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个月内西燕倒下了5个皇帝,第7个能否挺住?能力才是硬道理

 春秋砚 2020-08-24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20

乱世中建立的西燕,在385年打下长安后,皇帝慕容冲意图经营关中、常驻不走。但其先天条件不允许如此:数十万部下都不愿意留在此地,皇帝的意愿也无法遏制大众的愿望。

原来,西燕部众的主体是来自前燕的鲜卑人。370年,前燕被灭,华北地区的四万户鲜卑人被强制移民长安及附近地区。数十万人亡国后寄人篱下,生活困苦,他们既是西燕建立的根基,也是限制其发展走向的桎梏。这些前燕移民普遍有两个愿望,其一,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其二,回归华北故乡。

前秦攻打东晋失败,触动内部矛盾的爆发,其在北方获得的短暂统一土崩瓦解。移民到关中的鲜卑人团结到慕容皇室的周围,建立起西燕政权,当打下长安后,就迫切要求皇帝带领他们回家。

一、嫡子被灭

作为西燕第二任皇帝的慕容冲,是前燕末代太后可足浑氏的嫡子。一母同胞的慕容暐为前燕末帝,慕容泓为西燕的开创者,慕容冲正是继承了慕容泓的皇位。

作为嫡系,本应是"燕"掌握复国后的皇权,但是,在东方故土,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疆域,实力强大。东归必然会引发正统之争,内斗势必消耗本族实力,给外部势力以可乘之机,再者,慕容冲自知实力远不如慕容垂,倒不如就地为王,逍遥自在,等待时机

"西燕主冲乐在长安,且畏燕主垂之强,不敢东归,课农筑室,为久安之计。"《资治通鉴》

慕容冲一面修葺宫室,一面鼓励农耕,全然不知鲜卑部众已是怨声载道。人心浮动之际,左将军韩延发动了兵变,冲进宫廷,杀死慕容冲。至此,可足浑氏所生的三个嫡子全部死亡,西燕的正统性也由此大受影响。

二、接踵而至的短命皇帝

386年2月,西燕第二任皇帝慕容冲被杀。由此,皇位开始了走马灯般的轮替。左将军韩延拥立鲜卑贵族段随为燕王,他成为西燕的第三位统治者。但他不是慕容皇室成员,因而皇位的座垫还没焐热,就与,左将军韩延一道被左仆射慕容恒、尚书慕容永所杀,第三位西燕国主死亡

386年3月前燕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慕容凯被立为燕王。为了顺应民意,慕容恒之弟慕容韬率四十余万鲜卑人收拾行装,离开长安,踏上回家之路。

慕容恒的弟弟慕容韬走到黄河西岸的临晋城时,心有异志,诱杀了慕容凯,第四位西燕国主丧命。慕容韬此事未与哥哥商量,慕容恒愤怒的离去。慕容韬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敌慕容永,只得逃往哥哥的大营。

“恒弟护军将军韬阴有贰志,诱觊杀之于临晋......。恒立慕容冲子望为帝,号年建平。众悉去望奔永,永执望杀之,立慕容泓之子忠为帝”《魏书》

慕容恒立第二位西燕国主慕容冲之子慕容瑶为帝,但他营中的兵士纷纷投靠慕容永。掌握实权的慕容永最终杀了第五位西燕国主慕容瑶,立第一位西燕国主慕容泓之子慕容忠为第六位皇帝。

东归大军到了闻喜,听说慕容垂已经称帝,不敢继续前进,就地修筑燕熙城。386年6月,武卫将军刁云杀死第六位西燕国主慕容忠。最后,慕容永被推为大将军﹑大单于﹑河东王,向慕容垂称臣。

从386年2月到6月,短短4个月,西燕连死5个皇帝,真是空前绝后了。

三、第7个是西燕末帝

慕容永是前燕慕容皇室的远支,是西燕君臣中能力最强的,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可称为西燕的中流砥柱。在慕容冲时,曾因战功被任命为小将军,当时,面对苻坚大将杨定所率骑兵的冲击,西燕军兵束手无措、畏之如虎,正是慕容永以绊马坑之计转危为安。

西燕君臣困在东归的途中,何去何从?慕容永必须找出办法。

前方有前秦皇帝苻丕挡路,他是前秦先王苻坚的庶长子。苻坚之死与后燕有莫大关系。慕容永派人交涉借路通过,被断然拒绝。苻丕认为这是报父仇的机会,发兵四万,派王永及苻纂统兵,俱石子为前锋讨伐慕容永。

“永以苻丕至平阳,恐不能自固,乃遣使求丕假道还东。丕不许,率众讨永,永击走之,进据长子。永僣称帝,号年中兴。”《魏书》

双方于襄陵大战,西燕大破前秦,斩杀前秦卫大将军、前锋俱石子、左丞相王永等,攻占了长子,打下了一块地盘。慕容永以长子为都称帝,政权日渐巩固。

结语:

西燕享国10年,是个短命的政权,期间一共产生7个国君。其中慕容永在位8年,作为占据一隅之地的西燕,夹在后秦、东晋、北魏、后燕之间,能够存活,殊为不易。

从西燕的国君更迭来看,不能顺应民意的,难以生存;不能控制权力的,难以生存;没有打胜仗本领的,也不能生存。慕容永恰恰具备了上述这些能力,才能一改西燕国主频遭杀戮的命运,坐稳西燕的位。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20,敬请点击"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