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朱汝藩治疗妇人小便失禁验案选

 一凡e2qfuian1d 2020-08-23

朱汝藩,字维垣,江苏靖江人。1910年出生原籍,1969年卒于银川。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朱子琴是清末秀才,不愿继祖先官职,自办学堂教书育人,为当地培养出不少人才。先生自幼跟随祖父读书学礼,熟读《四书》《五经》,精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谙熟医理的祖父见其爱好医学,17岁即送到他的学生鞠瑞庆处学医。鞠瑞庆乃镇江六圩港一带名医,长于妇科。先生拜师学艺勤奋好学,更有精读医学经典的良好基础,且悟性好,深受鞠师青睐。因其学业优异,3年后出师,悬壶乡里。同时在鞠师的引荐下,游学于长江两岸、拜学于各地名医,精究方术,博采众长。


案例1

王某某,年22岁,银川人,某厂纺织工人,已婚,门诊号2556号。
患者以往身体尚健康。1959年2月流产做清宫术。手术后有时下腹部疼痛,以后月经一直未行。同年9月,感觉小便频数,遇天冷或多饮水时有小便失禁现象。到1960年年底,小便就完全失禁。整日淋漓不净,尿色白。在本市医治无效,赴北京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膀胱括约肌松弛麻痹症”。要做手术,患者拒绝。在药物治疗(药物不详)月余,返银。1961年年初至1962年6月,月经时有时无。以后月经一直未行。到1962年冬季小便仍失禁,患者精神痛苦异常。饮食逐减,四肢困倦,懒言少气,口不渴,手足昼夜不温,睡眠欠佳,身体逐渐消瘦。体重由120斤减至90斤。于本年2月1日来妇科门诊求治。
主要症状:面色黄瘦而无光泽,两颧突出,神志迟钝,言语无力,两手不温。脉弦细,舌质淡,苔白滑。
此症与肾和膀胱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膀胱主约束。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摄纳无权,小便失于控制。同时又因命门火衰,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谷,而脾又主四肢,因而出现不思饮食、体倦、手足欠温的阳虚内寒等症状。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前贤王太朴氏之学说给了立法方则,故而用温肾壮阳之桂附八味丸(改用汤剂)加补气培土的参、术。初诊服3剂汤药后,无多大变动。再给7剂,服后小便已能控制约束,脉象转为缓细。又以上方加巴戟天,增加温肾壮阳之力,连服半月,小便已完全自约。每夜只小便一两次,尿量增多。四肢转温,饮食渐增,体重加到94斤。从脉症来看,各脏阴阳协调,病势进入恢复阶段。嘱其注意调养,停用汤药,改桂附八味丸服一月,以巩固疗效。
为了观察病症恢复情况,在3个月后做了一次家庭追访。获悉停药已2个月,小便完全正常,夜间只小便一次,白天也只三四次。遇天冷或多饮时,小便也如常自约。饮食大增,面色红润,精神转好,体重增至100斤。在4月23日月经来潮,血量、血色都正常。

案例2

张某某,20岁,海原县任教师,门诊8563号,初诊日期1963226日。
主要症状:尿频失禁,腰痛已一年多。面色白黄少泽。语言清楚。小便频而失禁,量少色白,平素畏冷,腰疼喜按。月经期腰疼更甚,月经血色紫黑,伴有小血块。有痛经史,经痛时喜按喜热敷。舌淡苔白,脉细沉。诊断为:肾阳不足,下焦虚寒的小便失禁症。
治疗原则:温补肝肾,兼以固涩。
处方:桂附八味丸加杜仲、毛狗脊、枸杞、桑螵蛸。
服药4剂后,小便略能控制。又连服10剂,小便已经正常自约。脉象:缓和。
病者自觉无它症状,因其急于回单位工作,给桂附八味丸一月量,以巩固疗效。

体会

小便失禁一症,虽有虚实寒热之分,而临床所见以属虚属寒的较多。本文所总结小便失禁两例,亦为虚寒之证。《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曰:“膀胱不约为遗溺。”从这些经文可以充分证明,小便不禁是由膀胱不约而来。所谓不约是因肾气虚弱而引起。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曰:“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又曰:“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气虚也。”本例患者小便均为色白,则属肾气虚弱,不能摄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遗溺不禁论》曰:“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于睡中而遗失也,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总之,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辨耳。”这就全面地总结小便失禁的原因。由于小便不禁多属虚证,所以本文总结两例均以温肾散寒,补益固涩之法而获全功。
本文摘自张镇、张立易《朱汝藩女科精粹》,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