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个“第一”傍身,长城宝马创新管理模式或将是光束汽车的最大考验!

 侃车e族 2020-08-22

在多个第一傍身之下,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资源互补与合作双赢的姿态打造多种创新模式。不过,其采用的共同管理模式,或将成为该项目是否成功的最大考验!

文︱

基       德

图︱

P    R

颜︱

基       德

审︱

晴       子

制︱

晴       子

督︱

恞       杨

前方2228字符

需5分钟共享

自去年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签下合作意向书,到去年7月10日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再到去年8月13日长城汽车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签订整车合资项目投资协议,最后到今年11月29日光束汽车项目的启动,用行动打消不少传闻的同时,也吸引着诸多业内人士的目光。

相信很多人都现已知道,光束汽车注册资金为17亿人民币,总投资额约51亿元人民币。公司地处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项目占地约930亩,建筑面积约28万m2,该项目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具备年产16万辆燃油乘用车全出口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产品将面向全球市场销售。

对于张家港这个县级市来说,其地处长江下游南岸、长三角都市圈几何中心,是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县域口岸第一个亿吨大港,与全球140多个港口建立货运往来,便于未来光束汽车产品运往全球。

另外,张家港当地还有现代威亚、东熙汽配等零部件供应商,能够提供汽车后桥、底盘附件、刹车、锂电池、充电桩等上千种汽车零部件产品,还有银河电子、华为电子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套企业,唯独整车企业暂时未涉及,而光束汽车的进入,除了可以获得张家港的政策支持,还可以更进一步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提高研发、制造、生产效率。

此外,江苏省在金融、教育和科技等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光束汽车工厂落户于此,将实现光束汽车科技领先的产品与当地优质人文及自然资源的良好融合,打造高品质产品,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光束汽车项目还开创了三个第一,即我国放开合资股比后签约的第一家合资整车企业、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合资整车项目、第一家产品面向全球市场的合资整车企业。

或许有人不解,中外车企合资在国内已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为什么说光束汽车是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合资整车项目?

首先,光束汽车项目并非传统意义的合资,过去中外车企合资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缺技术、缺产品,用“市场换技术”,成为过去吸引外商投资的唯一方式。而自开放合资股比后,合资双方持股比例应该按照双方地位和需求来决定多寡,就以宝马集团来说,年初发布声明对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到75%,业绩羸弱的华晨汽车基本沦为“代工厂”。反观光束汽车项目,在新产业政策下,宝马仍然愿意跟长城汽车以50:50股比成立合资公司,可以看出双方是一种对等的关系。

其次,有人认为是受“双积分政策”影响,毕竟光束汽车就是“生产”纯电动车型的。不过从目前宝马品牌旗下产品来看,已有BMW i3、BMW i8、BMW X1与BMW 5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且插混车型市场表现还算不错,明年还将有中国生产并出口全球的全新纯电动BMW iX3,所以对于宝马集团来说,虽然急于获得更多新能源积分,但还不需要通过成立一家合资“代工厂”来解决。

最后,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合资企业大多分为共同管理、单方管理和复合管理三种,而光束汽车采用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合资公司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委员会的成员具有平等的建议权和决策权。

在人员构成上,董事长由长城汽车委派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赵国庆担任,副董事长由宝马集团委派宝马集团高级副总裁傅耀博士担任,董事任期四年,高管团队由各自擅长的领域委派,分别是来自长城汽车的光束汽车首席执行官赵胜广和光束汽车首席运营官赵兵,以及来自宝马集团的光束汽车首席财务官韦德明(Dirk Wiedmann)和光束汽车首席技术官博涛。由此来看,光束汽车的共同管理模式,进一步解释了50:50的股比,也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合资整车项目。

对于合资双方来说,此次合作的最大意义在于双方优势互补与整合。目前,长城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技术、品牌实力持续稳固提升,已发展成为中国SUV和皮卡领军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日渐清晰。而通过与宝马集团的合作,长城汽车可以更多地学习其在技术、国际市场运营、对全球法规理解方面的经验,让长城汽车的“全球化”之路走得更快更稳。

而宝马集团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导者,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尤为重视,通过与长城汽车的合作,凭借长城汽车对整个汽车价值链的深入了解、成功的增长经验,以及非常高效的生产和制造流程等优势,可实现更好的发展前景,也进一步落实宝马集团“本土化”的战略。

另外,在新能源技术上,宝马集团尚且不说,就以长城汽车来看,其一直坚持以盈利为导向的市场策略,较少考虑补贴效应等因素,虽然致使新能源产品推出缓慢,但从技术上来看,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的入市,已经赢得市场的认可,而PI4、XEV等相关技术研发储备多年,氢燃料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汽车品牌也走在前列,这也为双方此次合作奠定基础。

因此,对于光束汽车来说,其重点当属共同研发和生产产品。立足于股东双方的研发能力和研发资源,同时借助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技术经验和运营实践的支持,实现“联合研发,中国制造,服务全球顾客”的崭新业态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互补与合作双赢,充分发挥股东双方在资源、效率、技术、品质方面的优势。

据悉,光束汽车项目工厂的建设期是2020-2022年,目前股东双方对技术趋势及市场态势的分析判断,已做出相应的产品排期和规划。虽然此次没有对外公开产品规划,但可以肯定的是,光束汽车的产品将采用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平台。

其将以“安全,智能”和“打造全球化质量”为核心,围绕“集约用地、智慧制造、节能环保”理念,聚焦产品、工艺、工厂同步推进,通过新技术应用、科学布局规划,各工艺充分整合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先进生产理念,应用国际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体系,建成后将成为整车功能、品质、配置、性能满足全球市场客户需求和法规标准的标杆工厂。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光束汽车的产品销售会按照品牌通过双方股东既有的经销商渠道,继续与现有销售和服务网络合作伙伴保持成功的合作关系,合资企业不会单独再去建立新的销售渠道,促使光束汽车更加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价值,这也是此次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合作创新的“合资不合营”模式。

当然,两大中外汽车企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过程一定充满坎坷。正如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先生所言,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团队从最初的认识交流,到合作项目的具体业务流程、产品、创新模式的研讨及论证,到今天的启动仪式,克服了时差、地域、语言的阻碍,发挥和贡献各自优势、求同存异,才收获了今天顺利的合作成果。

不过,虽然以目前的双方的行动和思路来看,暂且挑不出任何毛病,但今后可能会留下矛盾的必然是当前看似更利于双方的“共同管理”模式。众所周知,这种模式会使企业始终处于合资双方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行为准则的冲突之中,导致结果就是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迟钝、经营管理不善。有利也有弊,如此浅显的道理相信双方高层领导都十分清楚,而怎么做成为重中之重。

好在从目前来看,光束汽车项目的总体方向非常明确,至于未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双方高管团队如何权衡,将是该项目是否成功的最大考验!

其他小姐妹棒呆的文章

确定不了解一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