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学:对货币的误会

 罗宋汤的味道 2020-08-23
金融学:对货币的误会

金钱自打来到世间,演出了太多的悲喜剧,文学家们做了最生动的描述。

对金钱的愤怒

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 [1] 在《雅典的泰门》(Timon ofAthens)中,抨击了金钱的“罪恶”。他揶揄道: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啊!你们这些天神呵!为什么要给我这些东西呢?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

马克思为此称赞说,莎士比亚绝妙地描绘了“货币的本质”。

法国作家莫泊桑 [2]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也写道:“金钱却可以使亲人变成仇人,兄弟变成陌路。”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前(1978年之前)灌输给人民的教育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的关系,不管是亲人、同事还是朋友,“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一律是金钱关系,整个社会充满了冷漠、无情、自私。

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教育也不算错。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之前的社会,只要是货币发明之后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就离不开金钱,甚至是靠金钱维系的。人们进行交往,必须互利互惠,这就体现在金钱的来往上。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概莫能外。子女要不要给父母钱以养老,丈夫要不要把钱交给妻子以养家?俗话说,“亲兄弟也得明算账”不是?金钱关系本身没什么问题。

莎士比亚讽喻黄金,说明那个年代黄金的稀缺和珍贵。莎士比亚是没见过纸币的,他见到的都是铸币,金币自然是上好的,哪怕是只含有“一点点”黄金的铸币,也是上币(上等币)。

金钱只是利益交换的代表和工具,莫泊桑说的钱让亲人变成仇人,兄弟变成陌路,完全是误会。金钱代表的是利益,一方长期侵占另一方的利益,即使是亲人和兄弟,恐怕也不能一味忍受下去。所以,亲人变仇人、兄弟变陌路,是利益冲突太激烈,无法调和的结果。人们在意自己的利益,不想被别人占便宜,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吗?

文学家们,如果要写出真正的人性,就得把金钱的工具性或者中性,和人性的善恶区别开来,钱没有善恶之分,人性才有善恶之分,尤其是,不要把人性的恶加之于金钱。

《钱神论》

在我看来,这些外国的大文豪写得还是太乏味。请看中国古代一位不怎么知名的文学家,是如何妙笔生花,描述金钱的。

这位文学家是西晋时期 [3] 的鲁褒 [4] 。他写的《钱神论》 [5],妙趣横生。鲁褒名气虽小,但他的这个作品却是大大有名,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我引用其中最传神的两段: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始终。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

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句句精彩绝伦,比莎士比亚厉害多了吧。当然,鲁褒说的是反话、气话,表达了作为隐士的他,对追逐金钱世风的愤懑。

“有钱能使鬼推磨”,大概就是由《钱神论》“发扬光大”的。有一点可以肯定,莎士比亚和鲁褒虽然洞察世事,但金钱的作用之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或者认知能力,他们只能仰天长叹,不得不服气。也说明,他们对于有些人性和世界的看法还是太肤浅了,远谈不上深刻。文学家们的影响力巨大,他们的误会给世人带来了更大的混乱。

金钱如粪土

中国有一句谚语,可以高度概括古今文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这就是:金钱如粪土。莎士比亚、鲁褒们说了半天,不过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严格说,金钱如粪土只是半句话,另外半句是:朋友值千金(也有“仁义值千金”等其他说法),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心灵鸡汤”之一,经常用作“家规”和“家风”,很多人奉之为座右铭。

有趣的是,金岳霖 [6]先生还是一个15岁少年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句话,就说此论为胡说。因为,如果金钱是粪土,而朋友值千金,千金也不过是金钱,所以,按照简单的形式逻辑,这句话等于是说,朋友就是粪土。这显然不是这句话的本意。

同样的矛盾,莎士比亚也有,莎士比亚说金钱让人迷失,但他也说过“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这样的话。与他对黄金的讽刺形成强烈的对比。

长期以来,中国人宣传的英雄模范,有一类是“断然拒绝金钱美女的诱惑”的人物,如果金钱是粪土,拒绝粪土,有什么值得特别称道的呢?这说明,心里还是太在乎钱了。美女的道理亦然。如果不是受到了诱惑,觉得失去是损失,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断然云云,肯定是假的,经过痛苦的挣扎,由于有更大利益的诱惑才放弃眼前的金钱美女,才是真实的。

不管嘴上如何标榜不爱钱,中国人至少和外国人一样爱钱。一个最明显的事实,连小孩子们都懂办事就要送礼的“规矩”。

金子般的心

人们对于金钱认知的混乱,无处不在。

一方面,对金钱极尽攻击之能事,把金钱视作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又四处打听赚钱秘籍,大谈生意经。一面说“为富不仁”“无商不奸”,一面又说“君子爱财”,只是“取之有道”罢了。一面说“钱是王八蛋”,一面又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面说,钱不重要,亲情、友情、爱情才重要,另一面,多少亲人、朋友、恋人,单单为钱,转眼形同陌路。

最搞笑的是,中国人如果形容一个人坏,经常说“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但褒扬一个人心地纯良,好得没法再好的时候,却必定说,这个人(一般是女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联想到“金钱如粪土”,这种说法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哪呢?爱情模式

董永和七仙女、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和织女、电影《泰坦尼克号》( Titanic ) [7]中的露丝(Rose)和杰克(JackDawson)、灰姑娘和王子,这些最著名的爱情故事或传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说出来,吓你一跳,都是一个没钱的人爱上一个有钱人。这是古今中外共通的爱情模式。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Juliet),这是两个有钱人的爱情故事,极少见两个穷人之间发生动人的爱情,当然生活中一定有,这是很有趣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有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恋爱是简单的,任何两个人都可能产生恋情。结婚可是很实际的事情。如果两个人都一贫如洗,生活就成了“坚硬的稀粥” [8]。在穷困潦倒中,爱情也会被稀释。所以,大学生们都会在读书期间谈几场恋爱,但临近毕业就分手。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司马迁 [9]在《史纪·货殖列传》中写道: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就是,有钱人更有道德感。不是说穷人就没有道德,而是说,人有钱了,会变得更好。俗话也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是自古以来的硬道理。

古时的知识分子,讲究安贫乐道。以为只有安于贫穷,才会悟道,或者悟道就不会在乎穷居陋巷,不是有《陋室铭》 [10]吗?这是没有依据的。反倒是太穷的人家根本念不起书。一个地方最有教养的人,恰恰是那些最富裕的人,而不是穷人。绅士都是有财富做支撑的。

结婚要不要找一个有信誉的人?当然要。什么人最有信誉呢?还是有钱人。因为“富而好礼”,说通俗点,富裕的人才爱面子。也不是说富人中就没有坏人,而是说成为坏人的概率小,比如杀人越货的就要少得多。

如果嫁给或者娶了一个有钱人,过日子自不必说,还更有德行、更可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你会发现,从古至今,美女们多嫁给有钱的富豪,比如西施 [11] 嫁给了范蠡 [12],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能跟一个有钱人结婚,幸福的概率就要大得多。所以,最佳的爱情模式就是这样的。当然,还要凭运气。

货币是伟大的

古往今来,所有对于金钱的指责都是武断和无理的。金钱只是一些纸片、铜板,甚至数字,是不会教唆人做坏事的,是人的贪婪和冲动,酿成了人间悲剧。如果一切都是钱的错,那把钱消灭了,所有的罪恶就会跟着销声匿迹,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不可能。所以,不是树叶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

诸多逻辑混乱、言不由衷的谚语,也真实反映了人们对于金钱的矛盾心理。这种价值观上的混乱,主要是因不了解货币的由来而造成的。

了解了货币产生和发展的简单过程就会知道,货币本身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哪里是什么粪土!相反,货币是人类独有的创造。要知道,别的动物也有很聪明的,比如黑猩猩,但都没有聪明到能发明出货币的程度。货币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发展到纸币和电子货币,无一不是人类聪明智慧的闪现。

钱不能解决人的一切问题,但钱能买到你喜欢的东西,从玩具、书本、宠物、美食、美服、电影、音乐,到周游世界。

货币造福人类,施惠众生,润泽世界。没有货币,世界绝不会如今天般丰富多彩;没有货币,人类的苦难和不幸一定会更多。货币至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怎么歌颂都不为过,怎么还能想着去讽刺挖苦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