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缺乏自信的3种表现,只要有一个,父母就要注意了! 海川小儿推拿 前天

 als的图书 2020-08-23

前天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一旦孩子内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会充满冲突。而随之出现的胆怯、退缩等不良个性,则会与孩子形影不离。与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驾驭自己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自信是孩子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更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够走出更远的路、见到更多的风景。

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感,如果孩子缺乏这种力量感,就会产生各种不自信的行为表现。

01

输不起

朋友的孩子5岁就开始学围棋,学得很不错,孩子也很有悟性,但朋友苦恼的是孩子在下棋时胜负心太强,赢的时候不可一世,输了就会非常生气,而且这种负面情绪还会持续影响他很久。

胜负心太重,根本上还是在于自信心不足。

所以,要想避免孩子陷入“输不起”的心理陷阱,最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强孩子的力量感和安全感,引导他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逐渐建立起自信。

特别是当引入一个孩子没玩过的亲子游戏时,我们成人对这个游戏的规则和要领已经烂熟于心,但孩子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接纳的过程,这种游戏实力上的碾压,根本不存在公平可言,还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加重他的挫败感和畏难情绪。

适当地让步,让孩子赢几次,在他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并熟悉了游戏规则和要领后,再提升孩子赢的难度,激励他全力以赴。

当孩子对这个游戏的熟练程度已经能够和成人媲美时,再与他进行公平竞争,就算输了一两次,他也会坦然接受了。

因为此时,他已经拥有了扳回一城的自信和决心。


02

害怕尝试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乐场,可是享受外面的世界,也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

经常受挫的孩子,迈出这一步很难。

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再说“你看,坐上来就行了,没什么可怕的”,只会更给他压力。

要知道那件你可以一蹴而就办成的事,对于他来说,其实没那么容易,他会担心自己摔跤,也担心自己犯错被人嘲笑。

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做的事情感到不满意,无论他干嘛都给他提出各种改进意见,那么,孩子就会以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而丧失自信,什么都不敢尝试。

真正智慧父母,懂得用“示弱”化解孩子犯错后的失落。

面对小孩总是摔跤的情况,他们也偶尔“摔跤”,还夸张地表现出疼得龇牙咧嘴的样子,不仅逗笑孩子,还让孩子的挫败感也得到化解。


03

不敢拒绝别人

“不敢拒绝”也是源于孩子的不自信。平时在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就习惯命令式的传达,经常要求孩子“听话”,因为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经常被忽视,当再次有合理的需求出现时,他们就缺乏勇气表达出来了。

这类孩子的父母经常会收到评价,“这孩子真乖!”“孩子太省心了!”但这些乖巧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不敢拒绝的真相。

太乖巧的孩子反而让人心疼。

2-3岁左右的孩子进入心理学上的“第一反抗期”,孩子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应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天穿红色衣服还是蓝色衣服,早上吃面条还是汤包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能转化成现实的。


当孩子发现自己能够通过语言掌控住基本的日常生活了,也就越发拥有了拒绝不合理要求的底气和勇气。

可孩子懂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会使用拒绝技巧,同样可能失去很多朋友。

所以,还应教会孩子一些拒绝的技巧。

比如,小朋友想借画笔,孩子可以说:“我等会儿也要画画,我用完后再借给你,好吗?”

这样让孩子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不伤害别人。


给大家推荐一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盲目崇拜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2.请不要随意嘲笑孩子

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家长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这时,不要嘲笑他。

3.给娃独立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不要问:“你想去哪里?应该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在做决定之前,适当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并给他选择的机会。

4.帮他分析遇到的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用缓和的语气同孩子一起分析这次的经历,要比只是一味地指责他做得不好、逼问失误的原因更加重要。

5.具体表扬孩子的进步

和孩子相处,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

6.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让孩子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荣誉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