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谁都逃不过理字, 但最幼稚的行为也是喋喋不休,大道理讲个不停。 孟子告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当很多人耗尽全力,对着他认为需要灌输的对象费尽口舌的时候, 他会发现,他的一切努力都那么苍白无力。 庄子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通常而言,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只有不断学习、提升、增长见识,不断提升认知的层次, 才越知道自己知道的不够多,也就更能接受不同的意见。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社会,尤其是商界职场,主要是讲“利”的地方。 只有满足别人的利益需求,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追随。 反之,没有利益只有道理,道理说再多,辞藻再华丽,也没什么用。 余光中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其实何止是家里,跟朋友,在职场,都是同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往往自以为是, 自认为自己公正而博学,会滔滔不绝给别人讲大道理, 如果对方不听从,还会认为对方浅薄。 而事实上, 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设身处地在对方的境遇上分析和处理问题, 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荀子·非十二子》里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说的恰当,是修养和智慧的表现; 不该说话的时候沉默的恰当,也是修养和智慧的表现。 说话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对方自然会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不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 是修养,也是尊重。 来源:国学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