也可诱导该病的发生。病猪感染链球菌后会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颈部、腹下、四肢皮肤蓝紫色并有出血点等败血症症状,或者四肢动作不协调,做划水动作,抽搐或突然倒地等神经症状,或者关节肿大等关节炎症状。

防治:大群猪可以使用复方阿莫西林+磺胺药+小苏打进行拌料预防,表现神经症状猪群可肌注甘露醇+磺胺嘧啶难+阿莫西林+清开灵注射液;表现为关节肿大猪可肌注鱼腥草注射液+阿莫西林。

以上6种疾病为外购仔猪高发的疾病,此外还有圆环病毒病、伪狂犬、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疾病都是属于保育仔猪的高发疾病,因为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