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思明居士 2020-08-23

引言:"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乃古人所描写的夏季。

夏,是炽热的、热烈的,树叶繁茂、听得蝉鸣,嗅得花香,也见得那池塘之中荷花的摇曳身影,然夏虽美,却也难耐。燥热的天气容易使得人心烦意乱,不过好在我们现在有风扇、有冰箱、空调,也有冰沙、冰淇淋一些夏季美味的冷饮可以让我们舒缓那一份躁意,思及此处不禁疑问古人是如何度过这般烦闷燥热的夏季的呢?

虽然没有冰箱空调,但是古人对付这炎炎夏季也着实有自己的一套,因为古人早在秦汉时期就以"冰"过夏,古人对于冰的使用,历史也颇为源远。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于夏季树荫底下乘凉

一.冰的起源与发展

于古籍中记载,冰的使用在最开始乃是一件大事,无论是采集冰还是储存冰,都需要有专人管理,在周朝时期称之为"凌人"。冰之所以会那么被重视,主要是与神秘的献祭活动相关,唐朝时期,古人取冰与开冰都需举行祭祀。

古人认为藏冰可抑制阴气,冰乃是极阴之物,藏于地底,如果储藏冰过多,会导致来年春至之时阻挡阳气上升,以至于自然灾害频发,故而,取冰乃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不过也需认真对待。

其实早于三千年前,古人就学会了如何用冰,知道夏季炎热,故而古人会将冬季的冰块储藏,用于夏季驱热,凌人掌冰,于《周礼·天官·凌人》之中明确记载了其职位所需要做的事情,常于冬季十二月凿冰、采冰、储冰,开春时则需开冰、用冰,多用于降温与制作冷饮,然也会用于尸体保存、防腐方面。

据考古学家研究表明,冰的使用多用于上层社会,属于具有权势身份地位之人才有的特权,尚有

"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有俸禄的人一样也有冰的待遇)

冰,多取于冬季,然其他季节又或藏冰已然用完之时又当如何?此等时节,古人大多于常年积雪的深山之中寻找冰,诸如雪山又或极寒之地。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用于藏冰的器皿,称之为"冰鉴"

  古人多用"冰鉴"藏冰,乃是春秋时期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藏冰的青铜器,然在早些时候,古人则是用陶来盛放冰,冰鉴好比现代人的冰箱,于四周所在铺满冰块,再于中间放入所需冷冻的东西,最后再将盖子盖上,等待一些时候,就可享用冰饮了。

  除此之外,尚有冰窖,古人称之为"凌阴",主要用于藏冰,再有就是冰室、冰井等,主要用于冷藏食物,地上炎热,故而这些地方多修建于地下,阴凉之处。

考古学家们也曾发现了一处遗址,乃是春秋时期凌阴所在,多为半地下建筑,形状为长方形,其四周坚实牢固,于底部铺有砖石,还设有用于冰融化之时为避免冰水融化其他冰块的水道,其后饶是于冰上也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以作隔热之用。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冰鉴内部结构图

  古人一般于结冰的河面用冰镩将其切块,使得其受冷之后加厚,这时人们才会将冰运回,且在冰的重量,古人向来也有考量,每一块都在人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最后再将其放置于冰窖之中,并未留有多余的空间,其后将冰盖封闭,直到用冰之时再将其取出。

再说冰井与冰室,冰井的修建不同于凌阴,其存储手法更显简单,只需打造一处旱井,再将冰藏于其中便是,然冰室则是用于乘凉所用,于冰井之上修建建筑,如此一来倒也凉快些许。于《水经注》中就曾记载,曹操于邺城修建的三台之一其中一座便是冰井台,单是高度就有八丈,且不论其内房屋众多了。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于结冰的河面开凿冰块

二、冰于古人之用

冰于古人而言多为奢侈品,且是只有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于唐时冰的使用虽愈见增多,却仍是平民百姓不可用之物。

且论第一小点,冰多用于赏赐、送礼,皇帝曾将冰作为赏赐品赏赐给各位大臣,唐朝时,杨贵妃的族人就曾多次将冰作为礼物送予大臣,为讨得其欢心,实则是为拉拢所用,当时冰的价格可与金壁有得一拼,如此倒也舍得。

第二小点,将冰做成冷饮美食,在此时期,人们多食用用冰做成的菜肴美食,或泉水佳酿,成为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这时,冰还并未普及,故而只在上流社会之间才得以享用。

然而宋朝,并不再是为皇权贵胄的专有,于百姓之间,时常也能觅得到冰的踪影,至于明清之际更为普遍。

第三小点,用于冷藏保鲜食品,据记载,古人于祭祀之时,为保贡品新鲜,时常用冰加以保鲜,防止腐坏,于祭祀之后,为求祖宗保佑、神灵眷顾,常将祭祀品分而食之,古人称其为"散胙"。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避暑的场所

  第四小点,避暑,冰不仅可以用于赏赐,作为防腐保鲜之用,饶是古代古人们为了在这燥热难安的夏季寻觅得一点凉快也是费尽了心思。

  汉朝时,皇宫之中设有专门避暑居所,"清凉殿"。于殿中避暑设置的设施也是一重又一重,不仅有石板所铸造的床,尚有冷藏的饮品,还有仆从站于身旁扇风,以此来缓解燥热。

于唐宋之后,此类宫殿越渐高级,由人扇风转变成为了"扇车",扇车实是以水的作用力转动扇叶,如此一般倒是比人力更为快速便捷,所扇出来的风,也更为清凉,宋朝时期,尚有人会在宫殿之中摆放上诸多鲜花,一边乘凉,一边品尝佳酿冷饮,鼻尖还余有花香,美哉!美哉!

第五小点,便是用于防腐、保存尸体,古人迷信,故而在丧葬一事之上,古人也是如此,人亡故之后立即下葬实乃大忌!然盛夏之期,天气燥热,遗体多难保存,为使得遗体保存完整,减缓尸体腐烂,并首当其冲成为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食用冷饮

三、于炎炎夏季之时舌尖上的美味

  古人的生活虽落后于我们许多,然在吃这方面却也颇有心得,说起这炎炎夏日吃什么最为舒爽,莫过于那冰冰凉凉的冷食了,古代最早出现冷食之时,其实制作工序也颇为简单,不用于我们现在这般。主要利用冰雪冷藏食物,在夏季之时再得以食用,以此来缓解燥热,于古代,冰镇清酒为最早出现的一批冷饮。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迁移,冰的广泛使用,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冷食,若说古代谁最能全面地品尝到这些美食,莫非皇帝所属,于冷食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变,有龙晴粉、牛酪浆调、水晶饭等等一应俱全。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代侍从为其主人家准备冷食

  都知道唐朝繁荣昌盛,在冰的食用上更是普遍,不同于前朝时期,用冰还是权贵的独有特权,这时用冰已经逐渐普及,深得百姓喜爱,饶是在前朝冰需由专人掌管,到了这时民间市场皆有小贩贩卖冰块,不过,此时冰块的价格也多为昂贵,于贫苦百姓还是无缘。

  说起冰沙,现代人肯定不陌生,其实在古时就曾出现过这一类饮品,主要是因为古代商人慧眼如炬发现卖冰这个行业有商机可赚,但是如此一来众人纷纷想挤进去这个行业,想分一杯羹,因此就有商人为了做出区别,在冰中加糖,清爽之中带着甜味实乃是夏季一良配,故而才有了后世的冰沙一类的冷食。

要说唐时的冷食,不得不提的还是"槐叶冷陶",虽名唤冷陶,可是这却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冷食,也是一种过水的凉面,顾名思义,主要是采集青槐树的嫩叶做成,将其捣碎后加入面粉之中,与其一起揉捏,最后做成面条形状。煮熟浸于冰水之中,使得其降温冷却后加以熟油搅拌配最后再冷藏,需要食用之时,只需加以调配佐料即可,也是人间一大美味。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古人如何用"冰"度过炎炎夏日?

上图|古人斗茶场景

  宋朝之期,冰的使用风尚只增不减,饶是美食也发展出许多,比唐朝时期种类更为繁多,绿豆水、江茶水、木瓜汁、荔枝膏、乳糖真雪、椰子酒等等,其种类数不胜数。

于元朝时期,古人们还会在冷饮之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牛奶、水果、蜜糖等等,要说我们现在的冰淇淋,就是元朝时期古人做出来的冰酪演变而成。

一直到明清时期,冰的食用深入人心,冰镇酸梅汤就是清朝时期最闻名的美食之一,晚清时期人们更是凭借他们的智慧发展出来了许多汽水。

  结语:从以上内容来看,古人于冰的使用由最开始时,尚未有颇多了解,到后世之期发展出来良多变化,直到越来越深入人心普及各家各户,不再成为权贵的专有,也是经历了一定的时间。

若说古人的智慧还真是令人叹服!毕竟古时候社会情况可不如我们现在这么发达,可是就在如此条件下古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智慧,为这炎炎夏日觅得了一丝清凉,如此也算美满。

参考文献:

《周礼》

《宋朝会要》

《帝京景物略》

《魏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