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函谷关诗话2013-09-26

 飞龙在天cokvj5 2018-02-04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山河。”秋日来到函谷关,登高望远,不禁吟诵起古人在此留下的精彩诗句,同时也感受到千古雄关的漫漫诗情和别样魅力。

  在中国诗歌的灿烂长河中,咏颂函谷关的诗作众多,无论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抑或天子皇妃,他们来到函谷关题诗作赋,或赞颂山河形胜,或思念圣贤先哲,或感悟沧桑历史,或抒发胸中波澜,留下许多名篇佳作,成为今天函谷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吟咏函谷关的诗句应该出现在《诗经桃夭》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据载,灵宝为远古“夸父逐日”弃杖所化桃林之地,周朝时这里即设桃林塞,此地“官道夹植绯桃,仲春花开烂漫,直至潼关,绵延百里。” 《战国策》中就载“自潼津以东,皆为函谷,古之桃林。”唐开元以前,此地又称“桃林县”。因此,《桃夭》应该是描述函谷关“人面桃花相映红”美景的最早诗歌。

  而南北朝时期鲍照的《田租送函谷》一诗,在展现封建社会统治黑暗和底层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时,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函谷关驻有兵马,设有政权机构,作为南宋北方重镇的重要性。“田租送函谷,兽稿输上材。”鲍照在函谷关赞襄军务时,写下了这首同情贫苦百姓、揭露社会黑暗的诗歌。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灵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唐太宗李世民在《帝京篇十首并序》中,将函谷关与八百里秦川并提,对函谷关作为捍卫京城长安的屏障予以肯定。而在《入潼关》一诗中,更是历数发生在函谷关的五个著名历史典故,称赞这座千古雄关、道家之源。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  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这首诗是《全唐诗》的第一卷第十首,共用了“白马非马”“鸡鸣狗盗”“终军弃  ”“丸泥封关”“紫气东来”这五个著名典故,而最后一句“安知名不名”又引用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现了唐太宗遵循规律的治国之道和掌控天下大势的雄伟气概。有趣的是,这首《入潼关》正是对本文开篇徐贤妃诗作《秋日函谷应诏》的应和之作。贞观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从洛阳返回长安时途经函谷关,命爱妃徐惠作诗一首:“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秋风、劲松、杂雨、低云,函谷关在一场秋雨后飘起迷蒙紫气,诗作既使人联想到老子骑青牛时的“紫气东来”,又暗将皇帝比作真人,博取了太宗欢心。

  在函谷关,“诗仙”“诗圣”也留下过珍贵诗篇。在李白的名作《秦王扫六合》中,就有“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的诗句,《白马篇》中也有“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的雄伟气魄。而杜甫《秋兴八首其五》更是为函谷关留下了千古名句:“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跨越历史长河,当今天的人们再次来到这座千古雄关、道家之源,“东来紫气满函关”仍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