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版】洞庭席氏:席丰履厚,刊书廿百(下)

 真友书屋 2020-08-24
扫叶山房到了席前席的曾孙席世臣那里方兴盛起来,席世臣亦有藏书之好,因其家资金充裕,他以扫叶山房名义刊刻了大量的典籍,比如《大唐六典》三十卷、《贞观政要》十卷、《东观汉记》二十四卷、《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契丹国志》二十七卷、《大金国志》四十卷、《古史》六十卷》、《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等,达几十种之多。

湖边小楼

想来《大清一统志》编纂于此处


康熙年间,顾嗣立辑元诗,分为初、二、三集,每集再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而癸集则专收断缣零编,然第四集还未曾刊刻顾嗣立就去世了,后来席世臣父子继续收集,在嘉庆三年刊刻完成《元诗选》第四集。

扫叶山房迅速地壮大起来,当年在上海设有两家分号,苏州一家、松江一家、汉口一家,合计五家。故而扫叶山房成为了清中期到民国年间最著名的出版机构之一。

河塘日色

洞庭席氏后裔为中国出版业所作贡献不仅如此,其后裔中席子眉、席子佩兄弟曾任申报馆买办。英国人美查在创办《申报》时,后又设立了点石斋印局和图书集成局等分支,这些分支均由席子眉负责,后来席子佩曾任点石斋印书局的经理。

沿湖侧前行


民国年间,洞庭席氏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应是席德懋,他曾任中央银行发行局副局长、外汇局长、业务局局长、中国银行总经理等要职,他在金融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与宋子文有直接关系。

传说宋子文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时,他曾买过一些股票,因其运气不好,炒股赔了不少钱。后来他认识席德懋后,席带宋到家里玩,席德懋的父亲席裕光曾任英商宝信银行的买办,在聊天时,席裕光感觉宋子文今后能成大器,于是借给宋一笔钱,帮其度过难关。

门前有两鹤


在民国年间,洞庭席氏后人还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席启荪,关于席启荪发家的经历,潘君明、高福民主编的《苏州民间故事大全》中收录有杨维忠采录整理的《席启荪发迹》一文,该文中写道:“席启荪的先祖席启寓是位大官商,家里富得流油,当年曾在东山东园接过康熙皇帝的大驾。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坐吃山空,家境已经败落。席启荪还没有出娘肚皮,父亲就生痨病入了黄土。母亲靠祖上留下的一点薄产,尿一把屎一把将儿子拉扯成人。后来祖产变卖完了,只得靠做裁缝、帮佣,挣钱供儿子读书。”

康熙帝端坐于此


后来其母帮佣的那户人家来到了上海,他们也随东家来到了上海,母亲觉得席启荪整天在家里混着不是个办法,于是她拿出一些积累让儿子做本钱到上海的外滩做小生意,于是席启荪就在外滩卖香烟。可席不会经营,烟也被人偷走了一些,生意赔了钱,而席母又给他一些钱,让他去做小笼馒头。正是这个生意让席启荪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席启荪租了一辆黄鱼车,推着煤炉、笼架和生馒头,在外滩码头卖了一天生煎馒头,头一天就赚了一点钱,心里很高兴。他准备收摊回家,突然,黄浦江里传来一阵刺耳的汽笛声。席启荪抬头一看,只见一艘大轮船正缓缓朝码头驶来。西下的夕阳有点刺眼,他用右手在额前一遮,谁知,他这样招手似的一遮,竟招来了个千万富翁。原来,船上是个英国大老板,听说中国颜料生意很好做,就装了一大船白颜料来碰碰运气。船到了上海,因他人地生疏,正在发愁,看见岸上有个人在向他招手,就快步跑来同席启荪握手。席启荪会英语,对话过后,就热心地帮英国老板安排妥了客栈。”

鉴湖堂侧影


英国商船到达上海不到三天,京城传来消息,皇帝驾崩了,《发迹》一文中又写道:“诏令全国臣民全穿白衣裳戴孝,染白布用的颜料一时间价格暴涨,英国老板在上海发了大财,因席启荪帮过他的忙,又交了朋友,所以,回国时送了十万银元给席启荪。后来,席启荪用这笔钱在沪开办了一座‘荣康’货栈,专门同外国人做颜料生意,几年下来发了大财,成了巨富,并耗资一百多万元,在金家湖头造了这么一座席家花园。”

前去寻找御码头


这个故事太过传奇性,尤其白布料还需要染色,似乎难以取信,但席启荪确实是一位巨富,该文中说他耗资一百多万元在太湖边建造了席家花园。这个数额有些夸张,老凡所著《洞庭两山一水间》中说:“里人席启荪耗资十万大洋,仿照无锡蠡园的规制,历时三年而初成规模,故又称席家花园。”

由此桥穿过

太湖中的栈桥


十万大洋不知是否是虚数,但席家花园确实是席启荪所建,并且至今依然屹立在太湖上的东山镇。江洪等主编的《苏州词典》中说:“启园又名‘席家花园’,在吴县东山镇翁巷,占地近3.30公顷。民国二十二年(1933)席启荪所建,时圈地50余亩,开山填湖,筑堤建桥,规模甚巨。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和主人经商失败而未全部竣工。40年代归徐介启。”

边走边看


对于席启荪为什么要建造此花园,老凡在文中首先讲到了席氏在太湖一带繁衍生息扩建地盘之事:“自唐代席温将军隐居东山以来,这一片湖滨之地就一直是席氏子孙的生息地。随着宗族的繁衍,席氏家族便从位于山坡的上席、中席、下席,往东向着太湖扩延。因而这片山水相映、水天相连的水域,很早就被人称作席家湖。”同时他又谈到了另外一个原因:“席启荪在这里建启园,还有一个原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第三次南巡,曾巡幸东山,席启荪的高祖席启寓,作为乡绅代表接驾,这里就是圣祖上岸的地方,后人称为御码头,故建造启园,就有光宗耀祖的意义了。因为高祖名字中有个‘启’字,自己名字中也有‘启’字,就将这处园林名为启园。”

御码头前的牌坊


可见席启荪建造启园乃是为了纪念其高祖席启寓在此接圣驾,所以他:“1933年,席启荪在席家湖滨购置鱼塘稻田十亩,围湖填土,又经填湖造地,遂成园基四十余亩。后又亲自主持设计、采办、施工、督造等。”

介绍牌称康熙帝为《大清一统志》题字刊刻于此


2020年6月12日,借扬州开会之机,乘朋友的车在江苏境内寻访几处历史遗迹,其中之一就是前往太湖边去看启园,手机导航上有这个地点,很顺利地就来到了启园门前。到售票处买票,得知因疫情票价减半,但是还是需要先扫描当地的苏城码,以确认身体健康才能购票。我是从扬州而来,没有苏城码,门前的工作人员颇有耐心地帮我操作一番,而后证明我身体健康得以入园,然我颇为疑惑扫这样的码究竟有什么用。

石板残桥

顶头是小亭


启园紧临著名的东山宾馆,据说这里是重要的国宾馆,我站在门口等候工作人员调手机的过程,没有看到此处有人出入,而在启园门口购票者也仅有一两位。

亭名虫二

刘墉题字


启园的匾额乃启功先生所题,但是启功并不姓启,然他那方“功在禹下”的印章却极具名气,端详启功先生所题之匾,其中的启字与其签名落款完全相同。步入启园,里面的植被颇为茂盛,我沿着右路前行,看到一些仿古建筑的门口贴着因疫情不能入室参观的告示,想来这也是票价减半的原因。

浩渺


沿着游览路线一路向下走,路过鉴湖堂,此室亦不开放,隔着玻璃望进去,中间有康熙帝端坐的雕像。此堂的侧方有一座二层仿古小楼,未曾看到房屋所悬之匾,但是按照老凡在文中的所言,启园的前身是东山巨富翁天浩在此建的橘庄。康熙二十九年,徐乾学受到弹劾,康熙允许他携带《大清一统志》原稿回家乡继续编纂,徐乾学南归时在橘庄内设书局。而今已无法知道启园内的哪座房屋乃是当年橘庄旧楼,当年跟随徐乾学在橘庄编纂《大清一统志》的著名学者有顾祖禹、阎若璩、姜宸英、胡渭等名家,另外还有编校人员三四十位,可见当年的编辑部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当年在橘庄编书有近两年的时间,想来今日的启园内会有介绍,但一路看下去,直至走到御码头时,方找到相关介绍文字。

廊亭

照壁


参观完鉴湖堂,接着前往太湖边去看御码头,这座码头用石板桥深入太湖中约一百余米,岸边的介绍牌中称康熙帝在康熙三十八年巡幸东山时就是在此登岸,同时说“牌坊上嵌有当年康熙帝为东山设馆编纂《大清一统志》而赐匾额‘光焰万丈’四字。”

启园中最大的楼

翼然


而今的御码头乃是用石板制作而成,一路走下去,顶端是一个碑亭,上书匾额为“虫二”,乃是取风月无边之意。亭中之碑仅刻御码头三字,题字的落款却是刘墉,但那三个字不具刘墉书法特点。站在这里静观浩渺的太湖,顿生一种今夕何夕之叹。

古石盆

亭内有金砖


参观完御码头,接着去找柳毅井,然此井所处的院落正在进行施工,前行之路被拦了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我从相反的方向进入院落,看到了那口著名的古井。该井用石护栏围了起来,故看不到井内的情形。介绍牌上说柳毅井三字乃是出自明正德九年王鏊之手。

柳毅井所在院落正在维修

护栏围起

王鏊题字

看不到井内的情形

关于柳毅传书的故事发生地,一般认为是在湖南的洞庭湖,比如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柳毅井在洞庭东山道侧。按小说载毅传书事,或以谓是岳之洞庭湖,以其说有橘社,故议者又以为即此}同庭山尔。”究竟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者乃是有此遗迹,可令游客来遐思古老的传说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