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24

  摘要:杜威反对以学科的形式呈现课程。他主张课程应当还原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只有连续的、能促进儿童生长的经验才能进入课程。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杜威经验课程观是建立在其经验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经验哲学就是“用生活的经验来解释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计划和设计的一种明智理论”。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要进行教育研究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健全的经验哲学。

  一、杜威经验课程观的哲学基础

  (一)经验的定义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与传统的经验定义不同的是,杜威的经验并不单纯地指感觉经验,而是一个“双义语”,“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能经验的过程”。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杜威认为思维和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人们从经验中发展思维,认识到一个事物和各个方面的联系,便获得了知识。思维的开始阶段是经验_,思维的结果归结于知识,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一个经验能自由地用于其他经验。

  (三)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

  杜威提出一种称之为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他认为,经验与自然是合一的,经验既是在自然之内l的。也是关于自然的。被经验到的如石头、植物等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只有当这些事物以某种方式与人相互作用时,才是经验。经验是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惟一方法,而经验所揭示出来的自然则使经验进一步发展。杜威强调,经验是经验者与被经验者、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具有能动性,是对事物的一种改造。在经验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杜威的课程观以“经验”为核心,围绕儿童的经验展开,并以扩充儿童的经验为目的。

  二、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一)课程经验的选择标准

  一切教育来自于经验,但并非一切经验都有教育意义。经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进入课程:第一,经验必须能促进儿童生长。凡是对儿童的成长起阻碍或歪曲作用的经验,都必须被排除在课程之外。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经验必须能让儿童“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受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就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经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第二,经验必须具有连续性。杜威认为有一些经验本身也许是新.鲜的、富有活力的和有趣的,但是互不相关,可能使人们形成不自然的、分散的、割裂的和离心的习惯,使人们没有能力去控制未来的经验。这种类型的经验同样是没有教育意义的。

  (二)课程经验的组织原则

  传统的课程按照学科发展的逻辑加以组织和排序,显然背离了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世界。不过,学科知识和儿童经验之间看似存在鸿沟,两者其实又是可以协调一致的。从儿童经验的角度来看,首先,儿童的经验已经包含了态度、兴趣和动机,这会对儿童从已有的经验发展到课程、教材期望的那个水平起积极的作用;其次,儿童的经验已经包含了各门学科的事实和真理,只不过儿童对它们的认识是朴素的、原始的;再则,儿童的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儿童现在的经验进展到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就是其经验继续改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是人们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归纳、总结、抽象而成的。这些浅显、生动、直观、感性的生产、生活经验是学科知识的起源,也是儿童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的起点。这既符合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认知方式,又符合儿童经验发展的逻辑。

  因此,要让学科知识和儿童经验协调一致,课程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和生活出发,“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依照儿童经验生长的实际情况,还原为直接的和个人的经验,”并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未来的经验之间架设桥梁,“发现介于儿童现在的经验和这些科目的更为丰富和成熟的东西之间的各个步骤。”用儿童已有的经验解释未知的经验,就是“让儿童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使命。”

  (三)课程的实施方法

  在课程的实施方法上,杜威认为“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这里的“经验”同样是个双义语,当它作为动词时指的是实践、行动、做;当它作为名词时指的是认知、知识、思维的结果等。“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既指通过行动的过程(即“做”)来学习,又指在行动的结果(即已有的经验)中发展思维、获得新认知。

  实践、行动、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法,杜威强调“做中学”,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主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扩充和丰富儿童的经验。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知识既扩展到自我,也扩展到世界;知识变成有用的东西和希望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完全通过亲自动手“做”来获得直接经验。“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的另一层意思是儿童在已有的经验中学习。为此,杜威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儿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也就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促使儿童思考的问题;第三,调动已有的经验,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儿童产生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第五,儿童把思维的结果运用于实践,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通过这种活动让儿童在应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方法、新策略、新认知和新经验。

  (四)教育者在课程中的作用

  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对儿童的放任自流,相反,他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育者提供给儿童的知识不能脱离儿童的经验,“否则,知识就变成纯粹的言词即纯粹的感觉刺激,没什么意义。”“当前的学习材料应该在现时的经验之中”,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地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世界及其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获得新经验。第二,“教育者必须在儿童现有的经验范围内,选择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问题的事物。这些新问题能够激起新的观察和新的判断的方式,从而扩大未来经验的范围。”为此,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并发现其,中可能引发儿童思考的问题。第三。教育者应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情境,并通过环境“拐弯抹角地”指导他,使其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生长的方向前进。

  三、正确看待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一)杜威经验课程观的科学性

  杜威经验课程观是在其经验哲学指导下产生的。杜威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官对世界的感知即感觉经验,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思维、获得知识。教育和课程应该和人的认识规律相一致:课程的目标是儿童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课程的组织应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科知识还原到儿童的经验水平;课程的实施应采取让儿童“经验”的方式。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是建立在对儿童的世界与生活及其成长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的。杜威认为,儿童所听所想都是直接与他接触的活生生的事物,即儿童所关心的事物是和他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个人兴趣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课程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世界与生活。

  杜威深刻地批判了传统课程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病。杜威认为,儿童有着不可抗拒的生长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教育真正的动力。“教育应当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当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的经验是转化的、生长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是固定不变的占有物,而是一种动力和媒介,促使儿童开辟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经验。任何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试图让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的行为,脱离了儿童的世界与生活,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二)杜威经验课程现需要被正确理解与借鉴

  过去,杜威的教育理论经常被误解,如有人认为杜威只重视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否认间接经验的作用。事实上,在杜威看来,经验既指耕种的土地,播下的种子,割下的收成,日和夜、春和秋、于和湿、热和冷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察、恐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那个耕种和收割的人,那个垂头丧气或得意洋洋的人……经验是一个原始的整体,它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的区分。“经验”包含知识、行动、实践、思维等多个含义,本身已经包括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杜威排斥的并不是让儿童获得间接经验,而是反对脱离儿童的世界和生活,把死的、相互没有联系的学科知识生硬地教给儿童。可见,理解杜威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必须要理解杜威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运用概念的情境。

  总之,杜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与认知规律,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和直接经验的获得,反对课程脱离儿童的世界与生活,反对用灌输的方法将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尽快地传授给儿童,反对用训练的方法让儿童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巧,这些宝贵的思想与观点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借鉴、反思与实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