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好孩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欲望

 肯定式教养 2020-08-24

儿童的成长受什么因素影响,这里说的“成长”不是身体的成长,而是心理、性格、知识等精神层面的成长。

儿童的成长有且只有这两方面决定:

一个是隐藏在基因内的内在成长动力

我们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密码内就隐藏着我们的成长,它决定了我们将要成长为什么样,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成长。而基因又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是变化多端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人基本是按照一条固定轨迹成长的。全世界所有的儿童都在2岁左右开始掌握语言,在12岁左右时进入青春期,这就是基因稳定导致的规律性的体现。不可能这人2岁时大脑就变得跟10岁的孩子一样,或者10岁的孩子才开始像2岁孩子一样发展。

另一个是外在的环境影响

虽然内在基因在促使我们的成长,但是外在环境却可以干涉我们的成长方向。虽然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成长防线,但是却可以在细微的方向进行调整,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

其实我们基因内隐藏的成长密码也是长期外界环境干涉的结果,是为了适应环境才进化出了这样的基因。我们人为什么不像鲸鱼那样长鳍,为什么不像它们那样可以长久憋气?因为我们陆地环境不需要,我们的基因进化也就不会像这面发展。

也就说,虽然从根本上来说,内在的基因决定了我们的成长轨迹,但是外在的环境却可以施加特定的影响,对成长轨迹进行细微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环境。

举个例子,孩子2岁开始都会开始有强烈的掌握语言倾向,这是由内在的基因密码决定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大脑快速发育,认知能力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但是,具体掌握哪种语言,就要与外在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了。同样一个孩子,在英语环境下会掌握英语,在汉语环境下会掌握汉语,这就是内在发展动力和外在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

如果这种环境影响足够长久,就可以对基因产生特定影响。

寒冷地区的人为什么普遍高大,而热带地区的人为什么普遍比较矮小?这就是环境对基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的成长是存在特定规律的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因为基因的稳定性,使得我们的成长也表现出相应的稳定性,这就使得我们成长存在一定的规律,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处于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这种规律是有章可循的。不管在何种环境下,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孩子,他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发展。

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人格发展理论都是对人的规律性的研究总结。

认知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因为按照固有的规律成长,那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当一个机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机能的发展。甚至严重了,就会直接阻断后续的发展。

比如说狼孩,因为在2岁时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在思维上没有发展出符号表征能力,因此后面的符号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受到了影响,智力就表现的比较低下。

这也是敏感期的由来。当孩子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人体的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全面准备迎接相应训练的开始,如果在这时及时的跟上训练,那么该技能会掌握的又快又好。相反,一旦错过了敏感期,人体由于内在发育,可能过度到了下一个阶段,这时再进行训练时,技能就会掌握的又慢又不好。也就是说,当人体发展到特定阶段时,我们父母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外在环境满足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所以,掌握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就非常重要了。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孙瑞雪写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相信对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并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会有帮助。

但是人的成长是复杂的,尤其是在早期,几乎是日新月异,要想详细的掌握每一个成长规律存在很大难度。那怎么办呢?

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欲望

如何顺应规律,更好的教育孩子?

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然后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因为成长的本质是内在的,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当孩子处于某一个阶段时,他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欲望,自己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做某件事,这是基因导致的本能。

比如说孩子到了识字敏感期,孩子会积极主动的去认字,他会拿起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像模像样的看,并且模仿成年人来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做的就是尝试教孩子认字,提供认字的环境。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囿于各种道德观念,或者自己的管控欲望,会刻意的压抑孩子的欲望,不让孩子去做。比如说,孩子童年特别活泼好动、上蹿下跳,父母看着心里烦,就会批评教训孩子,不让孩子活动,结果孩子童年运动不充分,后期就会表现的感统失调。再比如父母喜欢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不让孩子玩水玩泥巴,表面看着很漂亮,但是孩子却会变得体弱多病

总之,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大多数时候不是父母没有抓住规律,而是父母肆意干涉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有的网友可能说了:尽可能满足孩子欲望,岂不是在娇惯孩子,培养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吗?

这要看你怎么理解“尽可能”了。对于有底线有原则的父母来说,只要没有超过他的底线原则,就是“尽可能”。当然对于那些面对孩子时没有底线原则的父母来说,“尽可能”就是不尊重规则的满足孩子。

而且,很多时候你认为的“尽可能”,可能并不是“尽可能”。比如说孩子在自家墙上画画,父母觉得不好,违背了他的原则,然后就阻止孩子。但这是做到“尽可能”了吗?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但我却觉得这不是“尽可能”,难道你就不能买个墙纸随便孩子乱造?或者买个大画板给孩子,代替墙来让他创作?

“尽可能”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娇惯孩子,而是在原则的基础上想尽办法满足孩子。

总结

只要父母抓住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势而为,孩子的教育就基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作为父母,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对孩子的敏感,然后想办法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欲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