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左与尊右

 龙潭今语 2020-08-23
    “左”、“右”本指“左手”、“右手”,引申之为“左边”、“右边”。在尊卑等级制度相当严格的中国古代社会,“左右”有丰富的尊卑等级的内涵,而究竟孰尊孰卑,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后世学者亦为之争论不休。张守节明确地说:“秦汉以前以右为上”(《史记正义》);有人反驳说:“秦代尚左,但汉初改为尚右”(陈直《汉书新证》);也有人折衷地说:“先秦时期究竟以左为上,还是以右为上,各国各时期并不一致”(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而目前学术界亦无定论。如《辞海》“左”字下说:“古礼主居右而客居左,因以左为尊位之称,参见‘虚左’。但古时亦尚右,而以左为下位。”这里一“但”一“亦”很迷惑人。《现代汉语词典》则肯定地说:“古人以右为尊。”人们不知所从,更不知其所以然。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仔细从各方面考察,发现古人最初是“尊左”,“尊左”说的是后来“尊右”说的正宗。

首先我们从先秦文献语言运用实际考察,有下面四组结论。

(1)左为吉,右为凶欧宁。“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老子》);“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礼记·檀弓》郑注);“吉事交相左,凶事交相右”(《仪礼·既夕礼》);“吉时拱尚左手,丧事拱尚右手”(《说文段注》“供”)

(2)左为阳,右为阴。“左为阳,阳,吉也”,右为阴,阴,丧所丧也”(《礼记·杂记》孔疏);“左阳道,嘉庆之事,故宜言之;右阴道,为优凶,不得言宜,故变言有之”(《师·裳裳者华》正义);《礼记·少仪》:“宜执之,皆尚左手。”郑注:“左手执上,上,阳也,右手执之,下,阴也”。“是其生人阳,鬼神阴,故尚右也。”(《仪礼·有司》贾疏)

(3)左为男,右为女。“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礼记·内则》)郑注:“左,阳也,右,阴也。”“男手行左,女子行右”(《苟子·号令》),“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札记·内则》)。

(4)左为东,右为西。“东为左,西为右’’(《尚书》孔传);“道左,道鸯也”(《诗·有机之杜》)。如山东即山左,山西即山右,魏禧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日录杂说》)。现北京市有“左安门,右安门”,即因“左为东,右为西”得名。

我们把上述四个方面串联起来看:“左尊右卑”不言而喻。“左吉右凶”说得很清楚;“男尊女卑”亦为常识;“喜东厌西”是古人自然观的表现。由于日月运转、温寒风雨对东、西方的影响,自然形成了喜东厌西的自然观。顾炎武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日知录》),社稷坛的“五色土”是东青,西白。同时“阳尊阴卑’’之分也很明显。如王逸《楚辞》注说:“阴,臣也;阳、君也”(《涉江》),还有“君子爱阳而恶阴”(《尔雅·释天》邢疏),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还有“阳尊朗卑”篇。

另外,我们从左右手功能反映古人思想观念意识来看,“左尊右卑”,是符合古人思想观念意识的:由于左手不方便做事,右手方便做事,自然左手虚静,右手役使。因而左手主和平顺事,右手主杀伐凶事。《管子·自心篇》:“左者出者也,右者入者也。出者而不伤人,入者自伤也。”尹知章注:“左为阳、阳主生,故为出也。右为阴,阴主死,故为入也。”郭沫若注曰:“古者操兵,左手执盾,右手执剑戟。故言左出右入,出者不伤人而入者自伤。”又《尚书·牧誓》曰: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逖矣,西土之人。”孔疏;‘‘钺队杀戮,杀戮用右手。用左手执杖钺,示无事于诛。”这里左手把钺示不杀;若右手则示杀矣,可见左、右手性质功能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左手与和顺联系着,右手与杀伐联系着。如此,“左尊右卑,,莉名从言顺。难怪乎《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

古人以左为尊,既符合语出了古人以左为尊。如、《逸周书·武顺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礼记·曲礼》孔疏:“车上贵左”;“左一尊,故昂,右卑,故垂也。”《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礼记·祭义》郑注:“周尚左也。”《史记·匈奴列传》:“其坐,长左而北向。”《正义》:“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这里楚、周、匈奴尊左的记载极为宝贵,为我们提供了古人尊左的活材料。其他诸如“左昭右穆”,“左尧右舜”,“左仓龙,右自虎”都是“尊左”的明证。

我们还可从现在的民问风俗得到启发。现在的农村诸如请客摆筵之类,对左右之位甚为重视,如坐上位,总是推推让让,虚左以待上客。俗谚也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民间风俗往往保存古人习俗,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我还想到一个现象:为何中国姓氏有“左”而无“右”,是否与“左尊右卑”的观念也有点瓜葛呢?

上文我们肯定“尊左”为正宗,那么源远流长的“尊右”说又该如何解释呢?

“尚右”说大概到了秦汉才盛行起来。尤以《史记》、《汉书》为甚,其延及后世至今,影响极大。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即“下迁”。

其实这种“尚右”现象与“尚左”是一致的意义内涵,这是由古人坐次的君臣尊卑、上下之礼所带来的。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左东右西、左尊右卑的思想观念,自然影响到朝廷的坐次排列。我们知道君王之座南向,后世即以“南面’’为帝王之尊称,如“陛下南向称帝”(《史记·留一侯世家》)。自然朝臣是北面了。“凡高者贵其左”,“下者贵其右”(《淮南子.缪称》);“坐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礼记·曲礼》郑注);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逸周书;武顺篇》);“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易·说卦》);“地道垫,妻道也,臣道也”(《易·坤》)。这里明确指出君尊左、臣尊右,实际上都是一种情况:以右为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位在廉颇之右。”右所以为上位,是因为臣右是君之左,在东,故尊也。朝廷位次有两种情况:“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予日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日朝。”皆以东为尊。《礼记·觐礼》郑注:“尚左者,建旗公东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而位皆上东方也。”“上东方”相对君来说是尚左,相对臣来说是尚右。“尚右说,是由臣尚茬而来的,可见其与正宗的“尚左”是一致的。

“尚右说”影响为何这么大呢?一方面是因《史记》、《汉书》等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后人注疏又极力肯定“尚右说”。如《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张守节《史记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汉书·诸侯王表序》:“作左官之律。”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其实这都是针对朝廷朝臣尊右而言的。后经历代文人相袭沿用,“左”“右”所包含的尊卑意义完全抽象化,“左”成了“卑”的代称,“右”成了“尊”的代称。又由于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古人以右为尊”之说源远流长,发展到现代汉语里,“右”有“崇尚、高贵、上等”等义,“左”有“偏、邪、不正常”等义,《现代汉语词典》说“古人以右为尊”,这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了。

最后我们还要说几句。虽然我们肯定了“尊左”为正宗,披露了“尊右说”的真相;虽然民问风俗保留了“尊左”的习俗,但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封建社会左右尊卑礼制已一去不复返,“左”“右”已以其完全抽象的、纯意义的面貌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明白了这一现象,正确对待历代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古汉语中“左”,“右”的实际运用情况是会有所帮助的。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