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杜甫的诗

 杏坛归客 2020-08-23

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

——引自张贻玖:《毛泽东批注历史人物》,鹭江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261页。

杜甫的诗哭哭啼啼,不甚喜爱。

——引自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1276页。

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摘自何其芳:《毛泽东之歌》(见《时代的报告》1978年第2期)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

——摘自毛泽东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608页)

【解析】

毛泽东读过不少杜诗。从他故居的藏书中看,仅圈画过的杜诗就有67首。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游览了杜甫草堂,并从中借阅过各种版本的杜甫诗集有12部108本。1964年毛泽东从湖南返回北京,火车经过岳阳地区时,手书了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一墨宝,如今由老工人刻制,装嵌在新修整的岳阳楼三楼上。

虽然毛泽东读过不少杜诗,但评价却不太高。1942年4月,毛泽东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时,毛泽东直言:“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1957年在同臧克家等人的谈话中,毛泽东毫不掩饰地表示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的谈话中,毛泽东坦率地说他不喜欢杜甫的诗,“哭哭啼啼”,又说,杜诗是“政治诗”。

对《北征》这首诗,毛泽东是肯定的。他曾从书架上取出《唐诗别载集》,翻到这首诗,推荐给别人读。在给陈毅的信中谈到写诗要用赋、比、兴的手法时,曾举这首诗为例。他说:“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

《北征》全诗计七十韵,一百四十句,七百字。分别叙述诗人回家探亲时忧国忧民的情怀,旅途见到的战争创伤;久别还家时家人的凄惨境况;切望以官兵为主力收复两京,对借兵回纥怀有的隐忧;最后对唐朝中兴,寄予希望。全诗从命题到写作手法都是以赋为主,“敷陈其事”,所谓“书一代之事,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苕溪渔隐从话·诗眼》);以比兴为辅,如形容旅途中见到的“山果”“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即用比喻;“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即用兴的手法。所以毛泽东说:“其中亦有比、兴。”

毛泽东对《北征》的评价,说明他不光喜爱浪漫主义作品,对现实主义的优秀之作也是给予积极肯定的。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对杜诗中的优秀之作作了公正的评价。

《赠卫八处士》一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春由故乡洛阳返华州途中所作。此前不久,唐朝军队与安、史的叛乱军队在相州大战,洛阳潼关一线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杜甫一路目睹战乱景象之后,来到卫八处士的家里,度过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

诗中描写了诗人和知交卫八在春天的夜晚久别重逢,畅饮话别的生动景象和感人情谊。诗的开始即感叹亲朋之间别易会难,接着细致地叙写和老朋友见面的心理活动以及主宾间的问答情况。乍一相见,彼此都感到已然苍老,问到一些老友,也大都离开人间,这更加深了动乱岁月中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着力描写在老友家中所受到的极亲切热情的招待场面:夜雨春韭,新炊黄粱,罗酒浆,累十觞,开怀畅饮,情深意长。最后诗人在感人肺腑的氛围中,发出了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沉重感叹。《杜诗镜铨》中引张上若语,称此诗“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

毛泽东喜欢唐诗。在他的晚年,唐诗、宋词依然是他主要的精神食粮。他床头的书柜上,总放着唐诗和宋词,他自己读累了,有时便让工作人员给他读。有一天,毛泽东又提出让工作人员给他读唐诗,他的护士孟锦云在读过几首之后,又读起了杜甫的这首《赠卫八处士》。这首诗,小孟已多次给毛泽东读过,因为小孟觉得毛泽东特别喜欢这首诗,毛泽东曾说:“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

毛泽东对此诗的评价,确实抓住了它的特点。这首诗有接近汉魏古诗和陶渊明诗歌的那种古朴自然的一面。诗人只是随其所触所感,顺手写出,像毛泽东评的,以口语写心中之事,却造成很浓的气氛,把那一夕生活和心底卷起的层层波澜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毫无雕琢之工”,却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另外,诗中展露出的质朴无华与深情而苍凉的境界恐怕与毛泽东的晚年的心境和思绪有某种对应。这可能是毛泽东喜爱此诗的又一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