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摄于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或“梵蒂冈城”),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也是全世界天主教中心所在地。 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属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著名景点有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殿、宗座宫、梵蒂冈博物馆、圣天使城堡等。其前身为教宗国,自从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梵蒂冈是以教皇为首的教廷所在地,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梵蒂冈城国除去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殿、宗座宫、梵蒂冈博物馆外,位于台伯河边上的圣天使堡也属于梵蒂冈的领地。最早的城堡是罗马皇帝为自己家族所建立的墓地。城堡和教堂之间有暗道相连,因此教皇从圣彼得大教堂到圣天使堡不用经过意大利的土地。 圣天使城堡除了是皇家陵寝外,历史上还作过皇家监狱。由于临近梵蒂冈,圣天使城堡还被教皇作为避难之地,城堡内设教皇厅,与梵蒂冈教皇皇廷之间有密道相连,圣天使城堡也是罗马的要塞。如今是博物馆,藏品以古代兵器最闻名。 圣天使古堡外风光 公元599年,罗马爆发瘟疫,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上帝降罪于世人,教皇选择举行大型的忏悔游行,当游行队伍到达哈德良皇帝陵寝时,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看见大天使米伽勒拔剑出鞘并在空中挥舞,人们称之为神迹,在瘟疫结束后。教皇把这座城堡改名为“圣天使堡”。 ![]() 大天使米伽勒 传说中大天使米伽勒是伊甸园的守护神,在各种宗教题材作品中出现时都挥舞长剑,与魔鬼、邪灵或者邪恶天使作战,是一个象征正义的战斗天使。 ![]() 从圣天使堡朝西距离约1000米,俯瞰梵蒂冈城国全景。 ![]() 风光秀丽的台伯河 台伯河是英语名,意大利语叫特韦雷河。它是意大利第三长河,是罗马市内最主要的一条河,罗马城就在台伯河下游,跨台伯河两岸。 ![]() 精美绝伦的圣天使桥,被誉为“台伯河上最美丽的桥梁”,这是一座具有天主教特色的桥梁,也是罗马最有魅力的桥梁。 ![]() 圣天使桥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贝尔尼尼设计,圣天使桥只可步行通过。圣天使桥上有12个形态各异的天使雕像,其中靠近圣天使堡的两座由贝尔尼尼亲手制作,其它是由其弟子完成。桥上的十二个天使雕像,每个天使手上都拿着一样耶稣受刑的刑具。当年的朝圣者经过此桥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因此也有称“圣彼得桥”。 ![]() 这座桥表面用大理石铺砌,有三个桥拱,这座桥仅供行人步行。 在1450年的禧年,由于大量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去朝圣者在桥上的拥挤,许多人落在河里被淹死,因此,就拆除了原桥头的一些房屋以及一个罗马凯旋门,进一步拓宽了朝圣的通道。 ![]() 参观游览梵蒂冈城国时,除了要游览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之外,圣天使古堡风光也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 ![]() ![]() ![]() ![]() 使徒宫,又称作教宗宫、梵蒂冈宫或神圣宫殿,是教宗的正式官邸,位于梵蒂冈城之内。官邸内有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包括教宗寓所、罗马教廷各机构、小圣堂、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等等。 ![]() ![]() 梵蒂冈博物馆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金属大球,这是意大利雕塑家的现代青铜雕塑《破碎的地球》,是雕塑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的作品,制作于1990年。当年一共制作了两个,另一个放在联合国总部。现代雕塑和古老的梵蒂冈博物馆交辉相映,古老和现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意大利罗马市中心的天主教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国家的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有六公里的展示空间,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就在其中,是欧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艺术殿堂。博物馆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宫廷,主要用于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梵蒂冈博物馆地点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北面。 ![]() 梵蒂冈博物馆保存有大量从远古到文艺复兴时期,包括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1万余件艺术珍品。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开始,罗马教廷借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罗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 ![]() 馆内分西斯廷礼拜堂、拉斐尔画室、八角形庭院、动物雕塑馆、缪斯厅、圆形大厅、马车厅、烛台陈列廊、壁毯陈列廊厅、地图陈列廊、博尔戈大火厅、梵蒂冈图书馆和画廊等12个陈列馆、5条艺术长廊和若干个美术馆。 ![]() ![]() ![]() ![]() 《阿波罗》又译作“贝尔维德雷的阿波罗”。 ![]() ![]() 阿努比斯的雕像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学体系中的灵魂守护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墓地的壁画中。 ![]() ![]() ![]() ![]()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1506年在罗马出土,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 ![]() 底格里斯河神,这件作品是教宗保罗三世设法找来的,当时没有头部,由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圈子内艺术家们进行了雕刻和修复。 ![]() ![]() ![]() ![]() 圆形展厅,不仅有着伟岸的雕塑,其本身的建筑也很值得欣赏,它的穹顶便是一道风景线。展厅正中央是罗马时期尼禄曾使用过的浴盆。 ![]() ![]() 地图馆和挂毯馆是个长廊,馆方极好的利用了空间,在长廊的两面墙壁上挂满了挂毯和地图。长廊的穹顶也非常漂亮。金碧辉煌的穹顶,穹顶装饰在欧洲宗教建筑中始终是受到特殊重视的部分。 ![]() 拉斐尔·桑西(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 圣母无染原罪厅壁画,这幅画共分为两部分,下面是教宗位于众多的教会人士和贵族中间;上层则是圣父、圣子和代表神圣的个字;以及中部先知、天使、圣人和圣经人物簇拥下的玛丽亚。 ![]() 圣礼之争,也翻译为圣体之争、圣体辩论、圣人们的争辩等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至今仍然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之一。 ![]()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25岁左右的作品。 ![]() ![]() 西斯廷礼拜堂,也叫西斯廷教堂,建于1480年,是教皇的礼拜堂,后来也成为了选举教皇之处,因此这里也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能在木门外随便拍拍了。 ![]()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儒略二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一幅巨型祭台圣像画。 ![]() 这扇屏风做工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 ![]() 梵蒂冈博物馆出口的双层旋梯别具一格。这个旋梯也许是全世界爱好建筑、热爱旋梯的摄影师都不能错过的一个,是1932年摩莫的作品。 ![]() ![]() ![]()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大广场,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人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 ![]() ![]() ![]() ![]() 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 ![]() ![]() ![]() ![]() 广场围廊,18米高的大理石立柱撑起的环廊巍峨壮观。梵蒂冈是个袖珍小国,环廊内是梵蒂冈国土,出了环廓就是意大利罗马地盘。 ![]() 正中间的阳台称为祝福阳台,每逢重要的宗教节日,教皇会在这里为广大教徒祝福。 ![]() 走进大教堂要先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 ![]() 进入教堂的大殿堂,殿堂之宏伟令所有的参观者惊叹,殿堂长186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6万人。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 ![]() ![]() ![]() ![]() ![]() ![]() ![]() ![]() ![]() ![]() ![]() 整个殿堂的内部呈十字架的形状,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其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圆穹的周围及整个殿堂的顶部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一束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 ![]() 贝贝尼尔雕刻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教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宗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方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 ![]() 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光线对比的效应,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 “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 ![]() ![]() 大殿内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殿堂,每个小殿内都装饰着壁画、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痛雕像和一座圣彼得的青铜雕像。 ![]() 在大殿的右侧,母爱小堂中的《圣殇》被称为是教堂中最优雅的作品。耶稣躺在玛利亚怀中,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为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杰作。而且是米开朗琪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其名字就在圣母身上横跨胸前的饰带上。 ![]() ![]() ![]() ![]()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 ![]() ![]() 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 ![]() ![]() 圣彼得大教堂建于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建于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 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正面宽115米,高45米,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对称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 ![]() ![]() 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高大的圆顶上有很多精美的装饰。两侧各有一座钟,左边是罗马时间,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 ![]() ![]() ![]() 圣彼得大教堂不愧为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建筑艺术瑰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师布拉曼特设计,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主持工程,仅改建这座大教堂就用了120年的时间,许多艺术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 圣彼得大教堂从兴建、到经历多次的扩建和改建、再到最后装饰完毕,总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一个过程正好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因此,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史,也就是基督教发展史的一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