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土墙

 述涛说事 2022-06-09 发布于江西

 打土墙

                                         文/刘述涛

    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说的是傅说这人是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然后成为殷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这可真的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夯土筑城墙的奴隶中竟也能走出一等一的大英雄。所以说,以打土墙,夯土筑城为生的这群人应该以此为傲。只可惜,打土墙这门穿越了几千年的手艺,延续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就真正开始绝迹, 在街市上再也见不到挑着一副木板架子,和两根粗木夯棰的打土墙师傅招摇过市了。

    我小的时候,亲眼看过打土墙筑围墙,也亲眼看过山里的人打土墙盖房子。在那年月,我们四里街的菜地的围墙倒了,就会让人重新打土墙把菜地围起来,不让人养的鸡,养的猪跑进菜地,把菜地给糟踏了。

    打土墙的社员,就是队里的社员,长得高高大大,一看就是一身的蛮力。同打土墙社员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女社员,她们是和泥,挑泥的角色。菜地打土墙,不用那么多讲究,本身也就两板高,一层石头一层泥巴夯结实就行。不像建房打土墙,那可讲究多,不是真正的土墙师父,不会有人上门来请。

    在那年月,谁建栋房子不容易,除了要看风水,定大门方向,还得省吃俭用好几年,才有钱请人来打土墙盖房子。

    也有钱的人家,盖的是青砖到顶,不需要土墙师父,有泥水匠就成。只有没钱的人家,只能是就地取材,用打土墙的办法,夯土盖屋,才需要请土墙师父。不过,打土墙盖出来的房子,冬暖夏凉,不像今天的房子密不透风,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库。

    要说起来,打土墙,大小也是一门手艺,走到哪都被人称之为师傅,高看一眼,好酒好菜的招呼。因为这样的土墙师傅才会懂得三合土的比例是多少,黄泥、石灰和砂各要用多少,是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还是黄泥三成,石灰三成,砂也三成。这样的三合土搅拌在一起,要用多少水才好,也得土墙师父说了算,只有他才知道,水多则稀,水少则稠,干土不行,干土一松板,就得散。

    也有些人家,不用黄泥,就地取田地里的田泥,这又得与石灰搭配好,田泥虽然粘性足,但干则容易有裂,这就需要像和面粉一样,放在空气中醒上一醒。面粉要醒才有韧劲,泥巴也是一样,与石灰和在一起,没和均匀,也没醒到的泥巴里会有石灰粒,还容易起泡。起泡的墙体,会让土墙师父脸上无光,吃饭没劲。否则,哪位土墙师父除了打好土墙的本事,就是胃口无比的好,能喝下一壶五斤的老酒,也能吃下两钵头红烧肉。在那个年月,家家过的日子都是捉襟见肘,除了盖房子能让师傅敞开肚皮来吃,别的时候,也不可能。人都知道,只要师傅肯给你东家省,一句话,就能省出一桌子的吃喝来。

    吃好喝好的土墙师父,自然会为东家精打细算。打土墙时,能省一分是一分,知道东家割回来的稻草不用花钱,山上砍下的竹子,也不用花钱。这两样,搭配放入土墙中,不但增加了墙体的张力,更让墙体坚固无比,还节省了许多石灰和砂石。还有石头也是,只要有力气,河坝里就有。用石头和在三合土里打土墙,也能省下东家一笔钱。

    自然,富人家里盖屋是不用这么省,他们任由土墙师父吃好喝好,还会用上糯米浆,将糯米蒸得烂熟成泥后,和进泥土之中,这样夯出来的土墙更是结实无比,不但可以抵御狂风暴雨,而且还能够经历千百年的岁月侵蚀,仍屹立不倒。现在的那些依然存在的大屋或是书院,都是墙中掺了糯米浆,看起来墙体发白,但仍是坚硬如初的。

   一般人家请土墙师父来打土墙,还得请一大群人做小工。一个打土墙的师父身边,就要好几个人围着他转,要有和泥的,挑泥的,以及一位帮手在他身边倒泥,松板。

    看起来,打土墙的墙架就是一个“#”字板架,相当于一相板模子。板模子的四个角都有活动的嵌板,嵌板有些会有插销可栓牢靠,有些就是直接套进去。等到一切都栓牢靠之后,就开始往内填三合土,也有些人做墙,底层是放一层土摆一层石头,再来一层土,摆平之后,就开始用夯棰夯,一层一层的夯,一层一层的用力夯结实。然后,夯完一板松了墙架,又连着往上夯,往上夯的就三合土多,石头重,担心底下的墙承受不了。

    一栋屋,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夯起来。等到一栋房子的墙架子起来了,就放楼层的木头,木头放好,夹在墙上,又往上夯。慢慢,一栋屋,就成了型。

   现在,打土墙的师父不见了,土墙屋也很少很少见到了。人人盖房子,都是钢筋水泥,人人盖房子,都不用再打土墙。唯有我,只要一看到一些地方仍保留有那种经历千百年,在暴风骤雨中仍能屹立不倒的土墙时,我就会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抚摸它,想着当年的土墙师父,站在墙上,喊着号子,一棰一棰的往下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