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情缘 作者 ★ 穆建国 ———————————— 今年,家乡风调雨顺,土豆、玉米、小麦、莜麦------都是好收成。心中暗自窃喜,千千万万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一年总算没白忙活,土地没有让他们失望。农民有个好收成,心中就会莫名其妙的涌动出一份愉悦之情。这情像饮一杯现酿的蜜一样酥酥软软,甜蜜难舍;像喝一坛尘封的老酒清清爽爽,甘醇无比。这种情缘,说不明道不清,可能是源于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也可能是源于还在农村以土地为生的父母亲的一种惦念与热爱。 我仔细思量了一下,这种情缘还是来源于后一种的可能性大些。人有时候,对某一件事情的热爱与怀念,甚至到达一种望穿秋水般的思恋,我想根源绝不是来自事情的本身,而是来自于事情上隐藏着我们内心一种深深的情愫,一种亲情爱情在心灵上的寄托,一种对岁月悄无声息的依偎。 到了深秋的季节,无论是行走在大街深处,还是在居民住宅区密集的幽幽小巷,到处可以看见收获的喜悦。郊区以种菜或靠土地为生的人们,每到早晨或是傍晚时节都会云集在街巷一口或某一处广场,用四轮车、毛驴车拉着白菜、土豆、倭瓜、卷心菜等各式各样的蔬菜等待城里人们前来光顾。 早市,是他们一天中卖各种蔬菜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段,也往往决定他们一天的收入。东方的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城里的人还在熟睡之际。他们就早早的收拾好准备卖出的各种蔬菜,开着四轮车、赶着毛驴车……来到广场的某一处,或是街巷的某个角落,按照前几天早已形成的摊位地势,井然有序排开,静静地等候着劳动果实给他们带来收获的喜悦。早市时间持续得并不长,约两小时左右。从早晨五六点开始,到八点左右结束。市民们陆续上班的时候,他们便凯旋而回。 早晨的各种蔬菜最新鲜,白菜,卷心菜,土豆看起来都是刚刚出地。白菜,卷心菜外面的叶子是那样新鲜、白里透绿,甚至还镶嵌着晶莹的雨露珠,拿起白菜,露珠顺着白菜帮子顺溜而下,滴落到手上,细细如丝;土豆上还沾着湿润的黑色泥土,摸上去湿漉漉的。在挑拣土豆的过程中,两手还会沾满泥土,这泥土的味道是那么的熟悉,整个童年都是在泥土中摸爬滚打度过的。虽然现在离开了熟悉的泥土,可泥土的味道永远驻扎在心中。土地就是我们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你要是买菜或者是土豆的时候,卖菜的人都会给你把白菜、卷心菜外面的菜皮剥掉,直到你很不好意思地说:“可以了,差不多了!”然后把秤好的白菜、土豆给你放入塑料袋。微笑着说:“吃好了,下次再来啊!” 特别是在你买土豆,放在秤上的时候。他们会用黝黑粗糙的双手不断搓去土豆浑身上的泥土,直到露出白白嫩嫩的土豆皮,生怕多了一些额外的分量。轻轻的说道:“早晨起得早,为了早点进城,土豆刚从地理刨出来,没怎么搓泥就直接装车了!”仔细打量,这双手和父母亲的双手如出一辙,在一年又一年的日子里,风吹日晒、喂猪伴食洗锅,厚茧慢慢的侵蚀了双手,手掌变的厚实起来。女人和男人的手掌基本一模一样,没有了城里人芊芊玉指的白净细腻,有时还散发出呛人的油脂味。别看这双手粗糙黝黑,不如城里人的白净细腻,可干起活来,毫不含糊!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成千上万勤劳粗糙的双手至今依然是农村的生力军,耕耘着上亿亩的土地,喂出千千万万的牛羊猪鸡,编织出世界上最暖人心的丝丝线线。不仅供养着自己,而且还温暖供养他人。 土豆,我想生活在内蒙古的人们无一不是吃着它长大成人的。就拿我的世界来说,打儿时记忆起,家里吃饭就离不开土豆,一日三餐,说不上顿顿吃土豆,但是最起码午饭大部分时间以土豆为主,最主要的就是烩菜,无论是东北的猪肉烩酸菜,还是西部的烩菜,土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土豆,那烩菜就会失去去应有的味道,寡而无味,就不是烩菜了。除此之外,土豆还可以做成土豆丝、土豆条、土豆片、土豆泥,山药鱼,还有粉条、粉丝、粉片等。 在艰苦的时候,土豆因为产量高,一度成为人们的救命之食。童年的记忆遥远而深刻,每到冬天的时候,母亲则会在闲暇之时,把土豆洗干净,放入锅里,吧嗒吧嗒拉着风箱用牛羊粪去焖一锅土豆。焖土豆很费时间,一锅土豆焖熟需要两个多小时。不过在冬天的日子里,焖土豆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可以烧暖土炕,温暖身心。 土豆焖熟以后,大老远就可以闻到土豆的香味。开锅的一刹那,浓浓雾气四散开来,土豆的味道弥漫在雾气中横冲直撞,顺门飘出屋外,一直飘向远方。再仔细一瞅,土豆形状还发生了微微的变化,有的土豆对你哈哈大笑,有的含苞待放,当然也有的还是原来的模样。 一盏茶的功夫,雾气散尽,焖熟的土豆温度也冷却了许多。母亲则把土豆快速地放入瓷盆里,一个一个地去皮。父亲则把去皮的土豆捣碎、和上莜面在锅里不断的搓,父亲变戏法似的竟然把圆圆的土豆做成类似小鱼形状的山药鱼。 山药鱼,家乡的一道特色菜,那时候也是冬天招待远方亲朋好友的必备食品,至今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饭菜之一。如今,生活在城市,市面上也能买到山药鱼,有时候也吃,可就是没有了那个味,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白雪皑皑的冬天,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大部分家庭都会用火炉烤土豆。那时候,耐心十足,静静地蹲在火炉旁边,等待着烤熟的土豆。即使是辘辘饥肠,也要等烤熟的土豆。嗅觉告诉我们,土豆熟了,冒着被烫伤的危险,双手抓着热气腾腾的土豆,一分为二,洁白的土豆瓤子翻滚出来,沙瓤的土豆,又香又面又甜!好吃的很。满屋子飘洒着土豆和火炉焦炭的味道,好一番“炉火金光闪闪,土豆香气飘洒”的美味时光。 著名画家梵高有一幅作品叫《吃土豆的人》,画面上那些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有着骨节粗大的手,他们面对土豆做成的简单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光芒。梵高在给他的弟弟的信中说:“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今天生活逐渐变好之时,土豆还是离不开餐桌,只是做法有了变化,土豆不仅仅用作烩菜,而且更多的是与肉结合在了一起,土豆烧牛肉、土豆炖鱼,如豆炖羊肉、土豆炖排骨……甚至还把土豆切成薄片油炸后做成汤,名曰“素烩汤”……时代在变迁,土豆的吃法也在变迁,但土豆还是异常珍贵,家家也难以离开,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几年,家乡乌兰察布迎来了土豆种植的高峰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勤劳的山城人民硬是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把“土疙蛋”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金蛋蛋。”并远销北京、郑州、上海、广州等南北方城市,甚至还漂洋过海,直达日本、韩国。乌兰察布市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薯都”的称号。 给父亲打电话得知,家里的三亩土豆收成也不错,虽然前期雨水不多,但是没想到收成还挺好,并且可能是前期干旱,今年的土豆格外的沙(酥软的意思)。父亲的这一说法,在我生活的城市也得到了验证。每天中午,或者是晚上上下班的时间,都能看到或听到卖土豆在街上的吆喝声,声音此起彼伏,“大六号,红皮土豆------” 伴随着吆喝声,时光仿佛回到了土豆花盛开的陌拢之上,奔跑在地里逮蛐蛐,找鸟窝;仿佛回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天,在火炉之下烤土豆,香味四处飘洒,醉了心田,暖了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