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研读:广中医教授周福生治气滞血瘀型胃炎肠化案

 昵称17447218 2020-08-24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医者简介】

周福生,男,主任医师,教授,二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脾胃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专家。 197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199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擅长脾胃病证—胃、肠、肝、胆、胰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医案】

周福生治气滞血瘀型胃炎肠化案

黄某,女,42岁,农民。

1995年3月5日就诊。

主诉:

反复胃脘胀痛,嗳气反酸5年,加重10天。

病史:

每因情志不舒或郁怒而胀痛甚,伴口苦纳差,大便稍干结,舌稍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活动期),HP(+)。病理诊断:符合胃溃疡组织结构改变,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

辩证:

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

治法: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活血

处方:

柴胡、枳壳、佛手、郁金、赤芍、白芍、海蛸、木香(后下)、蒲公英、救必应、赭石(先煎)、炙甘草。每日1剂,复煎。

周后二诊:

上症减半,大便不干,舌脉如前。守上方去赭石,连服2周,胃痛等症基本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改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去赤芍、救必应,加太子参、丹参、白术、法半夏。连服4周后复查胃镜诊断:胃溃疡(红色瘢痕期)。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溃疡改变及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随访4年未复发。

本案引自(《新中医》2000年第7期)。

【评析】

辨证施治思对指导胃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有其重要的价值。本案患者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针对早期症状,用疏肝和胃、理气活血的方药,脉症皆得好转。再以疏肝理气、健脾活胃的方药而收到良效,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思想,并以疏肝理气之法贯穿于治疗始终,缓急轻重,治之有序,远期疗效亦佳。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