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结局,要信心十足

 人类研究中心 2020-08-24

  这是我们第一次阐述一个顿悟时刻,为了更好地收集所需信息,需要梳理三个问题。

  最后,你的主人公能实现外部目标吗?

  这个问题很直接,是从情节层面上提出的。它不强调主人公是否感觉自己成功实现了目标,而是关注故事里具体发生了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通常很容易。比如,对于鲁比的外部难题,珍妮在第一句中已经交代清楚:“写,否则死路一条。”这个难题的答案很明确,没错,鲁比会重写剧本的结局。但是,对于有些作者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操作,因为尽管难题已经明摆着了——主人公会活还是会死?他们是会离婚还是继续一起生活?外星人是会安全回家还是最后沦落成丽丝糖果推销员?答案却含糊其辞。与写开篇场景相同,我的建议是把两种结局都透彻地想一遍,看看哪一种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始终牢记,把主人公赶出安全区,越远越好,这样更有助于他醒悟——生活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舒适、安全。

  什么将让你的主人公发生内心转变?

  正如T. S. 艾略特所说:“我们探索,而我们一切探索的终点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并且是生平第一遭知道这地方。”因此,在小说结尾的时候,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隐喻意义上来看,主人公都会回归最初的地方,但他看事物的眼光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也就是说,他的错误信念已经消除。问题是,他领悟到了什么?就像《绿野仙踪》中的多萝西,她当初不顾一切想离开家,但最后铁皮人问她:“你的感想如何?”她回答:“如果我再次去寻找内心的渴望,我不会走出后院。因为如果内心的渴望不在后院里,说明我根本就没失去它,对不对?”

  是的,虽然现实生活中也许并非如此,可这是弗兰克·鲍姆说的,谁敢反驳?毕竟,有一点他说得很对——不管好坏,家总是无与伦比的。

  在珍妮的故事里,鲁比内心的领悟会是这样:她与亨利的关系超出了她能接受的程度,但她并没有在保护自己未来不受爱情的伤害,而是在享受真正的快乐。她还会意识到,无论好坏,她与世界的联系比自己所认为的要深刻得多。

  在这个场景中,什么事将迫使你的主人公积极面对,并有望克服他的错误信念?

  顿悟时刻指的是你的主人公第一次看清现实,内心矛盾最终解决,并完成了内心转变(如果是个悲剧的话,就是没能完成内心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心的矛盾突然消失不见,也不意味着小说的第三条轨道之旅结束。尤其是顿悟时刻发生的时候,主人公看待问题的眼光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他要越过最后一道栏杆,迎面撞上终极的外部难题。鲁比正是这种情况,他的顿悟时刻将赋予他最后一搏的洞察力与勇气:去修改剧本,展示出真实的自己。

  为了找出主人公的顿悟时刻,你需要对故事的设定进行双重考察:

  内在的和外在的。沿着情节的发展,最终会发生什么事件让他看到自己的错误信念?而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怎么理解的?记住,我们对他最后得出的结论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他如何一步步走到了这个时刻。

  珍妮是这样探索的:

  鲁比想独自待在自己家里,这样才能安然面对悲痛的打击,竭力保持平静去完成剧本,但是那只偷来的狗打破了她的计划,逼迫她离开家,满世界躲藏,孤立无助(因为她没有保护机制),不得不信任他人(因为别无选择,只能相信一些人——比如克莱门蒂娜、诺拉、莎伦或者其他一些了解狗的陌生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时,珍妮突然遭遇了一个难题,因为一旦鲁比带着狗开始流浪,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很难想象,究竟发生什么事才能激发鲁比的顿悟时刻。这个难题之所以如此棘手,是因为珍妮不知道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这只狗,而这又给鲁比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后来,她突然找到了打开难题的钥匙,故事里的很多层面也随之解锁。我们来看看:

  我知道丢失的狗将引发大范围的搜索,也想好了这未必是哪个明星的狗,但我还不能在这两点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我有点卡壳了,说真的。但偶然间发生了一件事,我在前往达拉斯的飞机上翻看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讲一位女性和她的网红狗。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职养这只狗,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她确实赚得盆满钵满。我感觉上帝把解决方法放进一个银盘子里送给了我。就是它了!

  因此,鲁比的故事这样开始:在悲痛的打击下,她失去了理性,偷来一只狗,而碰巧这是只明星狗。偷狗的时间会选在狗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这样媒体才理所应当陷入疯狂,也能解释她为何要带着狗逃亡。如果她坚决认为自己需要保护这只狗,让它免遭媒体聚光灯的轰炸(她自己却很难幸免于此),她就得做点什么,采取行动,而不是坐以待毙,剧本也毫无进展。

  我还不知道这只狗的主人会是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狗的名气会把鲁比与他联系在一起。他们对媒体和个体的身份有共同认识,在与狗主人的接触中,鲁比获得了及时的领悟。我感觉有了这个领悟,就能为鲁比写出一个顿悟时刻,并让我洞穿整部小说。

  我把狗的主人叫作托尼,狗的名字叫鲁弗斯,在想象这个场景时,那些人物就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活跃起来。我慢慢看到托尼在爱情里也遇到了麻烦,无意中嘲弄了鲁比的错误信念。在这一瞬间,之前所有的辛苦劳动都有了回报,因为在确定了明星狗的灵感之后,很多其他细节也水到渠成。

  注意,珍妮说这个瞬间是不期而至的,的确如此。在她绞尽脑汁构建顿悟时刻的时候,能挖出这么一大堆宝贵信息真是走了好运。这并不是在故弄玄虚,很多作家为一部小说做了大量前期铺垫以后,星星点点的有用信息才会自动涌现。我的理解是,这是因为你对故事里的难题越了如指掌,你的认知无意识就越能担起重任,从而不放过任何与之有关的信息。

  珍妮的认知无意识不仅让她找到了鲁比的顿悟时刻,还找到了这一时刻到来的原因。下面,她开始对想法加以充实:

  小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鲁比陷入了麻烦,被迫带着狗藏起来。

  形势非常复杂,因为一方面人们在铺天盖地地搜寻鲁弗斯,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介入进来,从而反映出社交媒体对她的写作造成的影响。最后,鲁比被迫停止躲藏,与一个人保持密切联系——狗的主人托尼,顿悟时刻由此被激发。托尼饱受出名的困扰,对爱情也有一些错误看法。鲁比会发现自己与亨利保持距离是个可悲的错误,最终她勇敢地将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写成了电视剧的结局,小说结束得恰到好处。

  那么让这个重要的场面发生在哪里?我脑海中一直浮现鲁比从一家酒店逃走的画面。一家豪华酒店。嗯,是的,莉萨,我并没有把你和你穷追不舍的那些为什么抛到九霄云外。为什么要在酒店?

  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很有趣,就像在汤姆·汉克斯的一部电影里,一个人被困在机场。但我知道你会问:说正经的,为什么要发生在酒店?好吧,因为鲁比坚信,她需要让这只狗和她自己避开公众的视线。她需要躲起来,但她没有朋友,也没有信任的人,所以无处可去。我能确定这个酒店对鲁比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也许是她和亨利常来躲避世俗打扰的清净地……

  注意,在勾勒这个场景时,珍妮遇到的难题是:挖掘出来的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这个难题在她写开篇场景时也遇到过。这个场景的背景故事只有一个,而且很简单。她还要构建鲁弗斯和托尼的故事,这样才能保证接通小说的第三条轨道。很快,这些问题都会得到逐一解答,但是现在珍妮要先把手上的信息填入场景卡,然后再动手写这个场景的初稿。

  练练笔:

  如果你尚未确定主人公的顿悟时刻,不用着急。深呼吸。现在,尽力去回答我们刚刚梳理的三个问题。记住,这是个探索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无须限制时间,写得太多也好,下笔犹疑也好,都不必畏惧。你的目标是把内部和外部的要素一一具体化,最终打开你对场景的想象。像珍妮一样,你也会挖掘出一些从未想到过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先记下来,以后再展开。完成这一步之后,就可以创作顿悟时刻场景卡了,然后动笔写这个场景的初稿。

  但在写之前,我们先来让珍妮做一张场景卡。她目前的准备已经很充分,虽然还有些信息缺失,但在后续的写作中会补上。在上一页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场景卡。

  之后,珍妮写了这个场景的初稿。在某个时刻,鲁比顿悟了。

  我终于有狗了。我登录推特,搜索鲁弗斯的信息,感到深深震惊;与诺拉找到的资料相比,它的粉丝又增长了一百万。这才两天。

  字数限制是一百四十个字,但我只需要五个。“狗在我这里。”我写道。

  等了一会儿没有收到回复,又等了一会儿,回复来了:“发私信给我。证明真假。”

  我把报纸的头版放在地板上,挨着鲁弗斯,这样可以把日期拍进去,然后拍了一张照片,专门定制的项圈也拍了进去。拍完,我愣住了。我不知道怎样把手机上的照片传到推特上。我回到电脑旁。

  “刚才拍了一张照片,还加进了今天的报纸。可是我不知道怎么上传。”我写道。

  “你是在耍我吗?”

  “没有。我真的不会上传。”

  他手把手教我,收到照片之后,他打电话过来,就是我在电视和视频片段里听到的那个声音。

  “好,”他说,“我们做个交易。”

  我腿一软,坐到地板上,挨着鲁弗斯。“交易?你是说,赎金?”

  托尼发出一个声音,像气球漏气,透着轻蔑。“不是要给你钱,”他说,“是给你狗。我想让你把狗带走。”

  我在床角坐下,努力消化着这个新信息。我深吸了口气。“没听懂,”我说,“我不想要你的狗。它吵翻天,烦得要死。我真的一点都不想要你的狗。”

  “问题是,我也不想要我的狗。”他说。

  “什么?”

  “人人都喜欢这只该死的狗,”托尼说,“他们希望我时时刻刻宠着它。实在……”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太离谱了。”

  “它喜欢吃新鲜的有机肉类,对吗?”

  “是啊,每天洗澡。我有个深爱的女朋友,但是她离开了我,因为她看到这只狗发出呜呜的声音,而我却说别管它。她说这句话证明我是个混蛋。”

  我想笑,但是忍住了。“对呜呜声不管不问,不是什么大错。”

  “我真的很爱那个女孩。”托尼说。

  “人们为什么会爱狗呢?”我问,“人们对狗的痴迷真是荒诞可笑。他们对狗的爱,我完全不懂。”

  “我懂,”他说,“我完全明白。狗不会伤害你,是你能得到的最有安全感的爱。”

  我看着旁边在地板上打呼噜的鲁弗斯,想着医院里身受重伤的亨利,想到这些年我一定给他造成了深深的伤害。我总是与他保持着距离。现在突然觉得这是我做过的最残忍的事。为什么他还要留下来?我这么对他,为什么他还要容忍?

  “不,它们会的,”我喃喃道,“它们会伤害你。它们总有一天会死去。”我双唇紧闭,眼泪顺着脸颊滚落。

  “没错,那真是太恐怖了,”托尼说,“但我还是不想要这只狗。你是我摆脱噩梦的救星。”

  我的心跳加速,想到遛狗公园里的警察和那些拿着手机的女孩。“你打算把危机转嫁给我?”

  “不是我就是你,朋友。”

  我都能想象到自己被抓起来扔进了监狱,别人写了我们那部剧的结局,我没能见到亨利最后一面。“等等,等等,我有个主意。”我说。其实我没有,我在拖延时间。

  “说说看。”

  “你得想办法结束这场关于鲁弗斯的闹剧。”

  “是啊。”

  “我知道如何设计戏剧结尾。”

  “什么意思?”

  “你知道《接踵而至》这部剧吗?”

  “嗯,我知道。体育馆里每个人都在看。我听说一个编剧现在挣扎在生死边缘,另一个在苦苦构思最后一集的结局。”

  我闭上眼睛,仿佛这样能把听到的真相屏蔽掉。“我就是。我就是那个编剧。苦苦构思结局的那个。”我说。

  “不是吧?”

  “是。”

  “你在说真的?”

  “当然。所以我刚才说,我知道一点设计结局的技巧。你需要的是一个人人都满意的结局。”

  “我不太明白。”

  “你说人们爱狗是因为不会被狗伤害。”

  “是的。”

  “所以你公开声明,鲁弗斯伤害了你。因为鲁弗斯,你失去了心爱的女孩。你向公众解释一下,自己不能继续做这只狗的主人了,因为你要把女孩的心赢回来。这样的话,谁会不喜欢呢?”

  “她也许不喜欢。那个女孩,苏。”

  “开玩笑吧?”我说,“她会喜欢的。”

  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不能把鲁弗斯送到宠物收容所,否则公众会讨伐我的。”

  我注意到了,他说的是我们。“不,这正是你要做的。你把它送回到当初救它的地方,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失而复得的明星,通过媒体免费提高曝光率,还可以举办见面会,安排拍照。也可以得到捐赠。因此这真是个慈善大礼——把一只成了明星的狗归还给宠物收容所。故事很精彩。”

  “听起来很合乎情理。”他说。

  “我打电话给《时代》周刊,”我说,“再联系电台和电视台,你打电话给宠物收容所。”

  “到时候你不能出现。”他说,声音里透着一丝悲伤。

  “人们看不到我跟你的狗在一起。”我说,“你可以过来,我们在停车场见面,到时候我把狗还给你。然后你参加新闻见面会,告诉大家小偷把狗还回来了。”

  “没人会相信。”

  “你读过欧·亨利吗?”

  “哦,谁?”

  “没听过?欧·亨利。短篇小说大师,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美国人。你没读过《麦琪的礼物》?”

  “完全没听说过。”

  “他写过一个故事叫《红酋长的赎金》。一群人绑架了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结果发现这个孩子简直是个噩梦,最后他们付钱给银行家,求他把孩子接走。”

  “你是说我的狗是个噩梦吗?”

  “是的。无论谁绑架鲁弗斯都想要赎金,但可惜没人能忍受这个小东西。所以他们把它送回来了。也证明了你所说的,跟它一起生活有多辛苦。”

  “这个主意我喜欢,”托尼说,然后,他不作声了,“如果苏拒绝了我怎么办?”

  “那么你就开始约会,不会有狗碍手碍脚了。”

  “女孩喜欢我,都是因为我有狗。”他说。

  我摇摇头,虽然他看不到我。“女孩喜欢你,是因为她们觉得你爱那只狗。”

  他笑了。“我知道,”他说,“说真的,这让我想骂人。我感觉自己在跟全世界说谎。所以我让自己跟着这只明星狗踏上了疯狂的生活轨道。我想如果满足鲁弗斯的全部要求,我会感到一些心理安慰。但是你不知道它到底要求什么。名气真是垃圾。”

  “托尼,我很了解,”我说,“人们整天谈论我。但是没有一句是真的,而我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照这么说,你的创作没有卡壳?另一个人也没有在生死边缘?”

  我笑了,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笑。“事实是,他生命垂危。他叫亨利,现在生命垂危。一想到没有他的日子,我就觉得生活无法继续。我的写作完全卡住了。事实上,我不知道怎么写这个结局才能对得起亨利和这个故事,才能让自己不被憋死。”

  “你帮我想的那个结局挺好的。”他说。

  “谢谢。”

  “既然我们这么谈得来,我也有个秘密要说。事实上,我从没爱过那只狗。从来没有。我觉得苏连一英里外的牛粪味都闻得到。

  为了她,我不想浑身狗屎味。”

  “你知道莎士比亚会怎么看苏吗?怎么评价她的所作所为吗?”

  “我想不出来。”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场第三幕。‘不要把爱浪费在不珍惜它的人身上。’”突然间,我的脑海中全是亨利、亨利、亨利。他占据了我的全部头脑,整个宾馆的房间,甚至整个世界。“我觉得反过来说,也是对的,”我静静地说,“不要忽略会珍惜你的爱人。”

  突然,我的一切难题都解开了。亨利爱我,是因为我爱两人合作写剧本的工作。尽管我不能回馈他的爱,但他依然对我不离不弃。他付出了真心,而我却站在一旁,任由它如流水一般从我的指缝间划过,因为我觉得如果把自己交给爱情,早晚会遭受巨大的伤痛。但时至今日,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我躲过了痛苦,却牺牲了快乐。

  我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了结局。抛开所有悲剧的套路和自己最初的直观感受,我让朱丽叶活了下来。莎士比亚下令让她无法得到圆满结局,我来成全她。亨利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了,至少在这个到处是愚人的人间舞台上不会知道了。但是我会实现他的夙愿。

  托尼和我定好计划,把狗交还于他。我挂了电话,开始写作。

  这是个非常震撼的场景。它提醒了我们,珍妮的意外新发现功不可没,如果珍妮没有看到杂志上的文章,她可能依然在苦苦思索。重点是,可能你也找到了一个非常符合心意的时刻,但下笔写时却只有寥寥几行——没关系。完全不必在意,因为这是写作的必经过程。或许你的顿悟时刻与珍妮的比起来略显单薄,但只要你的情节在恰当的时机点醒主人公,让他恍然大悟,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你主人公的大脑中,那就成功了。随着写作的推进,你会不断地回到这个场景——每个场景,反反复复对它进行削减、补充或分层。在第12章和第14章,我们将看到珍妮如何逐一解决场景中的一些问题(关于托尼和鲁弗斯,鲁弗斯因何出名,以及如何连通小说的第三条轨道),你会了解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如何深化场景的构建。但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这个场景饱含张力。

  为什么这个场景值得称赞

  ●  你注意到了吗?尽管这个场景围绕的是外部情节(鲁比和鲁弗斯),但真正的意义来自鲁比的内心活动:为什么她如此惧怕付出真心,为什么亨利不抛弃她?最终的驱动力是她内心的矛盾。

  ● 你注意到了吗?托尼和鲁比认同经营人际关系的风险,从根本上说,两人都受困于相同的难题。

  ● 你注意到了吗?两人处理人际关系这个难题的方式大相径庭。鲁比倾其一生回避,托尼却恰恰相反——努力与人交往,不允许自己患得患失、经不起打击。因此两人都可能从对方身上有所感悟。

  ● 你注意到了吗?当鲁比与托尼谈论鲁弗斯时,她在积极与脑海中的错误信念做斗争。这件事与狗无关,它反映的是与人交往的风险。

  ● 你注意到了吗?托尼的话接通了鲁比的第三条轨道,她开始反省自己如何看待他人(认为养狗的人都是傻瓜),具体来说,是反省她与亨利的关系(她意识到亨利不仅很了解她,而且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她)。

  ● 你注意到了吗?顿悟时刻一到,鲁比马上意识到该如何解决最棘手的外部情节难题,也知道了该如何改写剧本。

  ● 你注意到了吗?在解决托尼的难题时,不管是内部难题(受女孩青睐的真正原因)还是外部难题(如何摆脱鲁弗斯),鲁比也在解决自己的难题。

  ● 你注意到了吗?当鲁比说“我想让朱丽叶活下来”,她是在让剧中人物充分体会爱情的美妙,而这是鲁比一直回避的。

  练练笔:

  首先,花一分钟回顾一下目前你对主人公的了解。重读你写的每一个场景,梳理主人公对每一个场景做出了什么判断;下一步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在此过程中哪些回忆将会翻涌而出,做好笔记。

  想象他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只能反击。或者,如果他能够选择不出手反击,务必确认他将为退缩付出代价,让他失去最珍视的某样东西。一般情况下,失去的是一个人最看重、最小心看护的东西:自尊。换句话说,你的主人公已经无路可走,要么现在绝地反击,要么葬身于此。

  现在你已经为写场景卡做好了充分准备,接下来,写出主人公的顿悟时刻。如果你绞尽脑汁,依然不知如何下笔,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因为它没有对错之分,所以让人发怵。你的目标是把确定会发生的事情与预计会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充分展开!也许会有不止一个版本。有时候,作者最初想创作主人公大难不死的结尾,最后却想让主人公万劫不复。不过,更常见的情况与之相反。但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只有在你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常言道,运气青睐有准备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