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万吉锋:遇见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遇 见

文/万吉锋

 九月的清晨,凉意渐深。

 从家里赶往成都五环路南段的工场,半路,电瓶车抛锚。寄存好电瓶车,我乘上了华阳到龙泉驿的571公交车。

 刚到了下一站,后车门打开,一个花白银发脑袋,红黑相间条纹夹衣的老婆婆,搬着一筐蔬菜上了车。放在车门对面空敞处,转身下车,又搬上来一筐。

 我这才注意,车门外面,昏白的路边,一个瘦高戴着帽子的老大爷,正在忙碌着从自行车架上取下装满蔬菜的两个箩筐。紧挨后车门座位的我,连忙起身,接住老婆婆第三次下车刚刚搬上车门口的箩筐,挨着前两筐放好。“还挺沉”,心里想着,转身又接着老婆婆搬上来的第四筐。老婆婆连声说着“谢谢你,谢谢你”,转身又接着老大爷递给她的一个装满蔬菜的背筐,然后上了车。

  老爷子没有上车,车门关上,启动。

 老婆婆坐在我身边,擦擦汗,转头再对我说:谢谢你。我忙说,不用,不用。看她满头齐耳短发,白多黑少,身不高,精神却是很好。看她身影,有七十了吧,和我母亲差不多。我和她攀谈起来。

 老人家姓陈,今年果然七十岁了。家就在附近,今天前面三公里的龙泉驿柏合镇逢场(赶集),和老伴凌晨就起来,整理好昨天晚上在菜地里收集好的蔬菜,现在到菜市场去出售。我看着满满的四个箩筐一个背筐,有丝瓜、江豆、小南瓜、扁豆、藤菜……好多时令蔬菜,鲜活着高高的冒出了筐。忍不住问,“你一个人行吗?”“没有问题。”老人家回答。

 原来,老人家一家六口,儿子媳妇在建筑公司上班,有一个孙子在外地工作,一个孙女在读高中。老伴和她在家里种了五亩菜地,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去年老伴身体不太好了,就一直是她一个人去市场了。四五筐蔬菜,有时候大半天就买完了,有时候得守到下午四五点钟,中午就吃自带的盒饭。夏天太阳大,中午后要三四点钟才有顾客,那就在菜市场打个盹,下午继续守到傍晚才能买完。

 这样的日子,一年四季如此。老人家却是很开心。说,我们这里马上要征地了,成都天府新区中心地带兴隆湖延伸扩建,已经签字了,有社保,有几套住房。这一茬菜收完就不种了。可她却说,以后住高楼,她和老伴都觉得不习惯,商量了就准备和老伴到邻近没有征地的边上包个两三亩地,还种菜,种了还卖。。

 我问,这么多筐菜,小车怎么到市场呢?老太婆说:“下车放在站台旁边,站台不远处有一个小卖部的老板是我熟悉的一个姐妹,给我看一下,我就两三次担到市场。”“哦。”看着她淡淡的回答,我嘴里应着,心里却是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这时,公交车点了一下刹车,筐里的菜似乎要掉下来,老人家连忙起身过去扶了一下。看着老人家白花花的头发,身着红黑相间条纹夹裳的背影,多像妈妈的背影啊。

 我仿佛看见了妈妈忙碌的身影。我的妈妈在老家镇上,寻了屋后山脚河边一片荒地,种了蔬菜、花生、油菜。双号逢场(赶集)的日子,还拾起了几十年的老手艺,在一个子侄宽大的门市外街边摆上了理发摊,为老姐妹老兄弟理发。我们心疼妈妈的身体,几次三番要她和我们一起住,可以安享晚年,也可以更多照顾。可是她总是说,大城市、楼房不习惯,就在老家了,你们忙你们的生活就好了。

 老人家和我的妈妈,这一代人啊,就这么喜欢忙碌?!也就是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眷恋故乡,宁愿守着一方天空,喜欢忙碌充实而又自在的生活吧。

 感叹间,我的站点到了。和老人家告别下了车,站在路边,看着渐渐远去的公交车,脑海里还是老人家满是皱纹的笑脸,花白的头发。恍惚又和妈妈的身影重叠……

 甩甩头,迎着清晰爽的秋风,我健步走向我的那一方天地。

作者简介:原名,万吉锋。笔名,旭水微波。网名:仰府俯间彩云一片。男。1969年生人。四川自贡荣县人。中共党员。现居成都。喜爱文字诗歌,自由撰稿人。《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中国《乡土文学》社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知名网络平台。个人格言:跟着感觉走,追逐快乐的脚步,放飞心灵的梦。

投稿用稿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