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振刚:材料诚可贵,艺术价更高

 百家名匠 2020-08-24

      1999年开始从事玉雕工作的郭振刚,在玉雕上早已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擅长前人不能企及的“超长”、“超细”和“超薄”造型,巧妙的利用原石独有的巧色,饰以灵性和活力,作品惟妙惟肖,情趣盎然。(文章转载自百家名匠网)

 
郭振刚

       郭振刚常与别人说这样一句话:“材料诚可贵,艺术价更高”,每次看到玉材料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塑造成怎样的艺术品。他说:“我的作品首先是一件艺术品,其次才是一件玉件。       郭振刚始终坚持不变的就是“自然地表达”和“因材施用”,这也是他最本初的创作理念。

 
       所谓世间传世玉器之精致,无不得益于匠人之“匠心”。 “匠心”就是无论材料好坏,无论题材新旧,都能通过对本身料子特点的发挥,使其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优势,是郭振刚的一贯追求。

        回顾郭振刚以往的整个作品格局中,细节刻画的技术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一方面是指他的在原料运用的探索上不拘一格,开拓了一种玉雕艺术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则是他充满“生活艺术”的创作风格,虽基于传统题材,却又有着浓郁的当代审美意趣,非常具有辨识度,这也正是“匠心”的体现。

 
郭振刚其作品《绿度母》在2018年荣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其在2018年荣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的《绿度母》,基本将他浓郁个人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体素净雅致、庄重质朴,细腻、干净、莹润,保留了玉的本质特点,让其雕刻出来的玉雕作品,有着一种独立于其他玉料之上的美感。


郭振刚作品《绿度母》

        谈及玉雕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郭振刚给了我们一个印象深刻的回答,他说:“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传统的工艺和题材,毕竟这些都是经典,而玉雕的创新也是要在这些基础上完成,每个玉雕师都是从借鉴模仿中开始学习过来的,其实没有真正的创新,而是一步步在更新,我是这样认为的。”的确,在源远流长的玉文化长河中,玉雕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和精髓。创新和传承,需要我们去细细品读过去时代的韵味,习得传统的真谛,再加上现代的人文需求,创作而成。

       在如今的玉雕创作中,出现了很多迎合市场需求,商业味浓郁的成品玉雕,但这些成品少了对于玉的理解和思想的表达,而郭振刚正是其中的另类,他喜欢用玉来表达自然,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爱,恰恰是因为这点,才让他的作品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对于郭振刚来说,玉雕艺术是需要有人去维护和坚持的事业,要做就要诚心诚意的做到最好,而郭振刚老师也将保持着一颗爱玉的初心,踏踏实实地去创作更多精湛的玉雕作品,来回馈人们的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