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乡村农夫:盖泥巴墙房子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点击上方乡土文学关注留言

         

盖泥巴墙房子

文/乡村农夫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说的一句话:对你不睦,劝你盖屋。盖房子的确是一件,伤神费力的事。

  直到八十年代,我才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自古皆知吃、住、行。吃,好赖别人很难看得到;行,农村人除了走亲戚,也很少外出(生产队里,外出要请假,超天就扣工分);但住可就不一样了,住的好坏,别人一眼就能看到。所以说,住在人生中是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盖房子,首先要选址,有的人家还要请阴阳先生去看看宅基地,确定可否建房,及门的方位和朝向。然后要到生产队里借草,做墙的筋骨(那个年代,生产队麦草或稻草,都是留着喂牲口的),借架子车(备土工具),再找七八个既懂盖房技术,又是强壮的劳动力帮忙建造。

  一切齐备,只等天气晴朗时开始备土动工(大约都选择在春天,春天白天长,能多干活,到秋天雨水多的时候,房子就盖好子。泥巴墙怕雨淋,不然会被淋塌),家境富裕点的还用石头做基底,差点的就直接在地面上放线,不用基底。几辆架子车和几个强壮的劳动力,大约在半天多点时间就把土备齐了,然后稍稍休息一下,又要在泥土上上水,以备第二天踩墙用泥。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可并不像现在这么优厚,大鱼、大肉、白面馍馍是很难吃到的。建房的主人,早早就开始准备早饭,差不多都是豆腐、豆芽汤,外加白面馍馍管饱。帮忙的也都忒卖力,撒草、翻泥,一早晨就把泥巴和草掺均匀了,这时才开始吃早饭。

  饭后,抽根烟,就开始紧张又精细的干活,有的负责递泥(力气大的),有的负责堆泥(踩墙掌杈的)。负责堆泥的责任可大喽,墙体一般宽35公分左右,泥巴放偏了墙体会坠倒,放宽了刷墙费劲,所以要恰当。一般情况下,上午半天,毛墙就会出现在你面前,高约80公分左右。

中午喽,该吃午饭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四盆菜:萝卜烧猪、杂鱼、猪血豆腐、鸡蛋豆芽汤,主食大米饭(在那个年代,这些菜和大米饭可金贵了,不是中秋节和过年,猪肉是很难吃到,因为买猪肉要肉票,肉票只有过年过节才发)。

  下午分工更明确,有的负责刷墙,细心人才行,墙的两头定点放线,把堆多余的泥用铁杈删下来;有的站墙,要胆子大点的,因为刚堆上泥巴的墙不牢固,有点打晃。余下人堆泥、递泥。全部搞好后,还要检查一遍,严防意外倒塌。这时,天已黑了。点上忽明忽暗的马提灯,摆开饭桌,猜拳饮酒(酒,比现在可便宜了,几毛钱一斤,但味道地道,全是粮食烧的)。桌上的菜可算丰富,七个蝶子八个碗的(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全绿色),菜不管多少和孬好,但酒必须喝足,就这样,第一转墙就算告一段落。

这样的经过,一般都持续三次,然后脱土坯,晒干后,准备梢山上梁。

  上梁要先请木工师傅顺棒(主要是脊棒,要直不打弯,其余的可以次点),投杈首(叉首是由梁底和杈股组成)。这些全部搞定后,再找亲朋帮忙。这次人员就要多些了,梢山的、使棒的、扎耙子(用芦苇或高粱桔扎成直径在五六公分左右的耙子)、活泥的、沙草的等等。梢好山,然后架杈首(翻到墙上),使脊棒、坠脊棒(用绳搭在脊棒上,两头朝地固定,再放上重物下坠,使脊棒稳定不动),偏棒(早以写好贺词如:鲁班扶起白玉柱,太公架起紫金梁等等),上耙子,踏泥,缮草,然后再用泥巴压脊、压肺(屋两头顶面,俺们土话叫脊肺)。大功告成,崭新的房子就屹立在众人的面前。

  这天晚上可热闹喽,亲邻好友都来祝贺(我们当地叫浇梁根),礼品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送酒(散酒多,原装瓶酒少),有的送烟(烟是低档的,毛把几分钱一包),有的送鸡蛋……建房的主人要摆上好几桌(八人一桌),人人都是开怀畅饮,其乐无穷。

  我好怀念那时的房子,住进去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好舒坦……

责任编辑  朱玉华

投稿用稿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