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味生活真乐趣,读一首《浣纱女》,千桃开锦瑞,香扑美人车

 来点悦读 2020-08-22

说到旅游,对于现代人而言,只要在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之下,那是一件相当的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却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毕竟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利,想要出门远行的大多只是为了求得生存。所以,能够出城到市郊,仅仅近距离郊游一番,相对于久箍深院的男男女女,已经是非常令人愉悦的赏心乐事。

或许,正是如此,对这种来之不易的“娱乐”,古人向来十分珍惜。不仅把游玩的日子定为相应的节日,官方和私人统统珍视执行,并且常常写诗作文用以记之。在这些诗文之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分外使人感动莫名;这种情绪上的共鸣,往往让后来者措手不及,由此浮想联翩。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包括了两方面,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历经上下数千年的发展或曰进化,可惜人类仅仅只是在物质上取得大发展,但是在精神上却仍然没有得到什么巨大的进化;甚至,在某些方面,精神上的文明程度还有着某种退化,更加逼近于返祖似的“兽化性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是覆盖在整个人类社会之上的,不仅是相对于某个个人。

人类逐渐走出森林,走向原野,再由原野走进水泥森林般的城市,在物质文明上取得的成就十分罕见,让人类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保证自己不再遭受自然灾害的摧残。这是幸事,但也可能带有一些方面的坏事。幸事当然是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能够增大自身生存下来的时间;坏事当然也是相对的,在人类争取更大物质数量的同时,难免要和自然发生冲突,忽略对自身智慧的“开发”,造成精神受到冲击,思想沦落丧失进化,由此显得苍白和空虚。

这些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根本不是二三句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当我们阅读古人遗留下来的诗文,对照现代人所创作的文章,其中丧失掉的那种“灵性”——即所谓的“天人合一”感,就会明白其中若干厉害。

《浣纱女 二首》

其一

南陌春风早,东邻去日斜。

千桃开锦瑞,香扑美人车。

其二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户上,人在百花中。

这两首诗,是非著名诗人所作,具体作者应该是阙失了。据记载,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派人搜集约十首诗作,命名为《伊川曲》,用来上呈朝廷。大概是受到历代诗歌教化思想的影响,所以学习前人《诗经》作派。通俗点儿讲,献诗以拍皇帝之”龙屁“,使自己得到利益。谄媚当然学不来,也不可学,但是其搜集而来的这些民间诗歌,却是可以用来好好欣赏的。

在这里,这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游玩一事,但是却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场景。在第一首诗的前面两句中,可以发现其所讲述的游玩事件是发生在城市郊外的。春光灿烂,春风骀荡,来到城市南郊,感受到这一切美好,令人流连忘返,不禁把时间置之脑后,眼看着春日逐渐落向西方,仍然舍不得回家。

前面两句只是一种巧妙的铺垫,大抵是为了引出最后两句的精彩。这种精彩当然不是故事性的,而是来自于感官上的不可触摸,然而却又分外真实,令人读后欲罢不能。不可胜数的桃树,在春阳的照耀之下,盛情绽放,交织辉映成一幅流光溢彩的图画,仿佛手艺高超的织女绣绘而成的瑞锦一般夺人耳目。春风吹拂,阵阵花香扑面而来,缓缓涌入一辆辆出来游玩的马车之中。风吹纱舞,香味漫天,却不知是美人之香,抑或是桃花之香。

与郊游的风光无限相比较,那是一种不可常得的乐趣,反而是在苑林里聚会,应该是常态。固然视野被囿于某种程度之内,但是眺望远方的心灵却是愈加活跃的。所以在第二首诗作里,诗人首先点明游乐之地方:长乐门外,宜春苑中。

这里要注意的地方,仍然是最后两句,泄露出来的诸般情绪是无法掩藏得了的。在此处,诗人采取一种俯视的角度来描绘,使感受到的情愫显得更加富于深情。楼中人是谁呢?或许并不重要,毕竟生存于世间,又有哪个不像笼中鸟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抵如斯。所以,诗人必须描绘出来另外一种富丽堂皇的景象,用一种令人羡慕的口吻说出“人在百花中“,这个场景简直是美不胜收。

仔细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首诗,最美妙的都在末尾两句:“千桃开锦瑞,香扑美人车”、“楼开万户上,人在百花中”。这里都涉及到对人的描写,第一种仿佛是脱笼之鸟,可以展翅翱翔,所以尤其通透,而第二种则是带有不自由的模样,所以才用渴望像他人一般可以“人在百花中”。

纵观此两首诗作,极其富于民间诗歌类型气息,这种气质并不因为内容的贫瘠而失去某些方面的魅力,反而把人类自身所局促的生存环境给呈现出来。这种无法消除的困境,穿越古今,囊括中外,属于全人类。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明白晓畅的语言背后,通俗易懂的文字,使诗歌能够比较容易传递自然场景之下的人文情怀,实属不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