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

 chzhmichzhmi 2020-08-24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脾阳虚证与脾阴虚证是中医脾胃系统的常见病证,虽然二者的发病脏腑同属脾胃,但病证发展阶段和症状特点却不相同,脾阳虚是脾的阳气不足,温煦推动的功能下降,引起的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脾胃病证,简单说脾阳虚是胃肠功能紊乱伴有人体怕冷虚弱的状态,例如胃肠不适,腹胀疼痛,大便溏泻,尤其是腹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症状加重,身体怕冷,手足不温,乏力气短,舌淡脉弱。脾阴虚是脾的津液血液不足,滋润灌注肠胃的能力下降,引起的以燥热为主要表现的脾胃病证,脾阴虚亦可概括为胃肠功能紊乱伴有人体燥热体虚的状态。例如胃部不适,尤其是胃内津液不足导致的便秘口干,胃内灼热。因脾阴不足,消化力量弱,同时胃气尚强,表现为虽有饥饿感,却不想吃饭。盗汗消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脾阴虚的典型全身症状和舌脉特点。

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清·唐容川《血证论》

综上所述,脾阳虚与脾阴虚有着各自的病证特点,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面可给予区别,接下来,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谈谈二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用脾阴,脾阳这两个符号代表脾胃的生理功能

  • 新生儿呱呱落地后,就需要饮食水谷的奉养,食物的能量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贯穿着人的一生。脾胃是消化运化饮食和水液的核心脏腑,所以中医将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
  • 《黄帝内经》中说“人受气于谷”,所谓受气是人体需要接受脾胃运化饮食而转变的能量和体力。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的前提是脾的阳气充足和脾的血液津液充盛。简言之就是“脾阳”和“脾阴”。
  • 脾阳代表着脾胃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水液的能力(例如胃肠蠕动),将饮食转变为气血(营卫),同时将气血上输于心肺,流行于周身,脾阳还可以固摄血液,防止外溢出血,以营养脏腑肌肉,温煦四肢百骸。脾阳不足胃肠蠕动减弱就容易出现胃胀胃痛,嗳气呕吐,大便溏泄。温煦能力减弱就会出现形体怕冷,手足不温。
  • 脾阴代表着脾的血液津液,是脾的运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为脾提供物质来源的同时,还可将津液血液灌注到肠胃,以维持肠胃功能活动的正常,例如胃肠分泌的胃液,消化液可归属于脾阴的范畴,脾的血液还可经脾阳上升作用,布散到周身肌肉,如《内经》说的“脾为孤脏,以灌四旁”,四旁就是四肢百骸,肌肉组织。脾阴不足滋润濡养肠胃和肌肉组织的能力不足,胃肠内就会出现胃部灼热,食后胀满不舒,皮肤干燥,消瘦乏力。

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之阳也,散水谷之气,以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养生四要》

  • 脾阴与脾阳相互配合,人体的胃肠功能才会正常,脾阴是物质体现,既是肠胃的津液血液,也是全身津液血液的基础,脾阳是功能体现,将饮食运化为气血,可充养脾阴,脾阳升清的作用亦是将脾胃阴血上输于心肺,以营养周身。与之同时,脾阴脾阳互相制约,脾阳温煦脾胃津液血液防止血液凝滞不通,脾阴滋润濡养防止脾阳过剩,导致热量积聚。
  • 所以,脾阳虚往往病人会出现腹部疼痛,遇冷加重,这就是阳气虚弱,血脉凝滞导致的问题。脾阴虚病人常会出现胃内灼热,烧心,嘈杂(胃内有饥饿不适伴有辣热感觉),这就是胃肠内脾阳积聚,热量过多的反应。

脾虚有阴阳之分,脾血消耗,虚火上炎,脾虽虚而仍热,若服温补,则火愈甚而阴愈消,必得滋补脾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症因脉治》

★脾阴虚和脾阳虚的症状特点和诊断调护

  • 由于脾阳虚是阳气亏虚,温煦推动胃肠功能减弱,人体多表现出腹部胀满,胃痛不舒,我在临床看病过程中发现病人面色晃白,胃痛嗳气,经常手捂着胃部来增加胃部热量以缓解不适,这种情况多数是脾阳虚引起的问题,病人也常常伴有怕冷怕风,便溏尿频舌淡有齿痕,脉弱沉的全身症状。
  • 无论是胃肠道疾病的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或者是其他的全身疾病。表现出脾阳虚证,就可按照脾阳虚调护,这是中医辨证求本的体现,脾阳虚的调护以温阳健脾为主,如理中,四逆等。
  • 脾阴虚以滋润营养能力减弱,伴有虚热内生的表现为主,临床上,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脾阴虚多见,胃粘膜和腺体萎缩,胃液分泌不足常有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如《丹溪心法》也提到:“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膨胀”。
  •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比喻为孕育气血的脏腑,类似大地承载生长的万物,所以中医说“脾胃属土”,土只有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滋润苗木五谷,脾土代表着温度,胃土代表着湿度,脾喜欢干燥而惧怕水湿太过,胃喜欢水液而惧怕干燥,所以说脾阴虚多表现为胃的燥热症状,多数医学家常有“胃阴虚”,很少有人讲“脾阴虚”。《不居集》中也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补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
  • 实际上,一旦脾阴虚发生后,脾阴不能转输于胃,胃阴必然不足,而胃中的津液血液不足,胃的分泌胃液等消化液的功能必将减弱,患者长期受此影响也会出现明显的消瘦,营养不良的问题,《慎斋遗书》中说:“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运转,而不能输于五脏。”明代医学家繆仲醇也论述到阴即是血液和精气,阴不足后营养人体的血液亦会不足,可引起头晕心悸等表现。

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脾阴虚后,阴虚生内热,患者常有胃部不适,胃内灼热,大便干燥,口干舌燥,饥饿感明显却不想吃饭,因为消化能力差,吃饭后胀满明显,个别人可出现贫血,乏力,消瘦,午后低热等阴虚的全身症状,这与阴虚血液不足和脾胃消化能力差营养不良有关。
  • 脾阴虚的调治以益胃养阴为主,如麦门冬类和益胃类。

脾阴虚与脾阳虚的总结

脾阴虚和脾阳虚是脾胃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造成胃肠积热,热伤阴血津液可发展为脾阴虚。相反,长期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寒伤脾阳可发展为脾阳虚。无论是哪一种脾虚均有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的症状,需要从中医四诊的整体角度出发,加以判断。根据病人的现代医学诊断无法分别是脾阴虚还是脾阳虚。同样是慢性胃炎病人,同一种疾病诊断,若以阳虚内寒为主,则脾阳虚可能性大。以阴虚内热为主,则脾阴虚的问题较为突出。从人体的整体观念角度分析才可以确定是何证型,并考虑调护方法。

脾阴虚与脾阳虚均有胃肠道症状,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规律饮食,八分饱。谷肉果菜均衡营养,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寒冷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请专业医生给予诊断,指导治疗。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经典的中医理论,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