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62课-2020.08.22影像群集锦 第212天

 塞北龙_王伟 2020-08-24

每次大家在阅读文章前,请花两分钟看看视频吧

一份公益,一份感动

男性,60岁,伴有鼻窦疾病病史,行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头痛,颈部强直。

颅脑 CT 平扫显示,颅内多发低密度气体影,以双侧额部硬膜下为著。双侧额叶受压中线处向两侧分离,额叶塌陷并向后方移位,其形状类似火山,称为富士山征。

颅脑薄层 CT 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可见在筛骨气房右前方顶部可见瘘口(可能为手术机械性损伤所致),空气从鼻腔通过该瘘口(箭头所示)到达颅内,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可推知颅内气体张力较高。

富士山征是指在行颅脑影像学检查时,表现为两侧硬脑膜下气体影,额叶受压剥离,两侧的气体张力作用使额叶后移,额叶塌陷和额顶部空间扩大,其形状类似火山,称为富士山征。

张力性颅内积气

张力性颅内积气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受压,进行性加重,最终可致脑疝。多见于额颞顶部,尤以额部为著。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躁动不安、抽搐等。

两种主要形成机制

其一为「活瓣」机制:空气从颅底或颅骨的裂缝进入硬膜下腔,形成通向颅内的单向活瓣,当病人呼吸时,尤其是咳嗽、打喷嚏、呕吐时的瞬间,上呼吸道压力远远高于颅内压,使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导致气腔张力增高。

其二为「倒瓶」机制:即脑脊液外漏的置换作用,颅底骨折致脑脊液外露,造成颅内一时的负压,颅底气化骨内及外界气体进入颅内,当脑脊液外流减少或停止后颅内压逐步升高。

总结

富士山征是指颅内积气导致额叶受压塌陷与增宽的半球间隙形似富士山的轮廓,是张力性气颅的典型表现,而张力性颅内积气常常危机生命,在临床上需要紧急救治,而非张力性气颅则不需要。

↓ 颅脑外伤后

女,21岁,腹胀,低热,食欲不振。

最后诊断:

结核性腹膜炎

病史:

男性,22岁,发现左额骨占位1天。

术后病理:

额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男,24岁,3d前因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阴影,余无明显不适。

CT:平扫所示右上中后纵隔大小约27mm×28mm结节,增强扫描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以延迟期强化明显,边界清,部分包绕气管,邻近气管、食管受压,气管、食管壁未见明确增厚,邻近椎体骨质无异常。

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GrCT),

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是一种具有雪旺细胞分化的神经源性肿瘤,故本病又称颗粒细胞雪旺瘤。

颗粒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0~60岁,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略高。最好发的部位为舌,皮肤、皮下软组织、消化道、支气管、乳腺、外阴等也可发生。

文献指出部分恶性GrCT与良性GrCT组织学形态相似,虽然组织学没有诊断为恶性GrCT,但是术后复发并远处转移,临床呈恶性。肿瘤良恶性最终诊断仍需结合其生物学行为。

纵隔颗粒细胞瘤影像学报道少见,就本例而言,发生于右上中后纵隔,该肿块压迫食管向左侧移位,与气管关系密切,气管右侧壁局部可见弧形压迹,与气管右后壁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影像诊断首先考虑纵隔孤立性巨淋巴结增生或源自气管的肿瘤是适当的。术中也证实肿瘤与气管粘连严重,术后病理为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也可来源于气管粘膜下,向气管腔内或腔外生长,因此该病变仍有可能是来源于气管粘膜下的。该肿瘤需要与其它气管源性肿瘤,如气管癌、气管乳头状瘤等鉴别,后两者影像上均表现为向气管腔内生长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结节,气管镜检查显示为气管腔内新生物,易导致管腔狭窄而引起咳嗽、咳痰、气促等表现。

GrCT最终依靠病理确诊,CT可全方位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强化方式,及其与邻近气管、食管的关系,是否有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等,并据此判断肿瘤良恶性,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帮助。

53岁男性,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NET),接受肝左叶转移瘤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出现进行性下肢和阴囊水肿。

腹部MR:横、矢位T2WI示,肝脏转移灶压迫下腔静脉(IVC),管腔呈狭缝状。狭窄处仍可见血管流空。肾脏下方水平下腔静脉管腔正常。增强未见IVC栓子。肝内见多发神经内分泌瘤转移灶,部分可见明显坏死和/或出血,部分表现为强化(包括上述已接受治疗的左叶转移灶),表明具有肿瘤活性。少量腹水。

下腔静脉造影及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下腔静脉高度狭窄,外形光滑。未见充盈缺损影。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式不锈钢支架。再次造影发现管径和血流均有好转。

后期随访,患者下肢和阴囊水肿症状明显好转。

诊断

恶性肿瘤外部压迫导致下腔静脉综合征

鉴别诊断

外部恶性肿瘤压迫下腔静脉、肿瘤延伸到下腔静脉、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如肉瘤)、先天性下腔静脉闭锁、再生障碍性贫血、Budd Chiari 综合征

下腔静脉综合征

是指下腔静脉的狭窄或阻塞,导致下肢、腹部和盆腔的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如果阻塞水平高于肝静脉,可有肝功能不全(病理过程类似与布加氏综合征)。恶性病时,该狭窄可因外部压迫、肿瘤侵犯下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原发性肿瘤。恶性下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肿瘤预后通常较差。

根据起病的剧烈程度和侧枝的有无,患者可有衰弱等症状。其他症状包括下肢水肿,静脉瘀滞型皮肤改变,下肢疼痛,腹壁和胸壁静脉曲张(侧枝形成),腹水、阴囊、外阴水肿、膈下水肿(静脉回流受阻)。

影像学表现

CT:直接征象为下腔静脉的管腔狭窄。可见邻近肿瘤或淋巴结对下腔静脉的外部压迫。腔壁增厚表明有肿瘤侵犯。可因静脉淤滞或肿瘤转移导致血栓形成。瘤栓可有强化。

腔静脉造影:可见管腔狭窄。若有血栓形成,则表现为充盈缺损。

治疗

利尿治疗通常无效。

放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起效慢,临床症状缓解较迟,此外,放疗后早期水肿症状可能加重。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症状缓解迅速,持续时间长。病因为外部压迫者,比管腔内肿瘤转移预后较好,因为管腔内肿瘤转移在后期可有支架内狭窄 / 阻塞。并发症包括支架移位(导致潜在的心脏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包积血)、发热、疼痛、支架内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下腔静脉重建术较少使用,因为大部分患者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手术创伤性过大。

男,28岁,查体发现左肾占位。

诊断:

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II级

多房囊性,囊壁及分隔不均匀增厚,有强化,局部可见壁结节,呈软组织密度。

Bosniak IV级

囊性肾癌形成的可能原因:

1)肿瘤呈囊性生长, 常有假包膜形成;

2)肾癌中心血供不足而发生出血、坏死, 形成假囊肿;

3)癌起源于囊肿上皮细胞, 呈结节状或乳头状生长, 常位于囊肿基底部;

4)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继发囊肿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