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加速创新转型,西普会中外药企建言献策

 新康界pro 2020-08-22

2020年8月16日,西普会创新药发展峰会在海南博鳌圆满结束,本届会议主题为“加速创新药转化,普惠患者”。在对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医药创新研发概况与前沿介绍分析之后,为探讨创新研发在制药行业中的具体开展情况,峰会邀请中外药企及行业组织对各自的创新转型策略进行分享介绍。本届峰会进行创新策略分享的中外药企包括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安斯泰来(Astellas)、昆药集团、天士力,以及行业组织CHBD。

*公司顺序按照会前公开议程一致

赛诺菲巴斯德
赛诺菲巴斯德中国总经理张和平的报告题为“共享时代机遇,创新驭变未来”。赛诺菲巴斯德是赛诺菲下属的疫苗公司,赛诺菲籍此与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MSD)、辉瑞(Pfizer)位列全球四大疫苗巨头。赛诺菲巴斯德是首家进入中国和唯一在华建厂的的跨国疫苗企业。

为从根本上解决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全球掀起了新冠疫苗的研发热潮。根据WHO数据,截至8月10日,全球有超过167款在研新冠疫苗,6款进入III期临床,其中有3款为国产疫苗,这显示出中国创新研发的高效和活力。赛诺菲巴斯德也在全力合作研发新冠疫苗,包括重组杆状病毒疫苗和mRNA疫苗。疫苗研发通常需要8-17年,迄今最短记录为5年。WHO提出在全球18个月内完成新冠疫苗研发,这需要技术和监管的紧密配合。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凸显了疫苗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全球疫苗支出仅为药品的1/20。即使没有疫情,世界各国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压力,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有助于医疗控费。据统计,在疫苗方面投入1美元,可以节省16美元的医疗费用。

中国疫苗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0-2030年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1%。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政策方面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将疾病预防提升为战略重点,2019年《疫苗管理法》提升了行业规范度;需求方面包括消费升级,民众对疫苗的认知深入;在供给方面,进口和国产创新疫苗持续上市,本土创新研发能力提升。

图表1. 中国疫苗销售额预测(2020-2030)

来源:2020西普会创新药峰会,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目前四大疫苗巨头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规模化效益有利于支撑技术升级和长远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有超过40家疫苗企业,半数企业仅1-2个产品。中国疫苗行业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可以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质量监督,鼓励集团化发展,完善招标采购等逐渐提高疫苗行业集中度。

图表2. 全球和中国疫苗市场结构

来源:2020西普会创新药峰会,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赛诺菲巴斯德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创新、数字化、本土化和合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上市20多个产品,并将通过持续的创新在流感领域、呼吸道疾病领域、联苗领域和旅行者疫苗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在数字化时代,除了疫苗研发、生产、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对于业务的BC两端,C端(消费者端)数字化的空间极大。作为跨国药企,本土化是非常必要的,赛诺菲巴斯德投资7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疫苗工厂,还将建设中国首个疫苗创新中心。合作对于研发与商业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司与深圳市政府开展高层对话,推动中法疫苗创新战略合作。
安斯泰来
安斯泰来制药大中华区商业策略与管理副总裁裴洪介绍了安斯泰来的研发路线图和中国产品策略。安斯泰来(Astellas)由山之内制药(Yamanouchi)和藤泽制药(Fujisawa) 在2005年4月1日合并而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2019年销售收入约130亿美元。在美国制药经理人期刊2020年全球top50药企中排行第19,在日企中仅次于武田(Takeda)。

安斯泰来的产品优势治疗领域为泌尿和移植,但研发管线正在向肿瘤转移。在2019年13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中,占比最大的是前列腺癌治疗药恩扎卢胺(恩杂鲁胺,商品名Xtandi)销售额37.9亿美元。销售额占比第二的是米拉贝隆,治疗成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尿急、尿频和/或急迫性尿失禁,销售额15.3亿美元。

安斯泰来的发展策略经历了两个阶段。2005年的愿景为“全球专业治疗领域领导者”(Global Category Leader, GCL),专业领域无非就是泌尿和移植。2011年发现研发生产力下降,原因经过分析归结为5点:仅聚焦内部研发,未寻找外部项目;原先GCL模型局限,缺乏资源和激励以扩展到新的治疗领域;没有平衡资金在研究和开发的分布;对于资源分配缺乏策略;研究过程效率低下。于是在2011-2013年通过4项措施重塑研究,包括广泛开展新项目,在概念确证阶段及时终止不良项目,加速研发,以及研发项目的差异化。

2015年,安斯泰来推出了新的研发策略,称为Focus Area(焦点领域)策略。要素之一是生物学(biology),以清晰表征的病理生理学为基础,探讨适当的疾病靶点。比如针对白血病的病理研究,发现可能是FLT3基因变异导致的,那么针对这个靶点开发新药。要素之二是形态/技术(modality/technology),即获取创新技术,建立多功能平台,提供控制靶标生物的最佳治疗方法。比如针对靶标,是选择开发小分子化药、抗体还是ADC。要素之三是疾病(disease),即选择具有大量未被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据此战略,安斯泰来优先投资在4个主要焦点,即再生医疗、肿瘤免疫、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调节,以及线粒体生物学。

图表3. 安斯泰来的焦点领域(Focus Area)策略

来源:安斯泰来,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安斯泰来在2019年做出重大决定,将全球销售区域划分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5个。原来中国、东南亚、大洋洲放在一起,但是鉴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中国内陆、香港、台湾组成大中华区(Greater China)。

安斯泰来在中国积极申报多款新药。雄激素受体(AR)信号传导抑制剂恩扎卢胺已于2019年1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Claudin 18.2单抗zolbetuximab正在中国进行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选择性神经肌肽3(NK3)受体拮抗剂fezolinetant即将在中国开展关于妇科更年期综合征的III期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FLT3抑制剂吉瑞替尼(gliteritinib)的进口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0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

昆药集团
昆药集团是一家有历史底蕴的,立足于中药和植物药的传统药企。昆药集团在80年代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出抗疟药物蒿甲醚注射液,但因生产能力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因此在1994年携手军事医学科学院授权诺华前身Ciba-Geigy在海外市场生产和销售蒿甲醚复方制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对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的公司。2016年,昆药集团受让了中科院屠呦呦团队研发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专利和临床批件。

昆药集团的战略定位是成为聚焦利基领域,以病人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集团。集团规划依托昆中药、昆药、贝克诺顿三大平台,实现传统中药、植物药、化药及生物药协同发展。集团计划通过等级医院与零售分销双轮驱动,成为区域商业龙头,并逐步延伸到器械和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昆药集团在2019-2024年的五年战略目标包括市值达到300亿元,打造昆药、昆中药、贝克诺顿三大品牌,以及实现全国医药工业30强、全国医药商业30强的双30目标。

在当前的制药产业转型升级窗口期,昆药集团制定了三步走的创新和产业升级规划。近期2020年,集团业务以中药和植物药为主,依托三大平台,通过双轮驱动,为公司提供现金流及利润,支持企业转型。中期2025年,集团业务以高壁垒仿制药为主,包括复方制剂、复杂口服和注射剂型,以及改良剂型,在核心领域形成一定竞争优势。远期2030年,集团业务以创新药为主,从快速跟进研发仿创开始,再逐渐涉足同类首创,在核心领域形成完全竞争优势。在进行研发的同时,要推动销售团队的建设和推广能力的培养。

图表4. 昆药集团的创新和产业升级规划

来源:昆药集团,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对于创新的路径,昆药集团确定了自主研发、外部引进、投资并购和国际合作4个方向。集团建立了多元化的自主研发团队,包括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和早期管线的上海研究院、专注于高端仿制药研发的昆明研究院、药物结构改造创新团队、蒿甲醚系列产品研究开发创新团队、脑卒中治疗药物生物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外部引进以核心领域的晚期研发阶段产品为主,从而尽快产生利润。投资并购可考虑向其他治疗领域拓展,引进创新技术,提高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

天士力
天士力历经26年的发展,从一个科技创新成果复方丹参滴丸起步,将中药做专做精,从而打造了一个产业基础,进一步构筑大健康产业,最终实现产业+资本协同发展。在中国医药市场竞争环境国际化的背景下,天士力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升级,打造三大类药物创新体系。对于现代中药,通过构筑创新滴丸制剂、创新中药关键研发技术、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推动中药现代化。对于化学药,以细分市场为目标,制定“仿-跟-创”战术,布局系列特优化药。对于生物药,瞄准国际领先产品和技术,打造链接全球生物药在中国的研发和商业化平台。

图表5. 天士力的三大类药物创新体系

来源:天士力,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天士力的创新聚焦在三大治疗领域:心脑血管、抗肿瘤、消化代谢。在心脑血管领域,对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治疗心绞痛、心衰、脑卒中,以及心脑血管治疗空白,均有已上市的中药和仿制药和/或在研的创新化药、大分子生物药,以及干细胞疗法。在肿瘤领域,对于辅助用药、细胞毒/激素/代谢类药、靶向药物、溶瘤病毒、免疫靶向治疗药均有在研项目,并且与研发机构和公司在立项筛选、抗体开发和细胞疗法开发上建立广泛的合作。在糖尿病领域,对于2型糖尿病,有在研的口服小分子化药、非胰岛素注射剂和甘精胰岛素;对于糖尿病并发心脏病、肾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有已上市的多款中药制剂、仿制药和生物药普佑克。

天士力未来希望从健康和疾病人群获取生物学大数据,通过组学解码数据,对疾病精准画像,从而精准药物设计与开发,提供精准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CHBD
聚焦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商务拓展的组织CHBD(China Healthcare Business Development)会长张继国分析了大变局下的企业BD方向选择。新冠疫情从多个角度影响了中国医药行业,包括政策角度、用户角度、企业角度。从政策角度看,处方药在线销售、医保在线支付将在数据实时交互、监管全面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条件开放;分级诊疗有望加速推进,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用户进一步从院内向院外流转;进店消费进一步向线上消费转化;有望普及一定场景下的“问诊-处方-购药-配送”闭环模式。企业将以消费者为中心,在全渠道布局。政策、用户、企业三方面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大变局。

对于制药行业,创新将继续作为主题。2017-2019年,中国的biotechs(生物技术公司,此处指聚焦于创新药的公司)成为驱动创新的关键部分,贡献了中国约45%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CTA)批准。跨国药企(MNC)在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准中的份额从2017年的20%增长到2019年的26%。传统中国制药企业(指已建立仿制药和创新药的产品组合)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所占份额则日渐萎缩。对于中国药企来说,研发和BD很难分开。如果有技术、有时间、有资金,自主研发很好,但是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同时满足,才需要通过BD较快地对研发管线和产品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带来业务增长和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放眼全球,在2012-2017年,对于初创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可分为4个板块:已建立的高投资主题、新出现的优先领域、主要为服务驱动的高活跃领域、新出现的兴趣领域。已建立的高投资主题包括肿瘤免疫和基因组学。新出现的优先领域包括精准医疗的DNA检测、基因编辑、液体活检、T细胞和干细胞。主要为服务驱动的高活跃领域包括基因调控和表观基因学、测序、纳米粒子、细胞处理和培养、工业大麻等。新出现的兴趣领域包括细胞疗法诊断、ADC、药物重定位、RNA靶向、mRNA等。
图表6. 全球初创生物技术公司的融资概况
来源:Pitchbook 2017,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