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建筑中的墙体构造

 古建秦 2021-04-28
图片
图片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墙是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凝聚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国人自古就对墙偏爱,用智慧巧妙建设了各种墙构造。墙壁的使用范围很广,大至沿国界而筑的边墙,小至民居宅第等。高低长短不同的墙,以分隔、屏蔽、穿透、延伸等方式展现。

     古建筑的墙壁按照性质和部位,可以分为檐墙、山墙、槛墙、八字墙、屏风墙、照墙、隔断墙等。按照建筑材料分,则有土墙、砖墙、石墙、木墙、木骨泥墙、编竹泥墙、竹墙等之分。还有使用混合材料的,如墙体下部为砖石上部为土质的,砖与石混砌的墙体等。

夯土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夯土墙是我国最古老的墙壁形式之一。夯土墙指用夯土方法修筑的墙。夯土墙历史悠久,早期长城便是以泥土为材料建起来的。在新石器时代的城址、河南郑州商城、陕西岐山早周建筑、秦汉的长城和唐长安大明宫等遗址中都可看到。

     土墙的隔热、隔声性能好,又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单,但易受自然侵蚀,特别是水浸后墙体的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古代筑墙时很注意选址和排水。

图片

     三合土墙即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墙。三合土是由石灰、黏土(或碎砖、碎石)和细砂所组成,其实际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经分层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利用这种混合物,可以夯打成最坚实的土墙。

     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清代《宫式石桥做法》一书中对“三合土”的配备作了说明:“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以现代人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或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三合土”与罗马的三组分砂浆,即“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砖 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国古建筑中常用青砖,只有闽南、粤东及台湾民间建筑使用红砖。施于墙体的有空心砖、条砖、楔形砖、饰面砖等。

     条砖墙:北方建筑多用条砖砌筑外墙,如北京四合院等。条砖清水墙有干摆、丝缝、淌白、糙砌四种砌法。

图片

     空斗墙:南方流行用砖砌成盒状的空斗墙。空斗墙比较轻薄,北方等寒冷地区很少使用。空斗墙中空或填以碎石泥土,多半不承重,或仅承少量荷载。

木墙、木骨泥墙、编竹泥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敦煌唐宋壁画及宋代窟檐建筑可知,外檐正面用木板墙壁。除了木板壁外还有编竹泥墙,宋《营造法式》称为“隔截编道”,就是在木框架内施以竹编,外面抹灰泥。编竹泥墙特点是取材简易,施工方便,墙体轻薄,适合用于气候温暖的地区。 

石 墙

图片

     石材料砌筑的墙称为“石墙”。石材是天然材料,有非常强的可塑性。

     虎皮石墙是用在古建筑及设施或构筑物上的一种石墙,用形状不规则的毛石砌筑,毛石之间用灰勾缝,灰缝与石块轮廓吻合。从观感上、尤其远观,其色调、纹路的质感有些类似虎皮,所以工匠师傅们就约定俗成的把这种垒砌的像虎皮的石墙叫做虎皮石墙,延续至今。虎皮石墙外观质朴,多用于寺庙、城堡和产石区的宅院。

图片
图片

     墙像一面镜子,不同时代的人通过它反观自己,墙像一位战士,巍然屹立,守护家园。一墙之隔,不同风景,墙内满庭景色,墙外百态众生。

参考资料:

柳肃竹编,古建筑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建筑分社,2011年07月第1版,第151页

部分文字、图片整理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