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在“盲人摸象”

 shawnsun007 2020-08-24

一个古老的印度故事:讲的是几个从不知大象为何物的盲人凑在一起摸大象,最后得出了针锋相对的结论:有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有人说大象像一颗柱子,有人说大象像一根很粗的绳子。。。旁边的人觉得很可笑,原因很简单,因为相对于盲人他打开了“上帝之眼”,看到了大象的全貌。

佛教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缺乏全面的认知,个体因为把片面的认知当做全面认知进而会产生争执。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同样是在盲人摸象,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也只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片段。如果把我们认知世界过程看成一个开环系统的话,这个系统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输入信号、传感器和处理器。

1.信号传递的失真

这个输入信号并不是所谓的客观实体发出的信号,客观实体发出很多信号,比如声波,各种辐射等等,但是我们的传感器最多只能接受到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几个方面的信号。

超越这些信号之外我们就没有能力感知了,这就出现了第一次失真。其次,接受到的信号需要转化为电信号才能在神经元中传播,电信号又要转化为神经递质才能在神经元之间传播。学习过信号与系统的都知道,信号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真现象,这里又产生了第二次失真。因此我们的处理器接受到的信号,已经是严重失真的信号了。

2.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一般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可以通过观测直接获取,事实就应该是传递到我们处理器中那些信号所表达的样子,与我们感官觉察到的一样。但是即使不考虑我们所讲的信号的失真,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仍然不是真实的世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霍金在《大设计》这本书中称之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从脑科学看,依赖模型实在论符合我们感觉对象的方式。我们在看物体时,大脑接收到的是一系列信号,不幸的是大脑读取的到的是二维数据,但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却是三维的,为什么呢?因为大脑将这些二维数据排列,自动补充缺失的维度,创生成三维空间的印象。换句话说,大脑把二维数据建成了三维模型。目前人工智能中的因为数据缺失维度而补充维度建立模型的做法,与大脑的做法非常类似。

因此,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客观实体,并不是真正的客观实体,而是大脑在一系列失真信号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3.“黄金手”的启示

黄金手的故事:一个特别喜欢金子的国王,希望他身边所有一切都是金子做的,后来他心想事成,上帝赐给他一双制造黄金的手,无论他碰什么都会变成金子,当这个国王的世界变成金子的世界时,他却活不下去了。

我们的感知就类似于“黄金手”的东西:只要我们看到,听到,嗅到,闻到,触碰到,这些东西就沾染上了我们的痕迹,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还以为是原来的样子。我们认为的“客观实体”,实际上是被感知系统扭曲过的客体,称之为“对象”,而不是实体本身。我们只能看到对象,看不到客体。

4.认知是一种工具

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个物种,在形成自己的感知能力时都遵循一个原则——谋求生存优势,这一点我们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认知在形成生存优势的前提下够用就好。

善友教授说,光是一种能量。我们人眼感知光时是保留了它颜色的属性,却把其他特征过滤掉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还是类人猿的时候,谁能够敏锐地发现颜色不一样的果子,谁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那些对颜色感知能力差的类人猿生存几率就明显低得多,最后被淘汰。至于对光的其他感知能力,因为在采集食物时使用不到,拥有这种能力会消耗大量能量,反而会成为生存的负担,自然也被淘汰,这些类人猿最终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认知的本质,不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为了让我们这个物种更好地生存。在自然选择下,我们认知世界是为了求存而不是求真。

现在的商业社会是在近代西方哲科思维基础上搭建而成,它对于求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我们进化十几万年的大脑形成了矛盾。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知到这个客观世界,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对自己感知到的世界保持一点怀疑。商业社会同样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需要你一定要到达真理这个点,只需要时刻检测自己的认知系统,比其他人离真理更近一点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