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研读:广中医教授周福生治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案

 左手360图书馆 2020-10-28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医者简介】

周福生,男,主任医师,教授,二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脾胃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专家。 197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199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擅长脾胃病证—胃、肠、肝、胆、胰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医案】

周福生治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吕某、男,32岁,干部。

1994年10月17日就诊。

主诉:

反复胃脘疼痛,痛有定处3年,加重半月,伴体倦乏力,口淡纳差,大便稍烂,舌紫暗,苔白肽,脉弦细涩。胃镜诊断: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中医辨证属瘀阻胃络夹湿,治宜活血化瘀,和胃化湿。

处方:

蒲黄(布包)、五灵脂(布包)、木香(后下)、穿山甲(先煎)各、延胡索、丹参、柴胡、佛手、白术、法半夏、白豆蔻(后下)、蒲公英。每天1剂,复煎。

服1周后二诊:

胃痛等症减轻,舌质如前,苔稍白,脉弦细。守上方去白豆蔻,加茯苓,以健脾祛湿,连服8周,上述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继续在原方基础上化裁治疗半年。再次胃镜检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菱缩性胃炎,未见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随访5年未复发。

本案引自(《新中医》2000年第7期)。

【评析】

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学基础相同,但临床表现症状则有差异,而本病案的患者证属瘀阻胃络夹湿,相应地治疗宜活血化瘀,和胃化湿,并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症状的消失,一般是病理向良性方面变化的重要标志。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