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治疗腰痛医案

 会宁县四房吴镇 2020-08-23

腰痛

(一)新伤型(腰肌劳损)

鲁某某,女,18岁,大学学生。因腰痛,不能转动3天,1962年4月23日住院。

患者3年前因下乡割庄稼20余天,劳累过度后,即感腰部肌肉痛,伴有左侧膝关节和伸侧肌肉痛,当气候变化或冬季天冷时疼痛加剧,天热较轻,发病后,曾经×医院诊断为腰肌劳损,经中西药物内服、贴膏药和外敷药等长期治疗,疼痛减轻,3天前腰被跌伤,腰痛加剧,不能转动而来住院。检查:腰部左侧有6cm×5 cm大小的皮肤表面粗糙肿胀,发红有痂皮,左志室穴处皮下可扪及3cm×12cm大小的质软如棉团的条索状肿物,压痛明显。第十胸椎至第二腰椎外形呈弓背状向左弯,腰向前弯和左右侧弯活动良好,后伸时感疼痛,1~3腰椎棘突有叩击痛,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X线拍片:胸12椎左侧肋骨较右侧明显变短,诸椎体及附件等未见明显异常。舌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中医辨证系肾气素虚、劳累过度,损伤经筋。采用补肾振阳、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法治之。取肾俞、志室、关元俞,用烧山火法,不留针,起针后取手小节,用平补平泻法,5分钟行针1次,边操作边让患者活动腰部,针后腰痛减轻。隔日针1次,针治3次,腰痛明显减轻,即能活动。加针环跳、阳陵泉,针治九次,腰腿痛消失,腰部肿物渐小,压痛已不明显。则改取肾俞、关元俞、志室,治疗至6月11日,针达20次时,腰痛和肿物完全消失,各种活动自如。停诊观察十天,6月26日治愈出院。同年9月份接患者来信说未复发。

(二)陈旧型(腰肌劳损)

李某某,男,32岁,工人。因腰痛反复发作11年,1961年10月29日住院。

患者1950年7月下地干活扭伤腰部,当时腰腿痛不能活动,经过治疗两三个月,才逐渐恢复。但经常一干重活就腰痛。昨天下地采桑叶时,坐在地下休息后,站起来突然感觉腰部剧痛,不能走,当时被二人扶回单位,经医务室注射止痛药,服中西药效果不显,而来住院。检查:体温36℃,舌苔白腻,脉沉迟,60次/分,血压14.7/9.33kPa,精神不振,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腰部活动受限,志室穴处可扪及质地稍硬的似核桃大小的结节状肿物,压痛明显,以左侧为剧。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中医辨证系肾气素虚、劳累过度、感受寒湿、损伤经筋。采用补肾培元、散寒利湿,消坚散结、疏筋止痛之法治之。取志室、关元俞、阿是穴(结节状肿物的边缘进针至肿物中间),用烧山火法,留针10分钟,每日针1次,针治1次,腰痛减轻,针治3次,腰能活动,肿物渐小,治疗到11月8日,腰痛消失,活动自如,腰部肿物变软、渐小、治愈出院。1962年6月20日随访未复发。

(三)腰痛(腰椎骨质增生)

患者,刘某某,男,66岁,退休。2006年 5月 26日初诊。腰痛一周余,伴右腿疼。患者于十余年前曾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右腿痛。查见:强迫体位,腰3、4棘突处压痛明显,腰肌两侧不对称,右侧突起高出,不能俯卧,双下肢弯曲受限,可伸直,皮肤感觉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既往有糖尿病史20年。诊断为:腰痛,经筋受损,瘀血停留;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治法:活血化瘀,舒筋利节。中医辨证:经筋受损,瘀血停留。治法:活血化瘀,舒筋利节。

取穴及刺法: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俞,用烧山火法;不留针;气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两组穴位轮换交替使用,每日针2次。选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秩边(右)、环跳(右)。温通针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按摩手法复位。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行走如常,腰痛减轻,偶有痛感,经针刺、按摩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


2020年9月全国实用针灸全科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