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热血诗人为何冷血了?

 关陇之 2020-08-24

唐朝有个诗人,在诗坛上留下了两首惊世之作,号称人民诗人。但后世又有人称之为人民公敌。关于这个人后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陷入到罗生门之中,这个人就是诗人李绅。

李绅生于官宦世家,家族做官生涯开始于其曾祖父,到了父亲这一代就没落了。李绅更加倒霉,六岁丧父,只得随母迁居润州。过去父亲不在,孩子就是孤儿,在大家族中很难生存,李绅母亲带孩子迁居很可能也有这个原因。鲁迅曾经说过:“有谁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个途路上可见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正因为有这些底层经历,李绅发奋苦读,806年高中进士。皇帝看他才学出众,招为翰林学士。李绅暴得大名的两首诗就写于这段时间。

这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偶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这两人同榜进士,过去叫年谊之好,所以相约游玩。

二人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入朝奏事,面见圣上,很希望被赏识提拔。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象想到了升迁之路,随即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诗意很明白,如果升官能和登台一样就好了。这句话感慨万端。登台是有希望的,自我吃点苦,就能够控制。但升官却并非自己所能左右,中间关节太多,微妙无穷。所以有此感触,但因脱不了自身一亩三分地,境界有点小。

李绅被皇上信任,志得意满,胸有社稷,所以心念黎庶,有代天下言的气度,更何况李绅也是吃过苦的,所以他看到的不是台阶,而是田野里的农夫。烈日炎炎似火烧,农民正在辛苦耕种,挥汗如雨,未来的收成还不知如何。李绅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伙伴李逢吉当时就惊呆了,他敏锐地感到,李绅这首歌一定会流传千古,想到自己这首诗将来被铺垫、被比较、被嘲笑,感觉有点郁闷,但更郁闷的还在后面。过了一会,李绅施施然又念出下一首,这一首更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破空而来。第一首感慨农民之辛苦,第二首质问农民之境遇。这是真正的天问!四海无闲田,农夫辛勤耕种,“汗滴禾下土”,为何所获最终成了别人的盘中餐,耕种的农夫自己却饿死了?这是什么道理?这有什么天理?世道人心何在?

这首诗一出来,李逢吉惊为天人,一个字也吟不出了,于是怏怏告辞。

李逢吉正好去面圣,突然间有了小九九,他拿着李绅的这首反诗竟然去告发李绅,梦想“迁任如登台”。

武宗皇帝一看,不由得拍案叫绝,认定是一首好诗。写好诗的都是好人,因此更信任李绅。而李逢吉出卖朋友,人品堪忧,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武宗皇帝狂贬到云南,反被天下人嘲笑。

一次偶尔的聚会,诞生了两首伟大诗歌,李绅正是凭借《悯农》二首成为人民诗人,并且获得巨大声誉。

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声誉,如李逢吉梦想的一样,李绅“累年迁任如登台”,像坐了火箭一样蹿升,先补国子助教,历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

一个落魄人家的子弟,最后履职到了宰相,封赵国公,这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李绅差不多就是被人民抬起来的,但做了大官之后的李绅又是如何为官的呢?

我们不乏好诗人,好官员,知行合一的人。郑板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韦应物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但李绅呢,悯农的李绅是怎么做的呢?

李绅为官如何不知道,但他在“牛李党争”中,疯狂拥护李党李德裕,获得政治资源和成果。仅此一点,就有不小的问题。

有一个词语非常巧妙,结党营私。为何要结党?结党的目的就是营私。正是凭借着结党的特殊关系,李绅平步青云,但在李党倒台之后,牛党也是火力全开,踩踏李绅。所以李绅后期人设的崩塌,很难说与牛党的猛批没有关系。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李绅自身或大或小也有问题。

不妨辨析几个。

第一,豪奢。李绅爱吃鸡舌。史载李绅当官后“渐次豪奢”,忘记了粒粒皆辛苦,开始骄奢淫逸。

李大人喜欢舌尖上的味道,最爱吃鸡舌。每顿正餐都要来一盘,上一盘就得宰杀300多只活鸡。据说他家养了无数的鸡,宰杀过的鸡堆满了后院。

这个说法牛党肯定有夸张,但李绅喜欢吃鸡舌肯定确凿无疑。况且一盘鸡舌一定要宰杀300多只鸡?300多只鸡只是取了鸡舌,何至于都扔掉堆满后院?事实上在餐馆里就有鸡舌这道菜,价格也并不昂贵。但这说明一个问题,李绅开始追逐享乐了。

李绅的后台老板李德裕,日常一顿饭花费约3万贯。李绅一顿饭则需几百贯,虽不敢说奢侈到极点,但也够可以的,李绅确实丢了初心。

这一点被另一个诗人刘禹锡所证实。今天有一个成语“司空见惯”就来自于此。当年和州刺史刘禹锡被召回,到洛阳担任秘书省的“主客郎中”,这个人事安排让刘禹锡非常不快。

如日中天的李绅,热情邀请刘禹锡聚会。酒过三巡,李绅让舞女伴舞助兴。这些舞女梳着长安最时髦的“高云髻”,唱着京城最流行的《杜韦娘》艳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望着眼前纸醉金迷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江南刺史任上百姓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场景,刘禹锡如坐针毡。但毫无感觉的李绅还请求刘禹锡赋诗。

刘禹锡大笔一挥,《赠李司空妓》跃然纸上: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一诗既出,全场雅雀无声,李绅的一张老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但没办法,“前度刘郎”就是如此简单直接粗暴。

有人考证,说李绅从来没有担任司空一职,这个肯定是牛党诬陷。这个李司空肯定另有他人,但这个说法我不认同。

一是刘禹锡时,唐朝找不到姓李的司空。

二是汉唐一体化。唐人常常把唐说成汉。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个汉皇就是唐皇李隆基。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三公。汉朝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改三公为“司马、司徒和司空”。刘禹锡这里的司空并非实指,而是借指“丞相”一职,正好与刺史音律和谐。

第二,忘本。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李公羁旅之年,每止于元将之馆,而叔呼焉。荣达之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也;及为孙子,方似相容。”

大意为李绅不得志的时候,常常到同宗李元将家中做客。为了巴结李元将,喊李元将为叔叔。李绅发迹之后,不想人们知道这一出,对李元将敬而远之。

李元将不想错过攀附的机会。到了李绅面前,自降辈分,自称弟弟不行,自称侄儿还是不行。最后老李没办法,见了李绅直接叫爷爷,李绅不好意思,这才接纳了他。

这段有点搞笑,充满着黑色荒诞,但如果李绅感恩图报,这样的事例估计也很难编排。一切野史都是正史。

第三,残暴。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录了李绅的一个故事。

“会昌五年,(李绅)镇淮海日,吴湘为江都尉。时有零落衣冠颜氏女寄寓广陵,有容色。相国欲纳之。吴湘强委禽焉,于是大怒。因其婚娶聘财甚丰,乃罗织执勘,准其俸料之外有陈设之具,坐赃,奏而杀之。”

李绅看中了有容色的颜氏女,心里就像猫抓,一定要得到她。没想到却被江都尉吴湘捷足先登。李绅勃然大怒,谁敢抢丞相的女人,美人被抢,不共戴天。

但吴湘蒙在鼓里,哪知道有了杀身之祸。但他确实动了真情,婚娶的聘礼非常丰厚。于是李绅就罗织罪名,以吴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为借口,断定他贪赃枉法,上奏朝廷杀了他。

唐朝风气极为开放,离婚改嫁都很正常,但万万没想到吴湘死了,颜氏竟然“孀独而终”,为其守寡一辈子。弄得李绅竹篮子打水,白忙活一气。

参照《旧唐书》。会昌四年,尚书右仆射、赵国公李绅“暴中风恙”,时年李绅72岁。中风之后,李绅不能上朝,位置也被别人顶替了,谁知道顽强的李绅又好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皇帝就安排他当了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李绅病逝,享年74岁。

李绅争夺女人,就是在他死前一年。古代人寿命不长,所以有诗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我们的李绅到了73岁还性趣盎然,但结果却折戬沉沙,闷闷不乐,一年后老人家就翘辫子了。

李绅去世一年后,他截杀吴湘的丑事被扒拉出来。巴拉他丑事如此孜孜不倦之人也不简单,就是当年告发李绅被贬的李逢吉。别人逢凶化吉,李绅是“逢吉倒霉”。

皇帝雷霆震怒,免去了李绅一切追封的官职,宣布他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准入仕。由皇帝盖棺论定,李绅恐怕真有不少问题。

但我们并不特别恼恨李绅,当年写下悯农诗的诗人,肯定也是热血沸腾的诗人,究竟是什么使得他腐蚀了,这或许才是最需要警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