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到扬州思坡翁

 冬可燃冰 2020-08-24



一座城市的繁荣,不能单单以摩天大楼的高度来丈量,还要以深厚的文化来涵养,以卓越的精神来领跑。绵亘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欧阳修、苏东坡等一批批名人,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铸就了这座城市的高度。

“苏东坡虽然在扬州为官半年,但是先后十二次到扬州,意义非常重大。”8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扬州市纪委监委、中国苏东坡研究学会、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等举办的“苏东坡与扬州”学术研讨盛会在扬州瘦西湖畔拉开帷幕。20余名著名苏轼研究专家学者聚首古城,畅谈一代文豪苏东坡与扬州的情缘。

一代文豪苏东坡,何以挚爱“醉扬州”?

一个人喜爱上一座城市,一定和当地风物人情有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研究发现,苏东坡曾先后十二次到扬州,对他影响最大也是吸引他伫足的当属欧阳修。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东坡登进士第,当时的主考官正是欧阳修,虽然欧公曾为了所谓“避讳”,将文才第一的苏轼定位第二,但东坡先生不以为意,一直将欧公当作恩师尊敬。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春,41岁的欧阳修从滁州谪官来到扬州。是年六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在扬州城北大明寺西侧辟室建堂。因堂踞蜀冈之巅,远望江南,一目千里,润州和金陵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故名平山堂。

在当时的文人眼中,平山堂是登览江山、诗酒潇洒之处,苏东坡却将之当做追思欧公惠政的纪念之地,并曾在第四次过扬州时,闻歌女吟唱恩师所作之词,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阕《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宋元祐七年(1092)春,57岁的苏东坡奉朝廷之命接任扬州太守。到任不久,他即动手在平山堂后修建谷林堂。几个月后谷林堂建成,苏东坡兴奋地作诗道:“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谷林堂位于平山堂之后,地势稍低,竹树环绕,似乎是平山堂的一个辅助建筑。取诗中“谷林”两字为堂名,莫砺锋认为,“也许东坡想用此堂表示对恩师的敬仰与缅怀”。

如今的扬州蜀冈瘦西湖景区,得益于两位文学大师手笔的平山堂与谷林堂屹立于高冈之上,以文化的视野纵目天地、涵养古今,成为一片文化高地。

苏东坡是北宋第一大才子,也是北宋第一大通才,可在仕途上却命运多舛。他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八州太守”,担任过吏、兵、礼“三部尚书”和“一任皇帝秘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也曾“四处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但他喜爱扬州这座城市,认为平生做官最舒服就是在扬州,他曾在《江城子》中自豪地说:“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为官者,当以造福一方为己任。作为地方长官的东坡在扬州多有德政,如上疏朝廷,为民请命免除陈年赋税,实事求是解决漕运困境,一系列惠政利民之举,赢得了政声官声。

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学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苏东坡为官清廉守正、勤政爱民,在扬州逗留时间不长,却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之后扬州历史文化的走向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苏东坡对扬州城市品格有着怎样的影响?

苏东坡忠诚爱国的品质,是扬州不屈不挠城市精神形成的渊源之一。

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幼时母亲程氏教其读《范滂传》,在了解到范滂为官清正廉明,有澄清天下之志,但被人陷害最终与母亲诀别时,苏东坡便问母亲,如果自己像范滂一样,母亲会怎样?程氏回答,自己也会像范滂的母亲一样,不后悔自己的儿子慷慨赴死,会倍感自豪。至此,少年苏东坡的心中便已有了立志报国、死而无憾的志向。

纵观苏东坡一生,有惬意舒适,然而更多是曲折坎坷,但无论身处何种逆境,被贬黜何地,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从未减退,这种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其所到之处生根、沉淀为最宝贵的精神品质,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扬州便是这样一座深受苏东坡影响的英雄城市。

苏东坡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其诗、文、词、赋、书法、绘画自成一家,文化造诣登峰造极。苏东坡于学无所不及,对经史百家均有研究,博学兼通,思想活跃开放;人生虽坎坷沉浮,但从坎坷中却每能翻出人生的豁达。

这种博通和豁达深深融进了扬州这座城市的血脉,它所形成的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基因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时代变迁中屡放异彩。漕运繁盛时期,扬州集散了大量的商品,汇集了各地新奇,挽住了虹桥修禊(即虹桥雅集,在扬州虹桥举办的大型诗酒盛会,可以与《兰亭集序》中的兰亭雅集相媲美)的名人雅士,滋养了儒雅达观的文章太守和东坡居士,也孕育出了具有个性强烈和意识叛逆,不受法度束缚的“扬州八怪”。

如今,扬州学术、扬州文学、扬州工艺、扬州曲艺、扬州名门、扬州家风,这些中华民族物质及精神文化的枝蔓,已经构成了兼容南北、雅俗共生、刚柔相济的扬州文化特色。2019年,扬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必将让开放包容的扬州在世界舞台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苏东坡从政气节给我们那些启示?

以民为本,胸怀勤政为民之心

苏东坡不仅在文章和政论中提出民本思想,而且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做出了很多为后世称颂的爱民实举。自请外任杭州、徐州、定州、登州、扬州以及被贬黄州、惠州、澹州期间,他都不忘百姓,体察民情,竭力解决百姓的各种困难。

仅疏浚河道湖泊,就留下了杭州、颍州和惠州三处西湖;黄河上游决口,徐州被淹,在百姓纷纷出城外逃的危急关头,苏东坡住在城墙临时搭的棚子里,带领军民合力抗洪,几过家门而不入,经过七十多天的奋战,战胜洪灾;二度入杭州时,当地老百姓看病困难,他便自己拿出了五十两黄金,又积极筹款,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在任三年时间治好了上千名病人;在常州用所有家当置办房产时,得知自己所购房屋的原主人系为儿子所迫售卖房产,更是舍弃房产连购置的钱也不再要回。

苏东坡这些爱民故事,启示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岗位,都要始终坚守为民情怀。在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的征程中,要想清楚“能为扬州做什么,能为扬州留什么”,用心、用情、用劲,为群众干好事办实事谋福祉。

循理无私,胸怀清正廉洁之心

苏东坡不仅一生节俭,清廉从政,廉洁为官,还提出了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从政为官、以廉为首等廉政思想。在他任密州知州时,写下《零泉记》文和卢山《三泉》诗。“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以示自己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解脱,如泉寂居深山,始终保持“自洁”纯净的品格。

苏东坡还强调将廉政理念转换成为考廉制度,按照考核的结果决定升迁进退,把廉政考核制度与以廉为首的人格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他在著名的《赤壁赋》一文中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只要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要去拿,要随时随地加强自我约束,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从政以廉为首的自觉习惯。

苏东坡的廉洁思想至今启示着我们,拒腐防变,自律为要,如果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法律越详细,违法犯罪就越多)。我们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在无人时、细微处保持政治定力,心存敬畏,做到慎独、慎微。要守好为官从政“第一关”,谨记“万事皆有初”,时刻保持坚定党性和清醒头脑,做到慎始、慎初。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做到慎交、慎处。国风之本在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超然豁达,胸怀宁静平常之心

人们喜欢苏东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正常、平常的心态。他被贬达十余年之久,几次因诗文获罪,“乌台诗案”更是险些丧命。然而,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横遭贬谪也罢,自请外放也罢,都没有使他颓唐丧志;不管身居何处,无论爵位高低,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东坡这样豁达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就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从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到和平时期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一辈子追求的“名”始终是共产党员的光荣名字,一生中谋求的“利”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苏东坡作为古代士大夫的集大成者,其从政为官的人格文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对我们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扬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航说。

新时代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对待付出与回报,将个人发展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正确对待显绩与潜绩,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功夫。正确对待知足与不足,对所处的岗位知足,对自己的能力知不足;对现有的职务知足,对自己的付出知不足,以实际行动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大胸襟、大境界。

记者 周晗 实习生 高妍 张召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