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万卷在破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7年8月7日 总第126


 写作文时,不少同学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命题作文,觉得范围太窄,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写不出东西来;自由命题又感到茫无边际,没有值得写的东西。其实这种无物可写的状况,正是我们同学平时没有很好地注意积累写作材料造成的。那有不少同学要问,自己读了不少书,也积累了不少东西,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呢?这里要解决一个“如何读”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即作文材料的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下笔如有神”在“读书破万卷”,而“读书破万卷”的关键在“破”。“破”即“尽”,多读是积累的前提。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无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不过“破”还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量”,更有一个“质”的问题。“破”又强调“剖析”,是对所读“万卷”的思考、分析和吸收。如果只是一味地“读”,而不注意加以吸收,不能把所'读”所“摘”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作起文来自然还会临事而迷。由此看来,对待作文的积累,需要正确认识,讲究一定的方法。

一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要求学生“多渎” 、“多摘”的同时,特别强调现察与评析。因为我们平时对所读所摘的内容不一定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针对性地再进行观察,自然能加深其认识,同时在观察中还会有新的发现。这里说的观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字书”。“无字书”内容十分广博,所以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要让孩子读“无字书” 。

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部书太宏大、大深邃,阅读时,一要“勤”。 唐代李贺“马上寻诗”的故事传为美谈。据说每天早晨,他都要骑马出门,看到好的景物,心里有什么观感,马上写成诗句,扔进所带的袋子里。周末,尤其是寒暑假是我们阅读“无字书”的大好时机,不能错失。二要“细”。观察就要细致人微,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把打虎写得十分精彩。据说施耐庵为写好打虎细节,曾走访过许多有经验的猎户,甚至深入深山老林,亲自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和捕食动作,也正是如此,才有了景阳冈上那精彩的一幕。至于在阅读中进行评析,是一种极有效的读书方法,它能很好地形成人的新认识、新思想。许多有成就的政治家、文学家都非常重视评析。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典范。“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在所读过的文章中常常留下一段段精辟的见解(评析的文字)。所以作文材料的积累切忌囫囵吞枣,而要吃透其中,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的积累,才有效果。   

请点击标题欣赏

“倪说我听”专栏经典文章

1、孩子要“散养

2、发帖”“跟帖”杂谈(外一篇)

3、作文要写两遍的沈振图(外一篇)

4、考试和创作真的不“兼得”吗?

5、我们缺少什么

6、此话实在

7、两篇报道 一种解读

8、“作文题好写”的背后

9、原来你也是高富帅

10、材料作文写作之重要一招

11、我看高考之高考改革

12、学问的重量

13、话题写作要“三不”

14、为文须为人(外一篇)

15、读观写感评

16、议论文写作一二三

17、想象在出新

18、半命题作文写作四原则

19、美文善描写

20、命题作文的审与立

作者简介

倪善中,江苏南京。中学语文教师,现专业从事中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发表写作指导类文章及文学作品13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学论著7部,指导中小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50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