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的狂欢:阿细祭火节

 大地菲芳 2020-08-24

农历二月初三,是阿细族人的祭火节。

阿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在人们常说的五十六个民族里,你找不到阿细族,他们的户口本或者身份证上,一般都写着彝族,然而,他们自称阿细人,有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比如祭火节。彝族也有一个关于火的节日,叫火把节,一般是在农历的六月举行的。

阿细族祭火节,有着明显的主题和特色,体现了阿细族人对自然、火、生殖能力的崇拜,对大地丰收的祈祷……保存着原始崇拜的孑遗。

周作人在《狗抓地毯》一文里写道:“野蛮人觉得植物的生育手续与人类的相同,所以相信用了性行为的仪式可以促进稻麦果实的繁衍。这种实例很多,在爪哇还是如此,欧洲现在当然找不到同样的习惯了,但遗迹也还存在,如德国某地秋收的时候,割稻的男妇要同在地上打几个滚,即其一例。”所谓的野蛮人是相对与现代文明而言的,一般指人类的蒙昧时期,或者一些落后的保存着先民时代生产生活孑遗的部落。解放初期,在一些落后闭塞的山地民族里,还存在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这种传统的特点,就是对生命力的崇拜,对原始图腾的崇拜、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火,在西南山地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中,都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彝族有火把节,阿细族有祭火节。其他民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对火的崇拜和禁忌。比如:火塘。在很多民族的生活中,火塘是最重要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能跨越火塘,尊贵的人一般是挨着火塘睡觉的。火塘一年四季不能熄灭……杨丽萍在《云南映象》里唱道,“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

早春二月,人们在刚刚苏醒的山坡上,点燃篝火(刀耕火种时代是放火烧荒),祭祀火神和土地神,祈祷丰收,祈祷多子多福。祭祀必然连带着狂欢,熊熊的篝火点燃了人们身体里沉睡的激情,于是,饮酒狂歌,围火起舞,酒酣舞狂之际,赤身裸体,挥洒着生命奔放的激情和蓬勃的活力……

今天的阿细祭火节,脱离了先民时代的生殖崇拜和火神崇拜,更多地带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成为文化传承、民俗表演、旅游宣传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奔放热烈的民俗文化,而不是某些人眼里的俗文化。它作为一种迥异于现代写字楼文化和汉族民俗文化的异质文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欢,给民俗学家和文化学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研究标本。

篝火烧起来了,水酒端起来了,姑娘们唱着跳起来了,健壮的汉子们舞起来了……远方的客人啊,请你快点来!请你留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